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燻臘肉有秘訣,這些小竅門知道嗎,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晶黃剔透

2021-01-20 葉子的小廚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楊一美食推薦語:從小生活在臘肉之鄉,但還從沒自己燻過臘肉,好想學學,不過總覺得不健康

每年臘月農村殺完年豬後,為了保存在家中,一年都有肉吃,傳承下來的傳統就是將豬肉製成臘肉,方便長久保存。將鮮肉分後,醃製幾日,涼曬半月,再呆在廚房內受灶煙燻陶,一個月到兩月後即成煙燻臘肉,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備用。臘肉的製作其實跟氣候也有很大的關係。早在很久以前,因為到了冬天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吃的東西,所以人們就會在冬天來臨之際趕快要囤食物,而臘肉就是這一種儲備食物之一。

10斤鮮豬肉、海鹽400g、花椒20g、白酒 15ml、白砂糖80g、混合香料20g它是通過烘烤或者太陽光的暴曬製作成的,它的防腐能力很強,所以它可以在家裡保存很長的時間,而且再加上因為平常不怎麼吃,偶然間吃到,會覺得這種口味特別的美。

用布擦,我們在做的時候最開始就要買好原材料,這一個材料當然是以五花肉最好,就是那一種有肥肉也有瘦肉的,而且買回來的時候千萬不能用水洗,即使它的面上有灰塵,有細菌也不能,因為就算洗了的話,到時候在在烤制的過程當中,同樣會沾上灰塵跟細菌,、要選用新鮮連皮的五花肉,這樣做出的臘肉,肥瘦相間,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將豬毛刮淨,骨頭去除,不用清洗。

加入香料。為了製作好吃的臘肉,人們都會加上很多的鹽,鹽巴是臘肉製作成的一個關鍵的步驟,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些其他的香料,比如說花椒、八角、茴香等等,可以讓最後出來的臘肉變得更加的香。將海鹽和花椒放入鍋中炒香,關火,不燙手時,加入白砂糖、白酒、混合香料攪拌均勻,這樣醃料做好了。

風乾前醃製。買回來的肉特別的大,特別的重,但是它真正做好以後就會變得比較小,比較輕,這就是因為它裡面很多水分被風乾了,我們在製作的時候要先把鹽跟五花肉充分的混勻,然後裝進一個容器裡面,蓋上蓋子,要隔兩天翻動一下五花肉,最下面的翻動到最上面來,要將肉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在翻動時,要將五花肉中滲出的水倒掉。

醃製七到八天後,要把五花肉從大盆中取出,用清水洗淨肉表面的鹽和香料,瀝乾水份後,用繩子穿起來。放在室外陽光充足通風的地方,晾曬到水份幹後(大概需要3天左右)。就可以進行燻制。燻制有骨醃肉,燻前必須漂洗和晾乾。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14公斤。將晾好的肉胚掛在專門的燻房內,引燃木屑,關閉燻房門,使燻煙均勻散布。

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晶黃剔透。隨時想吃,直接切用,放在陰涼通風處懸掛也經年不壞。朋友們這些小竅門你們學會了嗎?

原文標題:煙燻臘肉有秘訣,這些小竅門知道嗎,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晶黃剔透發布日期:12-09 15:16原文作者:楊一美食

相關焦點

  • 臘肉,是誰發明的?二哥教你正確選購食用臘肉
    還有一個月就要過年了,農村家家戶戶開始殺年豬,做臘肉了。很多人不知道臘肉是誰發明的,臘肉到底該怎麼吃?今天小二哥通通告訴你,臘肉怎麼做,怎麼吃!臘肉是四川的特產,歷史悠久,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傳說臘肉就是苗族人發明的。
  • 巫山人注意:這些地方禁止燒火土、禁止煙燻臘肉、禁止揚塵汙染
    燒土集肥影響空氣品質 禁止燒火土 巫山人有在冬、春季節燒火土、樹葉集肥料的習慣 燒臘肉應到指定地點 禁止煙燻臘肉 縣城及城郊居民如需要燻制臘肉、香腸等肉製品的一律到指定地點進行環保無煙燻制
  • 「山茶花」臘肉史話
    邱俊霖俗話說「秋風起,食腊味」,似乎每當秋冬時節來臨,就能聞到臘肉的香味了。臘肉深受民眾歡迎,今人吃臘肉,古人亦然。中國人製作腊味的歷史非常悠久。不過最早時,臘肉並非因時令而得名,而是因製作方式得名。先秦經典《易經》裡提到:「晞於陽而煬於火,曰臘肉」。說的便是將肉放在陽光下曬去水分後放入火中烘烤,就叫作臘肉。《易經》成書於西周初期,可見保守估計,臘肉也至少有近三千年之歷史。春秋時期的孔子便很喜歡吃臘肉。《論語·述而》中提到:「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脩為臘肉,一束十條,因此,孔子的意思是:「主動給我十條臘肉作見面禮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
  • 年末了,臘肉是年味,更是媽媽的味道
    家家戶戶窗外掛滿臘肉,進進出出都能看見,別提多帶勁啦!曾幾何時,幾乎每年這個時候爸媽都會為我準備一堆年貨:臘肉、麻辣香腸、糯米香腸、排骨香腸,還有我最愛的臘豬蹄膀,想到這兒我就直咽口水。現在爸媽身體也一年不如一年,也很少做臘肉了,媽媽做的臘肉便成了我內心深處最深的記憶。
  • 快過年了,來彭州九尺裝香腸、醃臘肉啦!
    (五香、麻辣味)、廣味    然後將肉灌入洗淨的豬小腸內  紮緊兩端,並將香腸紮成一節一節的  這裡小編可要提醒大家    在羅延貴的鮮肉鋪前  有個專門曬香腸臘肉的空壩子、豬香嘴醃好往外銷售  一年下來,羅延貴夫婦光這些臘貨的銷量  就達到1萬斤左右    看完裝香腸、醃臘肉的過程
  • 香腸臘肉趕緊安排上
    >如果非要用一種味道來定義隆昌人心中的年味那一定是腊味雖然距離過年還有2個多月但好吃的隆昌人都知道該做香腸臘肉了>楊大哥天氣冷了以後,做香腸臘肉的人越來越多,現在一天基本要做1000斤左右。>將新鮮豬肉切成塊狀瘦了柴、肥了膩每個吃貨對於肥瘦比例都有獨特的見解
  • 成都豬肉價格回落 又到了灌香腸、醃臘肉的黃金季
    在新開寺街,短短幾十米的巷子,聚集了十多家灌香腸,醃臘肉的小店,家家門口都掛著做好的臘肉香腸,川味、麻辣味、廣味、排骨香腸全部都有,種類齊全。而由於各家店鋪主營業務的不同,香腸臘肉的價格也各有不同,四川新聞網記者通過走訪也發現,專門做香腸臘肉的店鋪,價格基本在55元一斤,而經營生豬肉的店鋪,香腸臘肉的價格基本在50元一斤。
  • 每日一笑:好哥們給我郵過來的臘肉,有誰知道這螢光是啥情況?
    1、狗子還以為開飯了,結果沒想到不是給他吃的2、這個人可真是個好人啊3、大妹子,你這太差勁了4、這個魔術最關鍵的是你得有個二貨朋友5、哥們,這樣對待女友是不是下手有點重6、兄弟,這馬路是你家造的嗎,開車這麼飄7
  • 四川人的過年美食都有哪些?川味臘肉走起
    一頭大肥豬被巧手的四川人切開,按照不同部分的肉質不同製作成香腸、臘肉。在農村,人們把這些切好的豬肉用繩串起來,掛在廚房裡的房梁上吊在灶的上方。柴火灶在做飯炒菜的時候,火舌會從灶底升起。掛在灶上方的年豬肉被這麼從灶裡伸出來的火舌舔舐著,同時又被柴火燒出的煙燻制,慢慢地,一塊白花花的豬肉在這種煙火氣中被燻製成金黃色,肉香四溢。
  • 連臘肉都不放過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能碰到小偷,現在的小偷可謂是無處不在,關鍵是這群小偷什麼都偷,比較厲害的就是這些小偷入室盜竊,偷一些價值較高的財物,有的小偷可能就會偷一些東西吃,或者偷一些不怎麼值錢的東西。但是不管他們偷的東西是否值錢,這種行為已經嚴重讓人反感,而且是觸犯法律的。
  • 香腸、臘肉逐漸開始做了,成都豬肉價格又有小幅上漲
    但是隨著春節的鄰近,已經有好多人開始製作香腸和臘肉,這也將成都的肉價又往上推動了一下。臘肉、香腸先等等再做,先看看豬肉價格走勢如何。
  • 還能吃上臘肉嗎?
    在短短的時間內,由原來好不容易回落到的26元/斤,又猛竄漲到了30元/斤以上,看來今年過年的臘肉又無望了。春節前豬肉價格又上漲了!漲價背後原因是什麼?還能吃臘豬肉嗎?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入冬後老百姓都有喜歡做臘豬肉的習慣,而且我們剛剛又度過了新年小長假,因此在短期內豬肉需求快速增加,再加上春節假期將至,指望豬肉價格在短期內快速回落是難於實現的了。
  • 湖南人的年夜飯必備菜——臘肉,另外做一道光碟素菜
    湖南的風俗也很多,我老家很多鎮都不同習俗,有些不同姓氏都有自己家族的習俗。我們老家一直都是年三十晚上吃肉,初一早上很早吃豐富團圓飯。只有現在生活能力好了,年三十的年夜飯也吃,初一早上還要吃。以前小時候村子裡都是比誰家起得早,吃飯前放炮,誰家早來年就會更好。晚上做的年夜飯,雞是必不可以的,大吉大利的寓意。
  • 湖南有一種火焙魚,不煙燻也不放鹽,自然鮮甜,炒辣椒下一大碗飯
    大家好,轉眼間就快過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在這新春來臨之際,與大家分享一道湖南特色美味——火焙魚,此魚是將小魚仔用小火一點點焙出來的,不用煙燻,也無需放鹽,吃起來有一種自然的鮮甜,炒辣椒吃特別下飯。火焙魚一直是我記憶中美味的食材,在我很小的時間就對它情有獨鍾。
  • 老頭玩鐵不輸年輕小夥,中國臘肉型男就是他!
    誰說中國沒有臘肉型男?他就是中國最會穿衣的男人!今天說一位熟悉又陌生的老男人,他是《花千骨》蜀山掌門,清虛道長。在鮮肉當道的年代,此類有實力派的知名度卻遠不及韓國歐巴,但最近這位老戲骨讓所有人驚呆了....當他換下戲服,卸下演員裝束,畫風是這樣的。這個潮男真和電視裡是同一個人?這大概是戲裡戲外反差最大的演員,真不愧是老戲骨。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與砒霜同列 容易致癌的食物有哪些?【圖】
    原標題:火腿培根為致癌物:與砒霜同列 容易致癌的食物有哪些?【圖】(4)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與砒霜同列 容易致癌的食物有哪些   都知道醃製品   「過去家裡老人喜歡吃燻肉,但是我們年輕人一般很少吃,也讓老人儘量少吃,一方面為了健康,一方面也擔心煙燻製品所用的料出問題。早些年我媽會在家做燻魚和風雞,這兩年在我們的要求下就沒有做,只在入冬天時做了一些香腸。」南京一位小學老師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很少吃醃臘製品,最多吃一些香腸。
  • 你不知道的湖南湘西社日,鳳凰社飯,香醇濃鬱,芳香四溢
    社日是古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早在漢朝就有了春社,漢朝後期有了春社和秋社,自宋朝起,分別以立春後第五日為春社,立秋後第五日為秋社。湖南湘西是少數民族聚集居住地,有苗族,土家族,傣族,侗族等,其中數土家族人最為看重祭社日,每家每戶都要做社飯,忙的是熱火朝天,唐人詩人張演的《社日》詩:「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便是最好的社日真實寫照。大家所知道的社飯,都是到湖南鳳凰、湘西一帶旅遊時才吃到的當地小吃,真正知道的人還真的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