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這4方面「使勁管」,孩子將來更出色

2021-01-15 踽踽懂家居

孩子是上帝送給父母的小天使。他們很聽話,很可愛,但是到了2歲,就露出了本性。他們化身為小惡魔,調皮淘氣,挑戰父母的權威。

3歲就更過分了,3歲寶寶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清晰,不管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聽。根據專家的解釋是,孩子在3歲左右是進入了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有了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也就是有了自己不那麼容易上當受騙的小九九。

所以,假如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這四方面要使勁管了!

為什麼要使勁管?英國精神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花了23年的時間,觀察1000名3歲的兒童,對他們的性格進行分類,當他們20歲時,他們發現這些兒童的性格沒有改變。可見3歲看大這句話不是胡說。

這是因為3歲孩子的大腦是不成熟的,而人腦不僅包括左右腦,還包括基礎腦、情緒腦、理性腦!情緒腦和基礎腦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先發展。在這個階段,孩子很容易被情緒控制,無法做出自己的決定。父母應該用自己的人權來使勁管孩子尤其在這4方面!

一、亂發脾氣

容易發脾氣的孩子大多是這兩個原因造成的:

1、由於情緒腦發育太快,孩子有自我意識,容易受情緒影響,所以會發脾氣,有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父母要使勁管,說不聽就打不能太放縱了。現在不好好注意,他們長大了就控制不了了。

2、在寶寶的潛意識裡覺得,父母發脾氣就會哄自己。這時,父母需要冷靜下來。當孩子發完脾氣的時候再對孩子說教。晚上睡覺前講故事最好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另外,告訴孩子發脾氣也沒用。你不會因為他發脾氣而和他妥協。

二、不尊重長輩

很多時候,爺爺奶奶慣著孩子。孩子被父母教育後,馬上向爺爺奶奶匯報。

老人對孩子沒有底線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驕傲的性格,甚至不尊重長輩。稍有不滿,就會和長輩作對。這種年紀輕輕就敢打長輩的孩子,長大還得了!家長一定要使勁管。

三、說謊話

因為孩子的理性大腦發育較晚,語言能力較差,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會造成說謊的錯覺。一般5-6歲的孩子說謊比較多。比如他們做錯了事,想逃避懲罰,就會選擇說謊。

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撒謊長大一定更嚴重。在0-6歲的性格形成關鍵期,絕對不能容忍孩子說謊。只要你及時改正,孩子就能迷途知返改邪歸正。

四、愛哭

有的孩子剛剛還很活躍,剛說完的下一秒就成了委屈寶寶,哭得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這些孩子一多半是因為性格軟弱。

大多數性格軟弱的孩子都是父母溺愛造成的。雖然父母要千方百計照顧他們,但也要樂於批評孩子。如果你總是溺愛他們,他們會變得極其敏感軟弱,被人隨口說一句就會哭個不停。為了孩子,我勸你使勁管。

孩子的性格取決於家長的培養,6歲之前,趁著孩子的性格還沒完全成型,抓緊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品格、這樣孩子在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培養孩子的性格和情緒管理能力我有自己的小技巧,我家孩子從小就開始看好多繪本,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行為習慣培養繪本就可以幫到忙。圖畫生動有趣,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翻看,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是我挑選的眾多繪本中,效果最好的。給大家直接推薦,省的朋友們走彎路。

這套書籍一共有10冊,畫面非常精美,內容設置了很多彩色的插畫,對於小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全新的體驗,既能當親子閱讀,又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還可以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家長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有孩子成長必備的十個主題,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

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學會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做最好的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不管多累多忙,每天陪孩子一起讀一篇繪本,長此堅持讓孩子從小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還在無形中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教育孩子需要良好的堅持,堅持過後也一定會有驚喜。

比如我在給孩子讀《媽媽我能行》這冊之後,在我做家務的時候,孩子會主動提出幫我做家務,可是讓我高興了很久。小傢伙還懂得心疼我了,上幼兒園時也很懂規矩、懂禮貌,偶爾幫老師做一些小事情,老師都說我家孩子情商高。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旦定型可就很難再改。

不過一百塊錢,就可以到手10冊,算下來一冊不到十塊錢,給孩子買玩具都不止這些錢,就可以給自家孩子換來一整套兒童繪本,真的很划算了!

點擊下方即可擁有

10本書只需要99.9元,也就是給孩子買零食的錢,就可以讓孩子擁有好習慣、好性格。

相關焦點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性格上的優秀,而構成一個人優秀性格的,往往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的習慣。"李寧原是一位普通的體操運動員。但他有個好習慣:每天堅持訓練10多個小時,每次訓練一定要突破一個動作難度,不然就不離開訓練館。他終於成功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
  • 家長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品質好,做事還利落
    不過在育兒領域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說過,在孩子成長期間家長是有必要管孩子的,在孩子面前也要樹立家長的威嚴,否則孩子會不把你當家長,連家長都管不住的孩子,未來又會變成什麼樣呢?因此李玫瑾教授還提出有4個方面,家長不僅要管孩子,還要在7歲之前「使勁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家長都很疑惑,為什麼要使勁管孩子呢?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索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長大將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非常的利索。其實這位教授的育兒方式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對她都比較熟悉,我也經常在電視上看她的講座,特別是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方法的。特別是父母要在以下這四個方面著重地去管孩子,等到他們長大以後,才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 李玫瑾: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無論是人們常說的「養窮孩子還是養富女兒」,還是「三天不打架,上家揭瓦」等等,都是老百姓的「真知灼見」。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家長們對孩子的培養可謂煞費苦心,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能過上好日子。然而,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即使教了,孩子也記不住。事實並非如此,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把這段時間的工作做好,將來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家長要把握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3到6歲的時候,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不使勁管,12歲以後想管就難了」。
  • 0-3歲是早教啟蒙關鍵期,家長從兩方面入手,孩子往往更聰明
    俗話說:「輸什麼都不能輸掉孩子的教育」。這句話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家長好好引導,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在早教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最好還是以引導為主。因為學習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只有循序漸進才能獲得高效率的回報。
  • 重視孩子生命中的前7年,孩子將來更優秀,錯過的父母將悔恨終身
    引子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在孩子的一生中,有多個重要發展階段,其中以0~7歲為孩子一生發展中最重要的關鍵期。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把17歲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孩子在0~7歲之間就已經獲得了80%以上的智力。
  • 哈佛教授表明:想養出快樂孩子,3歲前要抓住兩個「性格關鍵期」
    性格樂觀的孩子,在未來往往能比別人有更強的抗壓能力,在面對麻煩的時候也能更加遊刃有餘,因此,給孩子塑造一個快樂的性格非常重要。 對於這點,哈佛大學的教授就通過一項研究表明:想養出快樂的孩子,3歲前就要抓住這兩個"性格關鍵期",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樂觀和開朗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的確如此,通過左腦和右腦的配合和發展,能不斷發揮著整個大腦的效能,而在3-6歲,是孩子頭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魯迅小時候便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的記憶力比尋常孩子更好,別人需要誦讀二三十遍的文章,他只需要念個兩三遍就能夠熟練背誦了。老師見此,便讓魯迅多背一些文章,甚至有時候讓他背一整本書。
  • 這3種性格的父親,培養出的孩子自卑又懦弱,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
    導語: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每天跟父親在一起相處平均兩小時以上的孩子,長大以後男孩往往更勇敢堅強,女孩則更懂得如何與異性交流。目前我國極大多數家庭孩子的教育都是媽媽負責,父親只是在重大決策時參與意見,或者直接全權由媽媽代替。
  • 孩子將來能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從這3方面就能看出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習慣,我們就能看出他未來是什麼樣的,李玫瑾是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她在育兒領域也有自己的見解,近幾年她在網上發表的視頻深受廣大父母喜歡,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將來能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從這3方面就能看出!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我們送孩子上幼兒園,很大程度是根據孩子對學校的接受程度,但為什麼會出現「入園最佳時間」呢?經過了多年的考察發現,孩子最佳入園的時間是在4歲!我們都知道,孩子0-3歲是成長中很重要的階段,正是接受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而等到孩子3歲之後便會進入成長的關鍵期,等到這時候送幼兒園,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要比3歲要好。
  • 孩子十幾歲進入青春期後特難管,不管又不行,怎麼辦?
    前言青春發育期指青少年13~23歲的這一時間段,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於身體和心靈的發育階段。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複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有學者指出,近幾十年來,人類在生物性成熟方面存在著全球性提前的傾向。這主要表現在青春發育期提前到來和青春發育期完成的縮短化兩個方面。從而使每一代人提早達到成人的成熟標準。
  • 「心術不正」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12歲前父母務必要糾正
    「心術不正」的孩子,從小多半有這3個特徵,12歲前父母務必要糾正1、總是說謊孩子將來心術不正,小時候就會總是說謊,這些孩子特別會說謊,編的謊言都特別真實,有時候父母也不知道孩子撒謊了。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撒謊,他長大以後特別容易心術不正,家長發現了,應該及時制止。
  • 寶寶聰不聰明,從小時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3歲前就顯而易見了
    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1、孩子是否有好奇心一般寶寶在兩三歲時,都會處於很強的好奇心階段,對於一切未知且陌生的事物都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並且這時孩子的短時創造力會達到巔峰。別是總是喜歡問為什麼,因此我們可以去從這個角度觀察孩子,看看孩子有沒有這些點,會不會對一些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 李玫瑾:3歲靠養;6歲靠管,家長要知道的這些事
    孩子一歲的時候,你看著步履闌珊的寶寶很是幸福。孩子兩歲的時候,你聽著一聲聲的媽媽沉浸在幸福中。孩子三歲的時候,這時你有真正的去思考過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嗎?怎樣去給孩子培養一個好性格、好習慣嗎?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 性格培養期很關鍵,從小培養孩子這3個方面,讓寶寶遠離「凌霸」
    導語:「校園凌霸」話題衝上熱搜,這既讓家長們擔憂孩子會被其他人欺負,又有些不知所措。其實,孩子的性格培養應從小培養,不同的性格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家長們要從小對孩子做好引導,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莎莉一直都是這善良、有禮貌的女孩子。她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甚至主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
  • 6歲前,多帶孩子做這5件事,有利於大腦發育,孩子越來越聰明
    孩子出生頭三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這時大腦發育就能達到成人的85%;而3-6歲是發展各種能力的關鍵期。 這個階段孩子能接受到的外界刺激有多少,直接決定了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能力發展。 我在孩子6歲前用很多方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能力提升,整理出以下5種方法。
  • 父母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性格,這四句話常說,教育孩子更有效
    性格是一種副產品;它產生於完成日常事務的偉大過程之中。——伍威爾遜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對他的人生是特別重要的,將來的每一天都會受到性格的影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性格從小就已經決定了,沒有辦法再改變就放棄了,培養孩子的性格。其實一個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後天語言環境很大的影響。
  • 孩子經常說這6句口頭禪,長大情商會很低,你家孩子說過嗎
    他們更擅長於處理人際關係,並且發展得都很棒,那些情商低的孩子有的時候說話不經過大腦,對於工作及家庭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需要糾正一下他們的情商避免未來會影響他們的生活。經常說這6句口頭禪的孩子,將來情商會很低,你家孩子說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