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嬰兒一出生他的大腦就在高速運作嗎?的確如此,通過左腦和右腦的配合和發展,能不斷發揮著整個大腦的效能,而在3-6歲,是孩子頭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魯迅小時候便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的記憶力比尋常孩子更好,別人需要誦讀二三十遍的文章,他只需要念個兩三遍就能夠熟練背誦了。
老師見此,便讓魯迅多背一些文章,甚至有時候讓他背一整本書。魯迅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聰明伶俐,和他的大腦發育有著很大的關係,而他長大後的成就也是因為他用勤奮維持著自己的「超強大腦」。
在全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對知識接受能力最好的時期,要讓孩子擁有「超強大腦」,就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並著重培養,切不可錯過了3-6歲這段關鍵期。那麼,家長們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發展孩子的音樂能力
兒童對音樂的表現欲望在增強《大自然的探索》2016年第四期中說,大腦腦幹的神經與可以與聽到的聲音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興趣。尤其是3-4歲的孩子,他們對歌唱活動的興趣明顯提高了。可以給孩子唱一些生動活潑,有表現力,情緒熱烈的歌曲,對歌中反覆出現的部分,他們能更快地學會並且樂於唱。
韻律可以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想要發展孩子的思維、想像、創造能力,要營造給孩子一個積極的環境,在這種環境當中才能產生並不斷發展,而音樂中的韻律就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個年齡段中較小的孩子,可以伴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表演活動,青蛙跳、大樹發芽、開動火車等等,提供對應的節奏韻律,讓孩子融入其中,他們的想像力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較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播放音樂讓他們自主配上相應的動作,這就給他們的創造力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方法二: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
繪畫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畫畫的過程中,可以鍛鍊孩子的感知能力、豐富情感,這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是有好處的。他們很擅長把一些沒有生命的事物變得有生命,在畫畫的時候,他們很大膽地簡化,不經過任何的提煉,完全跟隨自己的大腦去誇張作畫。
五歲的陳陳小朋友在畫畫,爺爺很奇怪為什麼陳陳把小男孩的手畫的比腿還長,陳陳回答道:「如果手長得很長很長,像爺爺老了要繫鞋帶就容易多了」。爺爺不禁感嘆,孩子的世界是豐富的,是充滿想像力的。
而且幼兒畫畫的時候,經常會把一些毫無關係的東西畫在一張紙裡,他們的畫畫總能給人一些奇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美好的,專屬於單純孩子的大腦中畫面。
不同年齡擁有不同畫面表達三歲及以前的孩子畫畫,他們往往不清楚自己在畫什麼,更多的是對畫筆的好奇;而四歲左右的孩子,他們可以用形狀表現出自己的情感,經常會一邊畫畫一邊講述內容;五歲的幼兒們構思更加完整,畫的畫也更細緻一些,會用不同的色彩表達自己的情緒;大約六歲左右,孩子才有了三維空間的認識,能把看到的立體物體表達在紙上。
方法三:通過故事開發形象思維
故事是開啟孩童智慧大門的鑰匙美國的故事家吉姆說:聽故事能夠促進兒童的思維細微準確和想像的豐富開闊。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故事,一方面能夠充實孩子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思維和想像力的發展。所以,要想孩子有「超強大腦」,那故事少不了。
講好故事很重要提供給孩子的故事,應該照顧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感興趣的故事。首選的是童話故事,因為童話是充滿了想像的,適用於孩子進行自己的想像創造。同時也可以根據故事,幫助孩子樹立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
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多運用懸念的方式,讓孩子參與到故事的發展當中。瑞士教育學家亞美路說:教育最好的技巧就是讓孩子聽而有發。讓孩子對故事下一個情節假設想像,加入了自己的思考,這樣講出來的故事教育性才能發揮到極致。
方法四:用體育運動喚醒孩子大腦
體育活動從來不影響學習活動,進行體育活動更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大腦細胞,讓孩子更聰明。擁有「超強大腦」,需要具備兩個「力」,一個是注意力,另一個是記憶力。擁有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對於孩子的學習和認知有巨大的幫助。
而體育運動能鍛鍊到這兩個「力」,例如兵乓球,就要求孩子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小小的桌球上,全神貫注才能接住球。另外,要記住不同發球接球角度桌球的運動軌跡,這才能打出精彩的桌球。
可以說,體育活動是最好的「健腦補品」,身體的行為是由大腦發出的信號所支配的,而身體的運動也能夠作用於大腦的發展。萬萬不可以為四肢發達無益於孩子的智商,四肢的發達能保持孩子大腦的靈活性。
此外,在孩子全腦發育時期,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情景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多讓孩子背古詩,聽兒歌,做遊戲等等來刺激孩子的大腦。心理學家張謙也說:「大腦因在幼年期受到了刺激,記憶神經開發迅猛,才成就了天才小少年們。」
想要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並不是難事,主要的是要用對方法並堅持下去,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塑造出孩子最好的模樣。
對於「超強大腦」也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我們只要知道孩子進步了一點,就是大腦更強了一點。在最後,也相信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都會讓家長們切切實實看到了付出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