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欲,百事不立;四十多情,雞犬不寧」曾國藩卻讓人學不來

2021-01-16 網易

2021-01-14 00:57:06 來源: 溦雨讀書

舉報

  自古以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多情和縱慾都會讓人沉溺於享樂,而不願走出舒適區,曾國藩用親身的經歷告誡後人,懂得控制,才能持久。

  

一、三十多欲,百事不立

  三十歲,是思想獨立,行為成熟的年齡,正處於家庭和事業的初始起步階段。

  三十歲,人正當壯年,會產生很多欲望,無論是對金錢、權利、還是生理,都有很多衝動。

  金錢和權力的欲望過多,往往無法獨善其身,貪圖享樂必將喪失鴻浩之志,且一事無成。

  生理的欲望過多,可能年輕時通宵達旦,第二天依舊生龍活虎,但精力和體力的過分消耗,便無法專注於事業,荒廢了大好時光。

  

二、四十多情,雞犬不寧

  四十歲,不惑之年,正是家庭穩定和事業的上升時期,用情專一尤為重要。

  四十歲,人到中年,如果不能有所重視而仍舊夜夜笙歌,會加速身體的早衰,如果還有婚外情,那就真的雞犬不寧了。

  情慾也不只代表生理的欲望,也包括情緒和心態,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容易讓焦慮的心態佔據思維。

  如果不懂控制情緒和脾氣,不僅對身體有傷害,可能無形之中還會傷害周圍的人,不利於專注思考和做事。

  

三、曾國藩的人生經歷

  曾國藩年輕時也出入過紅樓,出言頂撞皇上,不與同僚和汙,當遭遇人生低谷時,學會了自律。

  曾國藩年輕時好色,但發現自己的錯誤想法後,及時地自省和自律,在40歲時戒了色。

  之後的曾國藩,42歲組建湘軍,53歲徹底打敗太平天國,56歲主辦洋務,57歲辦理天津教案。在軍事、文化、政治、經濟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結語

  欲望和情感都是人性使然,不必過於拘泥,但要能適可而止,只懂加油,不懂剎車的司機,一定不是一個出色的好司機。

  酒,小酌怡情,而過量傷身;藥,過猶不及,只適量才可;欲,物極必反。

  為人要忠厚善良,但說話要點到為止;做事要堅定果敢,但也要收放有度。

  自律讓人更自由,雖然生活不能像機器一樣刻板的周而復始,但有理想、有規劃、有行動、不拖延,永遠都是讓生活更精彩的推動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傳》:平凡人的進階史,從學做事到學做人
    他興起洋務運動,開啟東學西漸,試圖打開清王朝面向世界的一扇窗,也成為當時清朝第一個平等對待洋人的人。他一生為官,卻能不得罪權貴,也不攀附權貴,為人清正廉潔、與人為善。他「事君至忠,事親至孝」,敬愛父母、尊重妻兒,留下了著名的《曾國藩家書》。後世對曾國藩的讚譽是「古今完人」「功比周公孔孟,名垂萬世千秋」。
  •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我們可以對應「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一甲子」,來了解這句俗話。四十不多欲:每個人都有想要做的事,想要達成各種理想和願望,這都是人們正常的欲望,有正能量的生活欲,也有負面的生活欲,總歸貪慾無益。
  • 一個人四十歲前應該先學儒家,四十歲後再去學道家
    大地的形勢順應無比,君子因而厚植自己的道德來乘載萬物。強調大地的隨順及包容萬物。儒家強調人的主觀意志,具體表現就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及孟子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就算在天下無道兵荒馬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孔子仍然周遊列國,孟子作客梁惠王,仍然不放棄行王道,施仁政的機會,這是儒家。
  • 笨人曾國藩:埋頭做事,睜眼看人,小事不聰明,大事不糊塗
    曾國藩是一個奇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既有「千古完人」之稱,又有「天下第一笨人」之名。近代中國人大多佩服曾國藩,從李鴻章、袁世凱到蔣介石,無不對曾國藩頂禮膜拜,尊為「聖哲」;從梁啓超、黃興到陳獨秀,無不將曾國藩視為「楷模」。據說,蔣介石的手邊永遠有兩本書,一本《聖經》,一本《曾國藩家書》。
  • 「千古完人」曾國藩是如何戒色的?方法很簡單,值得年輕人借鑑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傳奇。中國有句老話:為官須學曾國藩,其實在我看來,我們做人,只要是想要成大器,那就應該多學習曾國藩。曾國藩七次科舉都不中,其實就是個鄉野小子,但最後卻順利進入了官場,關鍵是還成為了朝廷命官,老百姓人人稱讚,官員都敬佩他。
  • 王陽明忠告:人過40難成事?或許是步驟沒搞明白,深思熟慮排首位
    王陽明在一生中說過很多給人啟示和引人深思的話,其中有這麼一句廣受流傳:「四十多餘,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其實是在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如果還跟那些年輕人一樣有很多的欲望,那麼這個人將面臨一個很難解決的處境,未來之路將會坎坷難測。如果到了五十歲還依舊十分多情,很容易就收到情緒幹擾,那他一個人就會把整個家庭搞得雞犬不寧。
  • 曾國藩: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2點就夠了,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提起曾國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著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後世稱為「半個聖人」,因為身為一個漢人,他卻能在滿清王朝中做到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堪稱奇蹟。民間也由此流傳著:「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曾國藩讓人最津津樂道的,就屬他的識人、用人之法。
  • 曾國藩的面相學
    孔子曾說「擇其善者而從之」,不論工作還是生活,都要會識人。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他曾說「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在其成就一生功業的過程中,識人之術發揮了很大作用。子產聽後卻說是女子將自己的丈夫毒死的,他說「我從你家門口經過聽到了你的哭聲,我仔細聽了一下,發現你的哭聲中隱藏著一種恐懼情緒,你的丈夫死了,你不悲傷反而恐懼,這不合常理」。聽過這裡,女子不再狡辯,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人的語言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
  • 曾國藩:珍惜光陰,好好讀書,衣食粗細缺一不可
    想到這裡,不禁讓人膽戰心驚。因此在我們年少時,應該為自己立下奮鬥目標,堅定不移付出努力實現這個目標。同時相信,無論什麼時候努力奮鬥都不會晚,不要以自己年紀為障礙擋住自己前進的腳步。02 曾家女眷的每日功課曾國藩不僅對兒子嚴加教育,對女兒們也是同樣嚴格。他敦促女兒們「於衣、食、粗、細四字缺一不可」。
  • 讀《曾國藩家書》:牢記這三點的人,福運自然來!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在清朝晚期皇朝的政局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曾國藩還尤其注重小結修身齊家的道理,用於傳給同族同胞,領著家族走向興盛。在寫給家裡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就是這樣寫道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四語,終生用之有不能盡,不在多,亦不在深。
  • 曾國藩《冰鑑》:漫談骨相學與顱相
    江南易林以前提到過,曾國藩的《冰鑑》開篇寫到: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意思是說,山之所以能不崩壞,全靠石頭在裡面支撐著。人身上的骨頭也是如此,骨頭之於人體,好比鋼筋混凝土之於房子,作用至關重要。當說到面相,相信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一堆術語,比如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鼻如懸膽、唇似丹朱、伏犀貫頂、骨骼清奇等等,這些詞語在相聲、評書、小說或電視中經常出現。
  • 曾國藩家訓
    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者,自立不懼,如富人百物有餘,不假外求。達者,四達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人孰不欲己立己達,若能推以立人達人,則與物同春矣。後世論求仁者,莫精於張子之西銘,彼其視民胞物與,宏濟群倫,皆事天者性分當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謂之人,不如此,則曰悖德,曰賊。
  • 曾國藩:男人有沒有前途,看臉就知道了!學會識人術,看人不走眼
    曾國藩:男人有沒有前途,看臉就知道了!學會識人術,看人不走眼古人云:事之至難,莫如知人,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識人就是天下最難的事情。在當今社會也是如此,我們身邊有形形色色的人,怎麼看出身邊朋友的性格,怎麼看出一個男人有沒有前途,都是需要學習的東西,而這個方法,就被大家稱作「識人術」。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是從戒掉「偏激」開始的
    每個人都有人生低谷的時候,而且越是處於人生低谷,人的頭腦越清醒,能夠悔悟出很多道理,繼而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正所謂是「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鹹豐7年到鹹豐8年,就是曾國藩的人生低谷時期。他慢慢意識到,自己往日的辦事風格、處世手段過於剛強生硬,經常容易得罪人,所以處處碰壁、人事不通達,才淪落到如此下場。鹹豐七年12月初六日,在家守孝的曾國藩給九弟曾國荃發去一封家信,說道:在官場上,我們兄弟倆都是略知世態卻本身懷有一肚皮不合時宜的想法,既不能硬做自我主張,又不能軟去迎合世事,所以到處落落寡合。弟弟應當以我為戒,一味渾厚包容,決不顯露表現。
  • 人過四十,莫管二事; 人到五十,莫理二人!
    【微信公號:國學生活】《醒世恆言》中說道:「 事非幹己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 」。與自己無關的閒事,最好不要多加插手,容易惹禍上身。人生不過數十載,他人的閒事,他人自會操心,管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時候,出於好意的關心,卻會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上,費力不討好。人過四十,精力回歸家庭,對家人多些關心和陪伴,才是最睿智的做法。
  • 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4種富貴相
    端莊厚重的人舉止不輕浮,做事沉穩不浮躁。這樣的人作為領導讓人信賴,作為朋友讓人放心。《清史稿》記載,曾國藩「為人威重少言」,步履慢而沉重,說話少而沉穩。他在部下面前很有威嚴,沉穩的氣質讓人心生敬仰,不自覺地尊敬他。曾國藩在家書中給兒子說:「舉止太輕,是一大弊病,以後要時時留心,無論行坐,都要重、厚。」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佔一個都不簡單!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這一生就是一個自我磨練的過程,但對於弱者來說,一次次的打擊之後,難免會一蹶不振,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呢?我們不妨牢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如果能悟透,我們也能讓內心強大!
  • 曾國藩立誓戒菸,僅三天就抓耳撓腮,直呼戒菸如嬰兒斷奶,太難了
    「千古完人」曾國藩年輕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癮君子,不僅抽菸,好色,還愛說大話。有一天,幡然醒悟的曾國藩為自己立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志向,還為自己改名「滌生」,意思就是要改掉過去的臭毛病,與過去劃個界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改頭換面的第一步便從戒菸開始!
  • 文化觀察丨嶅陽「良藥」,不只是曾國藩的
    曾國藩一行五更三點起,隨後吃過早飯,黎明時從蒙陰的龔家城出發,至新泰嶅陽村打尖,此時巳正三刻。至嶅陽大道向西,曾國藩北望一石山,問當地百姓,回覆說是「青雲山」,即嶅山。初冬的嶅山,林木蕭疏,四座峰巒,呈西北東南走向,曰彩雲、翠雲、晴雲、青雲,一字擺開,漸次升高。主峰青雲海拔495.6米,山頂建有一玉皇廟,山腰建有三官廟,山下土地為沙土,花生等作物已被農人收起歸倉。
  • 曾國藩:八代出240位人傑,無一敗家子,秘訣看他留的遺產就懂了
    這世間按說沒有什麼完人,但如果非得找一位相對完美者,我投曾國藩一票。曾文正公有多厲害呢?不說別的,就這個「文正」諡號,有清一代,十代帝王,臣子多如過江之鯽,也只有八人獲此殊榮。曾國藩治家的成功不能定義為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劃時代的,是有歷史意義的,甚至可以推之為萬世楷模亦不為過。自曾國藩之後,在其家訓的薰染中,曾氏家族八代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有240多人成長為各行各業的精英,這裡面不乏院士、教授或在商業領域的成功者。這並不偶然,而是一個家族家訓家風的繼承和發揚的結果,這個根,這個精神的創造者,就是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