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焌,字樹棠,別號排山,又號湘中琳琅館主。1918年改號「庶丹」,便有羅庶丹之名。他生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光緒二十八年(1902)中舉人,卒於1932年3月。他不僅是一位著述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家和一代名師,還是辛亥革命的元老,他的藏書在湖南也可圈可點。然而史志上很少提到這位先賢,成為失蹤者。
一、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不愧為辛亥革命元老
羅焌兩次參加禮部會試未中,遂於1904年秋天前往廣州,入陳德耀太守、朱喬生觀察、李直繩軍門幕府。1906年協助其師夏用卿(即夏同和,清代狀元,曾任湖南鄉試主考)創辦廣東法政學堂。他因痛恨清室衰頹,萌發救國之志,秘密參加了孫中山和黃興領導的同盟會。1907年同盟會浙江負責人秋瑾被捕犧牲,他激於義憤,和時任同盟會評議部議員兼書記朱執信一起同作《悲秋--悼秋瑾》八首以悼。1911年他參加了著名的廣州黃花崗之役,幾乎遇難。其《五十自述》詩記載了這一過程,其中一首云:
卷語街談出稗官,偶聞國故輒心酸;
千年碧血嗟多士,三月黃花感百端;
脫屣逃威趨屋垝,落帆蒙難渡江幹;
歸裝僅負東郊米,盡被狺狺惡虎餐。
其詩中「感百端」句下自注云:辛亥三月二十九日,民黨轟擊廣東督署,死難烈士七十有二人,叢葬東門外黃花岡。每過岡前,不覺百感交集......蓋餘亦此慘劇中倖免之一人也。「趨屋垝」句下自注略雲:二十九日以前,餘嘗與聞其事,是日午,餘與校中同志徐楊慰祖等至督署照牆外,旋聞槍聲,間以衝鋒炸彈聲,曰:「事作矣!」見一人長衣空手,倉皇自督署出,向司后街走。見餘等,操粵語叱止之曰:「事不諧矣,速逃速逃!」繼聞馬蹄聲、軍土步履聲緩緩自東街來;又聞有步履聲匆匆自西來,至照牆西偏止。隊中有人操普通話從容呼曰:「莫打!莫打中國同胞。」東隊寂無應聲。忽排槍一響,西隊有奔走聲。俄而復集,互發排槍一響,雙方皆退走,寂無人聲者,又歷二時許,惟見督署內外火光熊熊。餘與徐楊君等謀曰:「前街火逼不能行,盍緣民居屋頂至華寧裡暫避乎!」皆曰然。乃卷衣跣足,越屋十餘棟。時己昏黑,而火光中猶見人影,兵警升屋放槍亂射,餘等幸無一中彈者。適見華寧裡某書院有人梯而望火,同行者四人中彼識其ー,得藉梯而下,暫匿院中。.....分道回寓……扣門入,見堂前焚香秉燭,內子向餘合掌誦佛號不置,蓋彼亦微聞餘等今日之事也。「惡虎餐」句下自注云:「抵家十餘日,一夜,有匪徒二、三十人破扉入,搜劫一空。幸未傷人。」
辛亥革命勝利後的1912年,羅焌承同盟會命令至海南島,辦理瓊崖綏靖民政事務兼軍務;冬天率師五營平定瓊崖匪亂,曾派炮艦巡海南島一周。
1913年在廣東都督胡漢民署內專司民政,長內務;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避走香港。1916年,出任湖南省議會秘書長,作文和聯挽黃興、蔡鍔兩公。1918年辭省議會秘書長職,改號「庶丹」,取「庶民之存丹心者」之意,遂有羅庶丹之名。1920年夏,復任湖南省議會秘書長兼長沙縣署第一科科長。1921年秋,他應邀再度赴粵主管全省實業,與廖仲愷等交厚。1922年陳炯明叛變,他才返湘專心治學。
二、博學多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佼佼者
羅焌通經史,工詩文。五、六歲即能背誦《孝經》,他博覽群書,自音韻、訓詁、校勘,乃至儒墨,無不精通,著述甚多。20歲時就著有《孝經鄭注集釋》並附敘錄考證,共二十卷。24歲時習算學,著有《代數釋例》九篇,《四元玉鑑演代》24卷。30歲時撰著成稿者已有三十餘種。1916年,成《太玄琴清音疏》《楊子云年譜》各若干卷。1917年,修纂成《羅氏九修族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1922年從事先秦諸子及石鼓文、鐘鼎文的研究,撰成《呂氏春秋集釋》十餘萬言,《石鼓文釋文》數萬言。1927年編寫《金文隸古定》一書;1929年編寫《諸子學述》講稿。
羅庶丹先生的著作《諸子學述》,系他在湖南大學任教期間(1928-1932)的手編諸子學講稿。1932年3月羅先生辭世,這份講稿至今已出版六次。1935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初版,1936年4月商務印書館再版,1947年3月商務印書館三版。1974年9月,臺灣河洛圖書出版社影印出版。1995年3月,嶽麓書社出版點校本。2008年5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再度出版點校本。民國時期的大學文學系及國學專科學校均採用商務版《諸子學述》為教材,傳播甚廣。《諸子學述》亦為當代學者所重。湘中名儒李肖聃序中說:「言必有徵,博而不陵」「採異家之長,用廣吾學之路」。湖南師大何澤翰教授曾說:「覃心諸子,素稱精邃,《諸子學述》為當世學者所重,今茲重印,宜為當務之急。」華中師大教授張舜徽早年即服膺羅氏之學,尤嘆服其博聞強記,於周秦諸子流別及是非得失洞察靡遺,極力贊成重印《諸子學述》,稱「昔人鮮有鉤玄提要以辨章學術自任者。有之,則自羅庶丹先生之《諸子學述》始。先生博治諸子,新獲實多。條理分明,如裘挈領。非有本有源之學,不足以語乎此」。
楊樹達先生為《漢書》研究專家,有所論述,輒以書札與羅焌討論。羅焌復書累數千言,則言某說甚諦,某說宜削,某條宜並,皆洞中竅要。楊先生服其精能。羅焌之卒,楊痛惜日:「君死而餘欲求一博學通識如君者殆不可復得。餘他日雖有所論著,誰則糾其失而獎其善俾餘有所奮厲者!"(見《諸子學述》楊序)
除《諸子學述》外,1991年7月,長沙郊區文史增刊出版《琳琅山館詩文聯集》,該書分詩、文、聯三部分,融文學、史學於一體,是文學性和思想性都很強的佳作。2009年9月,由其女羅書慎整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經子叢考》(外一種)。《經子叢考》為其遺稿的輯合本,共八種,涉及經史子集四部:《歷代師儒傳述孝經考》和《日本師儒傳述孝經考》,對先秦至唐朝90多位師儒者及日本20多位學者關於《孝經》的著述、傳授之說進行整理、考辨;《曾氏轉注說補正》採曾國藩、曾紀澤與友人論學書各一篇,對二曾的「轉注說」進行補充、修正;《韓子校注》則是羅據嘉慶甲子重刻、姑蘇聚文堂板《韓非子評註》本,參閱宋本、《道藏》本、顧千裡校本、日本宮內鹿川注本詳註而成;以及《楊子訓纂篇集釋》《楊子云年譜》《楊子師友徵略》三篇。
據《琳琅山館詩文聯集》和《經子叢考》記載,羅庶丹未刊遺作存稿待梓的還有《石鼓文集釋》《金文隸古定》等8種,存稿不全或已散失的有《呂氏春秋集釋》《楊子全書》等19種。
三、誨人不倦,人稱一代名師
1918年六月初十,羅妻楊傑過逝,他辭省議會秘書長職,出任湖南商專等校國文、歷史教員。1922年廣東陳炯明叛變,5月他返湘專心治學。他先後聘任長沙師範、福湘中學教授國文,業餘從事先秦諸子及石鼓文、鐘鼎文的研究。1925年,他辭東北大學教授聘。1928年,應湖南大學校長胡元倓(子靖)之邀,他出任湖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講授《史記》、《莊子》和先秦諸子學。
他誨人不倦,在執教湖南大學時,居嶽書院半學齋,夜深還常常在輔導學生。1931年,因病住長沙南門碧湘街,以臥室作課堂,帶病講學,中有黃思善、曾憲楷、唐淑琴等學生。國學大師、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張舜徽年輕時曾師事羅庶丹先生,撰《湘賢親炙錄》載:舜徽早歲,因孫季虞先生之介,見先生於長沙。先生好飲,恆手一杯,對客論學不倦。言及周秦諸子流別及是非得失,洞達靡遺。舜徽嘆服其博覽強記,非常人所能逮,甚敬重之。趨談僅二三次,而先生已臥病不起。迨《諸子學述》刊成,舜徽得而讀之,益欽其元元本本,根柢深厚,惜乎稟命不融,未能大其所學也。
羅庶丹居湘城時,所交流多為當時知名學者教授,如李肖聘、王嘯蘇、楊樹達、劉寅先、譚戒甫諸先生。湖南省政協委員黃曾甫曾撰文《湘上儒林憶二師》(《望城文史》第二輯),講「他是望城縣有名的宿儒,出生在望城谷山鄉,後移家長沙河西望城坡。先生後移家長沙河西望城坡,曾一度在其地設館授徒,當日從遊者,今尚有人能津津樂道其時其事。」
四、藏書可圈可點,堪稱湖湘藏書家
據李肖聃先生撰的《青石溝白石山房記》載:庶丹「典試夏修撰同和,監督廣東法政學堂,召往襄事,俸入稍豐,買書數箱,浮海還鄉,舁入此房。群盜疑為寶貨,率眾夜劫,庶丹驚起,盜以梃擊傷其脅。」他從廣東歸而攜書十餘篋返家。庶丹去逝後,「豹文與庶丹交深,嘗以百金買《四部叢刊》,藏之麓西精舍。」亦可知羅庶丹的藏書中有《四部叢刊》,價值百金。
1995年,嶽麓書社出版了羅庶丹之女羅書慎點校的簡體字本《諸子學述》,並附加了《引用書目一卷》,列出作者羅庶丹所引經、史、子、集之書達690餘種,亦可見他的藏書之豐。
據《琳琅山館藏書目錄》統計,羅庶丹生前收集各類圖書近600種,三千六百多冊,大多是古籍,輾轉已成為湖南省圖書館藏書。湖南省圖書館藏有《韓非子評註》一冊,系清嘉慶甲子年姑蘇聚文堂版本。書頁上蓋有「善化羅梭庶丹所校書」朱文印圖章。扉頁上有羅庶丹手筆題記雲:「宣統己酉春於廣州書肆得此書,以宋本、藏本、顧千裡校本、日本宮內鹿川校本,詳校一過。三閱月始畢。後有好古者得此當永保之。」下蓋有「庶丹」圖章。通書眉上均有羅庶丹批註,行楷端正。
(作者單位:長沙市望城區委)
[責編:廖慧文]
[來源:文史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