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凡塵瑣事多,如何保持一顆安定的心?

2021-01-08 日行一善共修平臺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各位善友同修:大家早上好!這裡是日行一善共修平臺,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開始今天的美好之旅。

《六祖壇經》云:「定慧猶如何等?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在凡塵俗世中,我們內心越安定,越能產生智慧,斷除煩惱的能力也就越強。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每天瑣事繁忙,內心雜亂而不定;總是很容易受一些小事影響,心情會搖擺不定。其實我們每天的煩惱,大多數來源於內心的不安定。

想要讓內心安定,必須給它一個安定的理由。當我們內心安定,便不會再被外界瑣事而煩擾。心境決定風景。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

有一位青年,因為在生活中遭遇了工作和感情的雙重打擊,變得非常憂鬱、消沉。有一次,他去海邊散步,遇到一位禪師。

青年人於是向禪師訴說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種種苦惱和困惑。希望禪師可以幫助他解除痛苦,獲得解脫。

禪師沉默安靜,似乎沒有聽青年人的話。他的眼睛眺望著大海,直到青年人停止了訴苦,他才自言自語道:「這帆船遇到滿帆的風,行走得好快呀!」

青年人以為禪師沒有聽見他的話,就更大聲地抱怨,幾近乎嘶吼的狀態。

禪師好像在聽,又好像沒有在聽。他依然眺望著遠處的帆船,說道:「你還是想想怎麼把那艘船停住吧!」說完之後,禪師就離開了。

青年人恍然大悟,瞬間明白了。

禪師讓青年人想辦法把行駛的船停住,其實是在告訴青年人讓自己的心先定下來。想要解決生活中的苦惱,不在苦惱本身,而在於是否有一個開闊的心境。

我們只有讓自己內心安定,才不會被外界的煩擾所困。要解脫煩惱,在於自我內心的清淨。

心不安定,世界就是混沌的。只有當一切有了結果,煩擾遠去,心安了,生活的美才重新呈現。

生活中的瑣事讓我們常常迷亂,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走。事情越多,我們就越慌亂,內心也越不快樂。

一個將軍去打獵,在山中遇到暴雨,他迷了路,在山中焦急地打轉,內心十分恐懼。他急於找到出路,在黑暗的山谷裡到處衝突,最後不慎掉下了懸崖。

天亮之後,士兵們來尋找將軍,此時將軍已經奄奄一息。

然而事實上,雨並沒有下多久,他其實完全可以躲到旁邊山洞裡避避雨。等到天亮的時候,就能找到出口了。但是將軍個性急躁,急於回到營中,怒火中燒,迷失了方向。本來可以找到路,結果掉下了懸崖。

我們就像這迷路的將軍,生活的種種瑣事和不開心,讓我們心浮氣躁,找不到方向。

當我們覺得迷路,看不清未來方向的時候,其實只要安靜休息一下,心就會安定下來。心若安定,自然會看清方向。

迷路的時候不要著急,心浮的時候讓心安定下來,你就會感覺天地開闊很多。

每個人都會渴望安定。什麼榮華富貴,什麼錦衣玉食,其實都沒有一顆安定的心重要。錢鍾書說: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

世界百般好,慌亂的心看不到。

只有內心安定,花才香,畫才美,酒才醉人,情才動人。凡事瑣碎,希望我們都能保持一顆安定的內心。

相關焦點

  • 安定或者不安定的心該如何放置?
    當然是不可能的,舉個例子,比如換工作,你馬上三十,這個時候的你不在淡定,因為你未婚,沒有過硬技術,沒有高學歷,沒有女朋友,有的只是一顆去外面闖蕩的心,這個時候的你不像十年前的你可以說走就走,你要面臨自己人生大事,想追求穩定可以,這個時候你要開始面臨選擇(老家一個月五六千的死工資,衣食住行不愁,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很悠閒。
  • 佛說: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燒香拜佛不如有一顆虔誠的內心
    其實沒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沒有一件事離開你的心而能成就。佛家認為,要學佛的人,就要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要隨時觀察自己,觀心,要使此心無所住。心中有佛即佛心,心有善念即佛念。心中無佛的人浮躁常駐,雜念眾生,身體機能便會失調,疾病自然會纏身而來,調整心態,時刻想到為他人,為大家,少了煩惱,多了安康。而心中有佛,心即是佛,世界便會一切安好。
  • 佔星小學堂:變動星座的不安分是因為一顆無法安定的心
    變動星座需要小心太過變動,TA們總是神經質的想要轉往不同的方向,一顆心永遠無法安定下來,這樣的特質當然不適合用在強調紀律規範、一成不變的工作或是一夫一妻,從一而終的婚姻。該如何選擇與安排,就是靈活的變動星座所要學習的功課。‍
  • 廣欽老和尚:心若不安定,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如果有分別計較,就不會安定。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因自己怨恨、煩惱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怕與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別人也沒在怕,是自己修不夠,自己的心沒有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煩惱,心不安定也就會沒道心。
  • 人如何保住「財富」,佛說錢財不能給這4種人,否則你會後悔
    人如何保住「財富」,佛說錢財不能給這4種人,否則你會後悔。人活在世間,離不開錢財,畢竟「吃穿住用行」都會用到錢。佛教是主張因果的,今生擁有多少財富,多少和前世或多生前有關係。前世或多生前修財布施,今生就會富貴。今生貧窮的,也就是前世或多生前沒有修財布施,或修得少。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表面上冷酷無情,實際上藏著的是一顆玲瓏心的三大星座
    表面上冷酷無情,實際上藏著的是一顆玲瓏心的三大星座。雖然他們看起來對待別人冷酷無情,但實際上他們始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被層層包裹在他們的心底深處,等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展現出來。金牛座金牛座的朋友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他們表面上對什麼東西都很佛系的樣子,實際上他們並不是這樣的人,他們對待事事都看起來佛系,實際上很在意,但是這種在意只能是掩蓋在他們冷淡的表面上,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看出來他們的心思,所以他們平靜的臉孔上總是隱藏著淡淡的激動與興奮。這種深層次的東西,需要通過觸發才能展現出來的。
  • 佛說:前世今生,看了和伴侶的「因果」關係,令你如夢初醒
    佛說:前世今生,我在佛前熟睡了千年,直到有一天遇到你,落下一顆憂傷的淚。佛看到我那憂傷的淚珠,說到:「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佛說:懺悔無用,你有前緣未了,去吧,去續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當我遇到對方的時候,我問:冥冥眾生中,與我有緣,幾經輪迴的那個人,是你嗎?答案盡在,以下紅塵往事中。
  • 霧散,夢醒,遇見了凡塵最美的你……
    「昔有佛陀蓮花生,具無生死金剛身,作三世諸佛事業,敬禮蓮花生大士。」倉央嘉措,凡塵最美的蓮花,他生於門隅,後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安得世間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一生在佛與情之間糾結,在他住進布達拉宮時,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這對於天性浪漫的他難以適應。在當時政治下,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只能作為傀儡王。生活遭到禁錮,政治受到擺布,為了宣洩內心的抑鬱,對加強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他縱身於情。「住進布達拉宮,我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佛教:如何理解「即心即佛」?
    「即心即佛」一詞是佛教流傳甚廣的開悟名句,意為眾生的真心就是佛,無須向外覓求。在《達摩血脈論》中有如是記載:「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在《馬祖傳》之中,也有相關記載:「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 佛說: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人這輩子定要知道,錢財只是浮雲,名利只是一場美夢,真正值錢的不是黃白之物,真正長留的不是名,而是一顆善良的心和一份端正的品。用善良對待身邊的人,用好的品德做個無愧的人,心有善良,眼含仁慈,便能頂天立地站在人前,更能心無愧疚活在人間。人活一世,來去匆匆,為人一回,四大皆空,不管遭遇了什麼遭遇,無論經歷過什麼低谷,都要不忘初心,堅持善心。
  • 佛說:學會這一「心」,就能福運自來!
    導讀:佛說:學會這一「心」,就會福運自來!「佛」的意思就是一個覺悟的人,是一位對於宇宙人生究竟圓滿徹底覺悟的人。對於宇宙人生本體、現象、作用,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覺,沒有一樣迷惑。「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發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為發菩提心。佛陀在《王獅經》中說:「為度諸眾生,發起菩提心,以此攝諸法,以此得喜樂。」意思是說,為了度化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我們應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以此可攝持各種善法,無勤獲得暫時究竟的一切喜樂。
  • 佛說:十二因緣法,能度無邊生死大海
    佛教文化認為,一個人要超脫生死、出離凡塵,必須要懂得這四個真理。苦:人一出生就是苦,整個世界都是苦。集:人為什麼會苦?滅:怎樣消除苦?道:最終涅槃成佛的狀態。「四聖諦」理論是佛教教義的基礎理論,今天筆者與諸位讀者分享「集」這個道理——十二因緣法。
  • 開悟以後的菩薩如何修持?佛說了這四句
    又說見性起修,又說不見本心學法無益。當年六祖慧能在五祖座下開悟,五祖送他連夜離開,囑咐他不要急於弘法,而是隱藏起來,一方面是為了避禍,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安心修證。可見菩薩悟道以後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的。那麼悟道以後的修行人該如何行持呢?佛在《圓覺經》中講到:「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就是大乘道每日必須修持的法門。
  • 佛說:前世的宿命,今生的姻緣
    夫妻之間,無緣不聚今生的夫妻,是前世的宿命姻緣或是報恩,償還前世宿債或是抱怨,討前世所欠之情繁華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凡事皆有定數因緣聚會從來都有其三世的因果佛說,三生之因,當受三世之果夫妻恩愛有加,是前世種善因所致夫妻反目成仇,也是前世所種惡因導致要想擁有一份美滿的姻緣還需種善因,方能得善果多行善事,多存善心便能收穫好的善果彼此謙讓,彼此體諒懂得以寬容之心善待彼此才能維持好一段美好的姻緣情意綿綿,心意相知
  • 倉央嘉措《問佛》,太美了!(附《問佛》全文)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 佛說:情人相遇和錯過,都是一種劫難
    佛說,  緣深則聚,緣淺則分,  萬法隨緣,不求則不苦。  所以遇見所有遇見的,  擁有可以擁有的,忘記需要忘記的,  才能換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佛說,  眼前的一切都是我們過去種因結下的果,  得到了是你該得到的,用不著得意。
  • 青春篇:保持一顆赤誠之心,奮鬥吧
    以光為點,向愛出發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的青春也只有一次。
  • 佛說,錢財乃身外之物
    佛說,只有淡泊名利,不為名利所累,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清代皇帝秘史》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乾隆皇帝有次下江南,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欣賞著眼前大好河山,山腳下有一條江,人潮湧動,百舸爭流,不禁問道寺廟的老方丈:「你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只船?」老方丈答道,我只看到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乾隆聽後連忙讚嘆:「大師一語道破天機,真乃高人啊!」
  •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一切都是暫時的,沒有什麼是永遠,也沒有什麼是永恆,來時不必歡喜,去時不必傷悲,一切都順其自然,一切都順勢而為,人生才會少煩惱,人生才會有解脫。張開雙手,我們什麼都留不住,握緊兩拳,我們什麼都抓不住,人生不過是今天,昨天和明天,生命的時光,就是一個永遠在流淌的沙漏,在每一個活著的當下,都是你要走過的曾經,佛說:人世的一切都是夢幻空花,都是虛妄不實,何必死死的抓住不放?人生的一切都是時間的過程,都是昨日的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