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2021-01-20 鄉村螢火蟲

生活也是哲學,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流行在農村的各種各樣的農諺俗語,就很容易從中發現某種或暗藏或明顯的哲理與閃光點。

今天已是公曆2021年的1月17日、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五,根據曆法上測定的時間,三日後的2021年1月20日凌晨4時39分42秒的那一刻,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醜」位,太陽的黃經也會達到300°。就在那一刻,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將完成它與小寒的節氣交替,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

關於大寒的農諺俗語很多,「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是一種表達,「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也是一種說法。

趕巧!今年的大寒節氣與小寒交節的日子,就和一年一度的臘八節趕在了同一天。當「大寒逢臘八」的時候,享受營養也美味的臘八粥自然是相當愜意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用「做尾牙」的方式犒賞一下自己的夥計和員工們,為大家發點「年終獎」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

大寒是代表「冷」的節氣,《三禮義宗》中說,「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自十一月一陽交初起,至此始徹,陰氣出地方盡,寒氣並在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

每年的大寒會在公曆的1月20日——21日與小寒交節。大寒的三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大寒節氣一到,農村農戶家養的個別老母雞就有抱窩孵小雞的徵兆了。鷹隼一類的徵鳥,此時也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坑塘河湖裡的水面也會結滿冰層,並且厚而結實。

節氣進入大寒,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常會給我國帶來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氣候有所異常。

大寒是一年當中降水最少的節氣,但缺少降水對越冬作物卻並沒有好處,「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等農諺俗語都訴說了這樣的道理。

及時合理的降雪能為土壤和越冬作物補墒,防止因地面輻射而使土溫過度降低,造成越冬作物凍害,或者是導致凍旱。雪融水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元素,並且含重水少,滲入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提高農產品品質。有效降雪,也能殺死一部分越冬害蟲,減輕蟲害發生。

無論是無雪的乾冷,還是反常的不冷,對農業生產都是不利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處暑下雨秋來早,大寒無雪春來遲」,「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等農諺俗語也都在試圖用老農們過往的經驗向我們說明問題。

農業離不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和制約,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冬季的小寒和大寒對應著夏季的小暑和大暑,冷空氣也有相應的周期運動規律。該冷不冷的大寒,總是晴天無雪的大寒,反常晴暖的大寒,都可能會牽涉到未來的倒春寒和夏季乾旱。

春季發生倒春寒影響作物生長及產量,而北方的穀子則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小暑拔節,在大暑到立秋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也在小暑到大暑之間抽穗或分櫱,都是需要有充足水分保障的關鍵期。

可以想見,一旦春季發生倒春寒,夏季旱情發生,對南北方小麥、水稻和穀子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儘管如今的現代農業,我們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採取措施加以規避,但也必然會因此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就是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所在。

相關焦點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時間:2021-01-14 23:4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年大寒節氣是哪一天 大寒是什麼意思大寒後還冷嗎? 小寒節氣已經過去有幾天了,而在2020年1月20日就要進入三九天了。
  • 2021大寒祝福語及圖片 大寒祝福語2021簡短一句話
    3、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4、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5、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6、小寒大寒,全年最寒。     7、大寒牛眠溼,冷到明年三月三。     8、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諺中說的「鋤頭有糞,越鋤越嫩」只是個比喻,當然鋤頭裡是沒有糞的,只是通過這種形式來告訴人們種地的技巧,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這裡的意思是說,要想讓莊稼長得好,就需要多鋤地。鋤頭除雜草與植物的競爭:農民播種完種子後,地裡農作物的禾苗剛剛長出來的時候,雜草苗也會長出來,這個時候的雜草會和農作物爭搶土壤中的肥料,所以及時用鋤頭把雜草除掉就相當於是給地裡增加了一次糞肥。
  •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以前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唱的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如今大雪節氣已經過去了,全國多個地區也進入隆冬了。馬上就要迎來了今冬的底四個節氣冬至了。
  • 農民常說「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 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在農村就常說「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農民常說「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個說法有道理嗎?其實只要冬至的日期不變,可以說每年的九寒天時間都是一樣的,都是差別不大的。因為冬至基本上是固定12月22日的,也就是特殊的年份才可能在21日或者是23日的。
  • 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
    俗語「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什麼意思?今年冬至是哪天?以前是沒有天氣預報的,可農民又是靠天吃飯的。如果對天氣不了解,那肯定收成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了,氣候也有所變化了,但是有些農諺、俗語依然還是適用的,那這句「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農諺都是有局限性的,並不是全國各地都是適用的。所以在了解一句農諺之前,就得了解其所適用的地區。而這句農諺是在閩南、潮汕一代流傳比較廣,超出這個範圍那就可能不適用了。
  • 「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今年的臘八與往年不同,看老祖宗預測
    臘月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月份,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和大寒都在臘月裡;而今年的大寒節氣正好又是臘八節這天,這種情況是並不多見的。每當遇到這樣的年份,村裡的老人就會說起一句農諺:「臘八遇大寒,三白定豐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臘八節遇上大寒節氣對來年的年景有哪些影響呢?臘八節是在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咱們這的習俗主要就是喝臘八粥。
  • 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
  • 「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農諺很多,有關農曆八月十五的農諺也不少。「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便是眾多涉及到農曆八月十五的農諺中的一句。「過了八月十五,家家關門閉戶」,農諺為什麼要這樣說?這當中的意思又是什麼?有沒有道理呢?
  • 大寒即到,農村老農民說當日天氣很重要,決定農業的收成
    下周,我們即將迎來大寒節,作為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當日的天氣狀況決定來年的收成和年景。而在浩瀚繁雜的農村俗語中,也流傳了眾多的大寒農諺。那麼,大寒時,哪些天氣狀況特別重要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 農諺中「男人怕屬雞,女怕屬羊」到底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能夠用這種比較容易記住的手段讓我們記住規律,所以農村裡面的農諺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而現在去農村仍然可以聽到一些人在談論農諺,今天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諺語,那就是「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2019年何時立春?
    前天冬至節氣已過,而冬天就只剩下大寒和小寒這兩個節氣了,這兩個節氣已過也就代表著2018年就結束了,距離傳統的最具有特色的春節只有一個月多幾天的時間了。在農村田地裡也沒有農活可幹於是人們在中午太陽高照的時候就搬個小凳子圍在一起曬太陽,這時候人們就開始了討論一些天氣方面的話題。
  • 農村俗語:「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這段時間最喜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常見農村老人飯前飯後在農田邊看著玉米、土豆、辣椒、花生等莊稼作物露出微笑,嘴裡還說著一些怪話,如「伏裡多雨,囤裡多米」,「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等等,您知道老人說的是什麼嗎?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大暑節氣正值「三伏」,今年大暑,是六月的二十一,距離大暑還有2天,農村流傳的這些知道嗎?啥意思?
  • 俗語「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尾牙」是什麼?
    日子真的就仿佛是小溪般的流水一樣,沒有什麼聲響地悄悄溜走了。算到今天,給農曆庚子年留下來的時間也只剩下了屈指可數的二十幾天。根據曆法測定的時間,2021年1月20日凌晨的4時39分42秒,太陽黃經會達到300°、北鬥七星的鬥柄也會指向「醜」位。從那一刻開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會開始接替小寒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節氣進入大寒的哪一天也是農曆庚子年的臘八節。
  •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光陰似箭,明天就是小寒節氣。小寒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節氣,是冬季第五節氣。冷是指寒冷,小冷是指天氣已經變冷,但還沒有達到極點。鄉下有很多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那句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它的意思是什麼?這一年何時最冷?大家都知道,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間時間最長的日子,從冬至節氣開始,白天時間會慢慢延長,夜間時間會慢慢縮短,按照慣例,在冬至之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溫度也會逐漸升高,因此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但事實並非如此,冬至的天氣並非最冷,而是在小寒與大寒之間。
  • 農村俗語智慧,「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可預測收成?有道理嗎
    2020鼠年非常特殊,雙春年雙閏月不說,大寒節又牽手了臘八節。雖然是機緣巧合,但也說明其特殊性。不過,在幾千年的農村俗語中,這種現象並不奇怪,老祖宗早已經對其進行了總結,「臘八遇大寒,喜鵲唱山歌」就是這樣一句有關的俗語。那麼,喜鵲為什麼要唱歌呢?喜鵲唱山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 2021年是寡婦年,農諺『寡年碰金牛,糧食必生蟲』,啥意思?
    送走實『鼠』不易的2020年,我們即將迎接充滿希望的牛年,2021年是辛丑年,也就是地支說的牛年,『辛』是『金』的意思,『醜』是生肖『牛』,所以2021年是金牛年,由於2021年在農曆日期中沒有『立春』節氣,又被叫做寡婦年、啞年,農村俗語『寡年碰金牛,糧食必生蟲』,啥意思,有道理嗎?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是傳統臘八節。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過後,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相關事項。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
  • 今年大寒是臘八節,農村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農曆臘月初三,三九的第8天,還有5天的時間我們就要迎來大寒節氣。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今年大寒節氣的時間是公曆2021年1月20日,這一天剛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也就是說今年的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在農村有「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的說法,這個說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