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臺灣館館長吳學模忙得不亦樂乎,他指揮著員工將各種新鮮的臺灣水果裝進禮盒,並快速配送到市民家中。春節前後,臺灣館的水果禮盒配送量攀升到了平時的四五倍以上。
春節前,筆者前往採訪山西館負責人馬世康,在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電話一個接一個「插」進來。他笑著說,都是些訂購年貨的電話,催得急啊。他介紹,棗、醋和汾酒是山西館的當家花旦,但現在他們的銷售業績卻不局限於這老三樣。有一種「檀山皇」有機小米,廣受消費者歡迎,幾乎成了團購禮包的標配。
西郊國際展銷中心負責人劉林說,春節前後,還有許多市民直接打電話到各展館訂購「點菜式」的農產品禮盒。把最正宗的各地優質特產直接配送到親朋好友家中或自行品嘗,正在成為一種過年的健康新潮流。據了解,西郊展銷中心試運營一年來,銷售額已突破6000萬元,各地農業部門利用西郊平臺已籤訂農產品購銷合同金額達到10多億元。
據透露,西郊國際今年將再增加投入100多萬元,與旅遊部門展開合作,將展銷中心與周邊景點串並起來,以「購物遊」、「美食遊」的亮點導入更多客流。
昨天,大寧國際商業廣場裡,身穿紅袍的「財神爺」帶著飄逸的長髯,踏著鼓點閃亮登場。消費者圍著「財神」又是歡笑又是攝影,一些調皮的孩子還忍不住去拉「財神爺」的鬍鬚,卻引來「財神爺」的擁抱,孩子們笑得更歡了。在港匯恒隆廣場,數百個從上而下的紅燈籠將商場打扮得喜氣洋洋,記者才走近一個化妝品專櫃,營業員就笑呵呵地迎上來:「初五迎財神,送您一個紅包」。記者打開「紅包」一看,原來是商品試用裝。營業員說,比起往日派發廣告的營銷方式,借著「迎財神」的民俗做宣傳,明顯更受消費者歡迎。
不少商場透露,市民和遊客在春節消費中更注重氛圍營造,「熱鬧」、「喜慶」成為吸引消費者目光的首要因素。所以,很多商家為今年春節的民俗營銷花了大功夫,比如金橋國際商業廣場的龍型雕塑、剪紙等是一群新銳藝術家的作品,而上海國金中心商場的新春裝飾由成龍系列電影的美術指導負責設計。一家商場的負責人坦言:「民俗營銷營造的不僅是節日氛圍,也代表了商場的品位,更反映出上海商業競爭正從『價格戰』向『環境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