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轉發請註明出處)
一個經卦三個爻,一個別卦六個爻,它們都源自太極。也就是所謂的「卦者,掛也。」
這就是說,「卦」是由「爻」組成。那麼,「爻象定位」是什麼意思呢?各位易友,爻,在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都做出了說明。所謂「爻象定位」,就是「爻」來自闔、闢的平面投影。陽爻由門框投影為「—」象的符號;陰爻由兩扇門投影為「︿」象的符號。這兩個符號就是「陰爻『︿』爻象和陽爻』 —』爻象」的來源。這就是我們祖先定為「爻象」的來源。
陽爻符號「—」和陰爻符號「︿」,在太極上都有尺寸規定的,而尺寸都一樣的,但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第二十章陰爻圖中,陰爻的尺寸大於陽爻的尺寸。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的道理,門不比門框寬大,門怎麼關得嚴實呢?
我們的祖先在文化進化中,頭腦是非常理智的。一句話都精練簡短,每一個比喻都恰如其分。這也證明,我們的祖先在無紙張的歲月裡「一字值千金,一句抵一萬句」的道理。我們知道了「爻」的產生後,那麼「四象」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在第十八章中,已經將「四象」的四個符號列入其中。那麼這四個符號流傳至今,還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嗎?可以肯定說,歪了,無規無矩了。
上熱
下涼
叫少陽
【世界上東西它有陰有陽,而且分不開,你看一天就好了。你早上起來,太陽已經出來了,你會覺得熱嗎?不會。你知道上面是熱的,但是,那個太陽光的熱還沒有完全照到地底下來。因此,你就感覺到下面還是涼的,所以叫做少陽。這個符號就叫做少陽。就是因為你早上起來上面是熱的,可是你還要加件薄外套,因為大地還是涼的。
中午
上下都 熱
上下都熱,叫老陽
一定要等到中午了。上面下面都熱了,就叫老陽。所以中午的時候,我們最好採取陰的方法來對付陽。所以中國人比較聰明,中國人吃完午餐,躲在那裡休息、休息。我們最懂得宇宙變化的道理。一天中人體變化最快的兩個時辰:上午11點到下午1點。
上涼
下熱
叫少陰
你少亂動,你安安靜靜坐在那裡,休息、休息。就是不能一睡午覺,睡兩三個小時,搞得晚上睡不著覺,那就過分了嘛。午休是很好的,但是要適量,20分鐘到30分鐘最多了。然後有了精神,要起來工作,晚上才休息得了。……到了黃昏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大氣還是很熱的,但是上面已經開始涼了,因為夕陽它沒有什麼熱了,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上面慢慢涼起來,下面還是很熱的,上面涼涼的,下面熱熱的叫少陰。
哪裡都冷,叫老陰
到了晚上12點,哪裡都冷,就叫老陰。所以老陰的時候,你一定要保暖。你就要使自己熱啊。所以要蓋被子。一天中人體內變化最快的兩個時辰: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你最好躺在床上,窩在被窩裡面,你身體就健康了。所以我常常勸人家晚上最少11點以前要睡覺。那時候,你再工作,對你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的。它就從少陽到老陰,從黃昏開始就是從少陰開始到半夜,這不很簡單嗎?一年來看,春夏是陽,秋冬是陰。所以你不管在哪裡,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看所有的變化,這就是《易經》最了不起的地方。①】
從上面由《易經的奧秘》講解 「四象」的來歷來看,似乎揭開了《易經》的奧秘。但是,只要稍微有一點《易》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四象與《易經》扯不上半點關係。因為,「四象」是《繫辭》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產大業」,這一套程序中的一個階段。具體舉例也就是說明大事化小,分工明確的事情。曾教授所解釋「四象的來源是站不住腳的,說白了就是「文不對題」。那麼,「四象」具體指哪四個「象」?在運作中又具體起什麼作用?
要知詳情,請看下章分解。
更正:上章電腦錯誤,本為「烺」字改為「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