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反攻,打倒蔣介石(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2020-11-15 南方新聞網

  現在已進入大反攻時期。自衛戰爭是從去年大打起來的,為什麼那時不提出大反攻,不提出打倒蔣介石,現在才提?這是同志們所關心的問題。全國大反攻,打倒蔣介石,不是隨隨便便提出來的,而是有根據的。我們先講一講過去一年自衛戰爭的總結。

  日本投降後,黨的方針是要建立一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用什麼方法實現?大家記得,毛澤東同志到重慶去談判,籤訂停戰協定〔360〕,召開政治協商會議〔345〕,通過政協決議,那是用的和平方法。黨在日本投降後的一個時期,在決不放鬆武裝自衛的條件下,曾經想用和平的方法實現建立新中國的目的。那時和今天是不同的,今天要用武力才能實現這一目的。這兩個方法不同,是不是有一個對,有一個不對?大家知道現在這個方法對,只有用武力打垮蔣介石,才能有獨立和平民主。那末,過去就不對?我們答覆:現在對,過去也對。同志們會以為講不通。講得通的。那時,和平就是要在我們這邊鞏固解放區,在國民黨統治區那邊動員人民。那時用和平方法實現我們的目的,可能性大不大?不大,但要試一試。全國大部分人民要和平,全世界要和平,這個呼聲,黨不能不考慮。黨是人民的先鋒隊,看得遠,但先鋒隊不能脫離群眾,要尊重人民的意見。經過十年內戰、八年抗戰,人民要和平。因為人民有這種想法,所以要去試一試和平的但也是麻煩的方法。於是就有了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373〕,有了停戰協定,有了政協決議,蔣介石也籤了字,可見也是有可能的。這樣做,我們沒有吃虧。在這期間,我們的軍隊開進東北,不是勝利嗎?對大部解放區的鞏固,部隊的整理,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照協議辦事,蔣介石破壞協議,這就證明給人民看:蔣介石不要和平。不僅一次證明,而且幾次(一月停戰、六月關於東北問題的談判〔402〕等)

  都證明蔣介石不要和平。這就把人民的認識提高一步:和平不是靠幾個協議就能實現的,要靠武力保衛自己的利益,要用武力才能取得和平。從和平到要用武力,其間有個過程,有個變化,就是人民認清了一個道理:只有靠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在去年七月就提出打倒蔣介石,行不行?還不行。當時提的口號是武裝自衛,還不能公開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因為當時主客觀條件還不具備。蔣介石號稱四百萬軍隊,這麼多部隊,一下子不容易打倒。過去有人說,「國民黨打不垮共產黨,共產黨也打不垮國民黨」,「誰也消滅不了誰」。這種說法很流行。大打起來後,在人民中,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一部分中間分子,不是都與我們的想法相同,還有很多人以為是誰也消滅不了誰。如果我們那時就提出打倒蔣介石,他們會不相信,不接受。同時,去年蔣介石剛開始大打,我們如提出「打倒蔣介石」,他就會反過來說共產黨要打他,進攻他。如果我們把自衛口號變成進攻口號,那末就成為國共兩方面都要進攻,就抵銷了。我們說自衛,就是抵制他的進攻。但是怎樣表明我們要打倒蔣介石呢?就是講我們一定勝利!講勝利信心,蔣必敗,我必勝!而不是正面說誰消滅誰。我們這樣講,人民中許多人還要想一想,成不成?我們就拿事實來證明。我們人民解放軍有把握,因為我們是新生力量,茁壯如青年,蔣介石猶如垂死的肺病鬼。去年一年的自衛戰爭,就證明了這個道理——蔣必敗,我必勝!

  去年一年自衛戰爭,蔣介石用三百萬軍隊進攻我們。一年作戰,死傷和被俘一百一十多萬,就是說被消滅了三分之一以上。

  這是從人數上說。從建制上看,蔣介石共有二百四十八個旅,被我消滅九十七個半旅,平均一個月八個旅,還多出一個半旅,也超過三分之一。蔣軍建制被打垮這樣多,把打垮的再補充起來,就沒有戰鬥力。如胡宗南〔376〕有幾個旅就被消滅過兩次,被我消滅一次以後,再來就容易打了。不少俘虜軍官在放回去時說,再碰到我們一定舉手繳槍。敵軍的新兵是綁來的,象我們在《抓壯丁》那個戲中看到的一樣,他們沒有經過訓練,戰鬥力弱,逃亡的比老兵更多。蔣軍被我俘虜和擊斃的將級軍官就有二百多,新提拔上來的軍官,戰鬥經驗少。武器方面也是如此,美造裝備有許多繳獲到我們手裡來了。所以無論從人力上、戰鬥力上、裝備上看,蔣介石都不行。糧食也是如此,胡宗南軍隊打到解放區來,每天要用十架飛機運糧,才夠他十萬人吃。蔣介石的種種困難,證明他是無法長期打下去的。蔣介石不能消滅我們是定了的。這一點甚至已成為蔣軍軍官相當普遍的看法。不僅被俘軍官這樣看,就是現在蔣介石下面的軍官,見到蔣介石時腰挺得很硬,說一定消滅共產黨,但一背過蔣介石就搖頭。開始大打時,蔣軍是一旅一旅地被消滅,後來成為一師一師地被消滅。蔣介石說我們專門打他們的司令部,所以,旅長、師長都被我活捉了。

  那有這樣的事?!他們的司令部都是在自己隊伍的緊緊圍護中,部隊全部被我殲滅了,旅長師長當然被我活捉。對這樣的消滅,那有不寒心不害怕的?所以,一年自衛戰爭的結果,就是蔣介石的軍隊承認不能消滅我們,而且他們是要失敗的。在人民中,去年下半年還有許多人不相信蔣必敗、我必勝,但自今年山東等地勝利以後就相信了。這是一個發展,這個發展很快,僅僅一年,變化就這樣大。因此,經過一年戰鬥取得的勝利,我們有根據有把握地在「七七」口號中提出,要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一切蔣介石進犯軍。九月又提出大反攻,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口號,對這個口號,人民已經能夠接受了。

  蔣介石一年來做了許多蠢事,也證明他已無法統治下去。他單獨召開「國大」,中共不參加,民盟〔331〕不參加,立刻就使它不能起作用,人民就不擁護它。人民不高興他的「憲法」,就叫它偽憲法。蔣介石一不做,二不休,又在四月改組政府〔403〕。政協規定組織聯合政府要有中共參加。他改組政府不要中共參加,中共當然也不會去參加。他拉攏了民社黨〔393〕、青年黨〔389〕,這兩個黨,人民很熟悉,臭得很,沒有人相信他們。蔣介石的辦法用完了,戲法變完了,再來一個沒有了。單靠政治手法也不頂用,人民還要看一看:有沒有飯吃?黃金漲不漲,美鈔漲不漲?現在蔣管區不僅工農勞苦大眾沒法生活,就是小資產階級、公務員也沒法生活。美貨滾滾來,入口大大超過出口,入口貨半數以上為美國貨,這在國民黨統治區域,那一個人會歡迎?蔣介石靠借錢過日子,四十億美元早用完了,又伸手向美國借。人民已看到他靠借款也挽救不了軍事上的大敗、政治上的破產和經濟上的崩潰。因此,城市裡的青年學生到處示威,反對美軍強姦中國婦女,反對美軍打死中國人,有的直接起來反對蔣介石。蔣介石出席參政會議時,南京中央大學學生到禮堂鬧起來,使蔣介石下不了臺〔404〕。蔣介石遭到人民反對,政治上破了產,所以我們應當提出打倒蔣介石的口號。一方面,我們已用事實證明給老百姓看,我們有力量打倒蔣介石;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要蔣介石,就連上層分子(除了少數反動集團外)、中產階級也不想給蔣介石抬轎子了,也要推翻他了。所以這個時候提出打倒蔣介石正合時宜。為什麼我們取得這樣大的勝利?為什麼說我們一定能夠成功?

  第一,人民擁護我們作戰,相信我們是為他們做事的。土地改革,平分土地,把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推翻封建勢力,貧苦農民當家作主。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實行減租減息,是爭取地主一道抗日。現在日本打敗了,大地主擁護蔣介石。要打倒蔣介石的勢力,就要消滅地主階級,使他們都變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土地問題解決得好,人民就擁護我們,仗就打得好。

  全國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是農民,其中得到土改利益的佔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樣大的力量,能不打勝仗嗎?

  第二,我們的軍隊,是為人民的,是人民的子弟兵。他從誕生的時候起,就是為人民謀利的。他有堅強的骨幹,堅持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同人民有密切的聯繫,經過艱苦奮鬥流血犧牲的鍛鍊,官兵一致,善於戰鬥。我們的軍隊有光榮傳統,是戰無不勝的。

  第三,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導得好。去年以來,我們的方針,就是消滅蔣軍在解放區內,就是在內線作戰中誘敵深入,讓他佔些地方,把兵力分散,我們把人民動員起來,找機會消滅他,由此轉到反攻。所以一年來,我們是戰略防禦,戰術進攻,消滅敵人在解放區內。結果,他佔我百餘城,我們消滅他百餘萬軍隊,包括近七十萬俘虜。這也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防禦中的進攻,消滅他的有生力量。蔣介石的戰略是進攻,而戰術卻是防禦的。這個戰術與日本人的差不多。如在陝北的作戰就是如此,蔣軍開始兇得很,但到了岔口時,他五個旅,我用同等兵力就把他圍住了。他動也不敢動,沒有一點攻擊精神。這就是蔣介石、陳誠〔82〕用的戰術。他們定的辦法,專說如何防衛,如何突圍,如何待援,如何警戒,如象一個人害了肺病,專門講究如何防感冒,防咳嗽,防消化不良,防這防那,這樣的人距死期也就不遠了。

  這是一年戰爭的總結。從這裡可以看出,第二年提出大反攻、打倒蔣介石的口號,是適當的。

  現在再講講如何達到打倒蔣介石的目的。

  打倒蔣介石,這是早就定了的。十年內戰是如此;抗日是一個時期,要他共同抗日;日本投降後一個時期,是要用和平方法打倒他;現在是要打出去,全國大反攻,不是消滅蔣介石在解放區內,而是要消滅蔣介石在蔣管區。去年一年我們是戰略防禦,戰術進攻,現在戰略也是進攻。蔣介石不僅戰術是防禦,而且戰略也是防禦了。光在解放區內作戰消滅不了他,因為在全國他還佔有四分之三的土地、三分之二的人口。只有戰略進攻,才能徹底消滅他。口號一提出,戰爭行動就要配合,就是全國性反攻,就是打出去,突破解放區的界線,我們的行動完全是為實現這個口號的。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南下〔405〕,過黃河,過隴海路,直到長江以北。黃河是蔣介石的「外壕」,隴海路是他的「鐵絲網」,長江是他的「內壕」。蔣介石總想趕我們過「外壕」,而我們已過了「鐵絲網」,打到他的「內壕」了。形勢變動了,我們是在黃河、長江之間來發展。中國中部有江、淮、河、漢四條大水,現在要在這之間來打。這是南線,我們已有三路大軍。西北解放軍也要打出去。東北解放軍已經出擊。這是全國反攻的形勢。我們的方針就是:打到蔣管區,發展解放區,消滅蔣介石的部隊在蔣管區。這個方針在今後一年到兩年間要實現。有把握沒有?有把握的,有根據的。從三方面看:

  先從敵人方面看,他有三個弱點:兵力不足,後方空虛,人民反對。

  第一,兵力不足。蔣介石共有正規部隊一百八十萬,被打剩一百五十萬,非正規軍一百一十萬,剩下九十萬。今後一年,敵人減員數目還會大。就算和過去一年一樣,每月平均被殲八個旅,還將有九十六至一百個旅被消滅,這是沒有疑義的。他是否還能象去年補充那樣多呢?肯定會更少。就算他一切照去年一樣,再只減少三十萬正規軍,明年不就只剩下一百二十萬了!這樣,蔣介石的兵愈打愈少。第一年,他的機動兵力多,開始用半數進攻,到今年四月份只有四十個旅進攻,現在則更少了。先看南線,這是他的主要方面。他的全部兵力二百四十八個旅,在南線用了一百五十七個旅,其中只有膠東十五個旅是進攻,其餘都是防禦。如我各路大軍再獲勝利,這十五個旅也會轉為守勢。北線七十個旅,只有孫連仲和傅作義〔406〕的二十九個旅能作點地方性的進攻。除去南北線二百二十七個旅,後備只剩二十一個旅。從各方面看,他的兵力不足。

  第二,後方空虛。後方剩二十一個旅,當然空虛。而且其中有八個旅在新疆和甘西,新疆有民族問題,現在又鬧起來,八個旅出不來了。另外的十三個旅,放在長江以南,雲南兩個,川康七個,廣東兩個,臺灣兩個,其他地方都依靠民團、保安隊。保安隊只能守,而且數量也不多,那好打得很。所以蔣介石的後方空虛不可言狀。我們到了江北,江南就恐慌起來了。

  第三,人民反對。上面已講到蔣管區經濟破產、政治黑暗,到處表現出來。那裡的人民運動象海潮一樣,時起時落,反對蔣介石的日益增多,連大學教授、開明一點的紳士商人也會參加。

  我們愈向外打出去,愈能促使蔣管區人民運動的高漲。

  敵人方面的這三個弱點,是我們打出去的好條件。

  我們方面充分具備了大反攻的條件。

  首先是我軍愈戰愈強。過去,我們消滅敵人一個團一個營就算勝仗,現在消滅他個把旅都不在話下了。戰鬥力強了,人數也增加了。我們隊伍的來源,除了大量的翻身農民參加以外,同時還有大量的俘虜參加進來。在我們部隊裡,解放戰士佔半數以上。經過訴苦教育,他們就調轉槍口打蔣介石。例如這次打陝州的炮兵,前一天才從靈寶解放過來,第二天原人原炮就參加了戰鬥,這是歷史上世界上所少有的。我們的正規部隊,從去年到今年,差不多增多了一半,野戰軍和地方部隊已接近二百萬人,蔣軍總數也只有二百五十萬,我們與他差不了多少。我們的主力走了以後,地方武裝也能打下運城,圍困汾陽。大的走了,小的就長大起來了。這真叫做大的不走,小的不長。

  第二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影響,不僅在解放區,而且蔣管區的人民聽了也喜歡。近來在華北開土地會議,要宣布一個新的土地綱領〔407〕,用徹底的辦法平分土地。中國農民翻身,只有依靠共產黨。要打倒蔣介石,土改和打仗,二者不能缺一。

  第三是擴大解放區。去年一年,消滅敵人是在解放區以內,好處是我們有群眾幫助。但是打一年可以,長此下去人民負擔太重。只有打出去,才能吃蔣管區的飯,擴蔣管區的兵,打翻蔣介石的徵兵計劃,破壞他的總動員。當然也有困難,在新區地形不熟,人民還沒有與我們打成一片。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我們為人民辦事,領導人民進行土地改革,就可以得到人民的積極擁護,解放區就可以更加擴大。

  舉行大反攻,國內條件都成熟了,再從國際形勢看,許可不許可?關起門來計算可以有把握,但是美國人來了怎麼辦?對這個問題,我們要看世界大勢,要分析,不要一提到美國就給嚇住了。美國不可能用原子彈來對付農民戰爭。美帝國主義能給蔣介石什麼東西?第一是給軍火。過去他給了蔣介石多少?先是說給三十九個師的裝備,後來給了四十五個師的裝備,東北、山東給的最多,但是我們在這兩個地區的繳獲也最多,有什麼可怕?第二是給錢。美國究竟能給他多少?從抗日以來共給了四十億美元〔408〕,日本投降以來,佔二十多億,但是都被蔣介石用光了。美國還能再給多少?美帝國主義是「闊少」,很多國家都向他要錢,但他有多少錢?能給蔣介石多少?馬歇爾〔362〕剛走不久,魏德邁〔409〕就來。為什麼來?是想進一步控制蔣介石的軍隊與經濟,經營臺灣。宋子文〔410〕主張修鐵路,建軍事基地,築海港,由美國控制。現在蔣介石賣國,讓美帝國主義侵略,我們更容易動員人民反對蔣介石。第三,再厲害一些,就是美國出兵。那末美國共有多少兵?一百一十萬。全世界許多地方他都要出兵,要多少?算他拿出二十萬來中國,佔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一。但二十萬人放在中國算什麼?頂多只能放在大城市,放在臺灣。日本人在華北放過一百萬,美國兵是少爺兵,就算他放上五十萬,又算什麼?同志們的確要打破以為美國了不起這樣一個觀念。如果美國真的出兵,那就完全暴露他的侵略面目,更利於我們動員人民。他頂多佔幾個城市。我們圍困他,他不被殲滅就只有逃走。美國是可以打敗的。不要以為我們在神泉堡這樣落後的小地方不行,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在落後的小地方幹大事情!美國的困難多得很,他的政治、經濟危機不能避免。

  世界人民的力量一天天大起來,美帝國主義的日子更不好過。

  總之,我們打倒蔣介石是有把握的,第二年打出去,實行大反攻的決定是正確的。無論國內條件、國際條件,都是有根據的,是能夠實現的。當然不是再打一年就能解決的,要到第三年,可能到第四年。今後兩年我們將要登上山頂,還要鼓兩年勁,蔣介石的力量已是下降的,但還沒有下降到最低點。現在是運動戰,將來還要打陣地戰,太原等城市還放在那裡,最後如果美帝國主義守上海,我們還是要收回,所以火力要發展,要打陣地戰。

  我們還有困難,如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幹部不足、糧食不寬裕等等,這些困難都要我們來克服。戰勝蔣介石,也就是把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根子挖去,所以戰爭不是小規模的。中國地區這樣大,四萬萬五千萬人翻了身,革命勝利了,對世界革命有很大意義。所以打倒蔣介石,不要說還要兩年,就是五年也划得來。同志們大都是二三十歲的青年,還怕等不到成功?我還有這個信心呢!

  同志們會問,我們現在還在鄉村,蔣介石、美國人仍佔著城市,如何取得城市取得全國勝利呢?中國革命就是農村包圍城市而後奪取城市。主力打出去以後,地方武裝起來「拔釘子」。不要看胡宗南今天還佔了陝北多少城鎮,一旦我們大軍到了大關中,他不走也要被我們拔去的。城市要在最後取得,才是牢靠的。

  要從局部到全國,就是這樣發展。我們是從井岡山起來的,現在要到處建立解放區,解放全中國,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勢是定了的。這個規律,黨的領導同志是熟悉的,現在全黨同志都要熟悉這個規律。

  全國大反攻,打倒蔣介石,是我們最興奮最高興的。無論在那個部門工作的同志,都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都要做一個有用的螺絲釘,都要發揮自己的作用。

  打到南京去,活捉蔣介石!

  背景:

  一九四六年六月底,蔣介石發動大規模內戰,對解放區實行全面進攻。我解放區軍民奮起反擊,經過八個月的激戰,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改取重點進攻的方針。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蔣介石的重點進攻也被粉碎,我人民解放軍轉入了全國規模的大反攻。本文是在陝北佳縣神泉堡對中共中央直屬單位幹部、戰士所做的關於時局問題的報告。(編輯:姜志)


相關焦點

  • 1962年臺海危機:蔣介石企圖乘大陸困難之際發動反攻
    然而,海峽兩岸之間的緊張局勢並未就此消失……1962年上半年,蔣介石集團企圖以軍事反攻大陸,引發了臺灣海峽的第三次危機。毛澤東以高超的鬥爭藝術,不僅化解了這次危機,而且粉碎了臺灣當局隨後對大陸進行的軍事襲擾活動。
  • 大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
    長期以來,國內一直存在抗戰國軍被動挨打,不存在「戰略大反攻」說法。事實上1939年,蔣介石先後籌劃發動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次全國性反攻。其中冬季攻勢,規模最大;戰果也最為豐碩。八路軍為配合國軍正面戰場攻勢,也投入約20個團的兵力。 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中國抗戰最大規模反攻-1939年冬季攻勢。但不涉及桂南會戰,桂南會戰崑崙關大捷,是整個冬季攻勢中最大勝利;但賓陽失利,也是最大潰敗。
  • 1927年的蔣經國:加入共產黨高呼打倒蔣介石
    1月22日,江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蔣經國於1942年公布的《新贛南家訓》文告,以及他的外室章亞若舊居龍南會館等一批文物,正式入選江西文物「百大新發現」。隨後,在江西省政協第十屆四次會議上,民革江西省委上交提案,建議開發「蔣經國在贛南」活動舊址:「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蔣經國實施『贛南新政』,在當地留下美譽。蔣經國舊居、中華兒童新村等地,理應打造成一條精品旅遊路線。」
  • 1953年國共最後一戰有多慘烈,從此蔣介石不再提反攻大陸
    蔣介石兵敗臺灣後,反攻大陸之心一直不死,特別是韓戰打響後,美國杜魯門面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想到了用蔣介石進攻福建沿海來分散美軍在朝鮮的壓力。1953年2月,當杜魯門派麥克阿瑟給臺灣帶去了飛機、大炮後,蔣介石面對杜魯門的支持,激動得老淚縱橫,命令最得意的「兩胡」(胡璉和胡宗南)突襲解放軍控制的島嶼。
  • 蔣介石1947年曾認為國民黨統治已經處在生死成敗的關頭
    1947年5月前後,全國各地,特別是國民黨佔據的各大中城市陸續掀起了「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 「反對美帝國主義幹涉中國內政」等一系列大規模運動,形成了繼人民解放軍對蔣介石集團軍事鬥爭之外的第二條戰線。這樣,國民黨的地位更加孤立,其敗績也更加顯現,從1947年下半年開始,逐漸走上下坡路,其所領導的軍隊越戰越怯,士氣大跌。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實際上,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其自恃擁有美國現代化武器裝備,根本不把中國共產黨放在眼裡,置全國人民的反戰的聲音於不顧,決意要發動內戰。這時蔣介石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後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高達430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61萬的正規軍、66萬的地方部隊和後方機關人員,總數127萬,雙方兵力對比懸殊。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發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月3日同盟國宣布: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後美國調任史迪威將軍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兼該區美軍司令。4月8日由美機試航開通駝峰航線。6月4日美日中途島戰役開始。7月17日史達林格勒會戰開始。10月23日英軍發動阿萊曼戰役,非洲戰場實現戰略轉折。國際上,反法西斯戰爭取得重大戰果,並相繼轉入戰略反攻。
  • 大事年表:1911到1949,毛主席與蔣介石都在做什麼
    蔣介石:赴日訪問1920年毛主席:在長沙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與楊開慧結婚。蔣介石:赴粵,參與討桂軍1921年毛主席: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蔣介石:母親去世,撰《哭母文》1922年毛主席:組織安源路礦工人運動。蔣介石:陳炯明叛變,炮轟大總統府,孫中山避難永豐艦。蔣介石由滬入粵赴難,取得孫中山信任。
  • 楊天石:蔣介石與史迪威為何水火不容
    [4]3月10日,在史迪威赴緬指揮前夕,蔣介石又與史談話,聲稱「我軍此次入緬作戰能勝不能敗」,「苟遭失敗,不但在緬甸無反攻之望,即在中國全線再發動反攻,滇省與長江流域後備不堅,亦將勢不可能」[5]。他主張保衛當時距離中國後方據點較近的緬甸的首都曼德勒(瓦城),待日軍深入,予以痛擊後再行反攻。仰光是美國援華物資的轉運站。
  • 蔣介石唯一一次到延安,為何如此震撼?侍衛們為何不停地「嘖嘖嘖」?
    1947年8月7日,蔣介石乘坐著美齡號波音專機飛臨延安,在延安簡易機場塵土飛揚的跑道上降落,隨即,被重兵接送到延安城內最好的、戒備森嚴的邊區外交賓館。 當天下午,蔣介石親自在延安城內主持召開了旅以上軍官會議,專門研究出兵增援榆林的問題。
  • 蔣介石與1937年的淞滬、南京之戰
    蔣介石感覺到,再不抗戰,必將遭致全國反對。其日記云:"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雖欲不戰,亦不可得,否則國內必起分崩之禍。與其國內分崩,不如抗倭作戰。"蔣介石認為:中國方面可謂完全沒有組織與準備,弱點很多,"以此應戰,危險實大",但日本"橫暴","虛弱","以理度之,不難制勝","為民族之人格與振興民族之精神,自有轉危為安,因禍得福之機"。
  •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今年的「五一」正是中國革命急劇進展的時機,也正是帝國主義軍閥及反動的大資產階級四面圍攻中國革命的時候。中國工人階級歷來當國民革命的急先鋒,他的目的,是要反抗中外大資本家的剝削及一切帝國主義的統治,是要推翻軍閥地主買辦的政權,而創造革命平民的政權。
  • 他曾任副師長,叛逃到臺灣,蔣介石獎勵他500兩黃金,後被槍決!
    可沒想到他也為了自己的私慾逃亡到臺灣去找蔣介石,還受到了蔣介石的親自接待。兩人見面後,蔣介石先獎勵他500兩黃金,隨後又下令把他槍決。為什麼蔣介石會這麼做呢?這個他又是誰呢?小編今天講的這個人叫做張清榮(又名張春生),早在1938年就參加了八路軍,並且還在抗戰中取得勝利。在1945年之後,他又擔任副營長,後來升職到營長。
  • 1975年蔣介石去世為何讓毛澤東神情悲愴
    毛澤東和蔣介石。毛在跟蔣介石談心。   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變成了生離死別。毛澤東向蔣介石做了最後的告別。
  • 1953年東山島戰役,胡璉率上萬人大舉反攻,被葉飛擊敗
    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敗退臺灣的蔣介石不甘心失敗,他將兵力分散部署在臺灣,舟山群島,大小金門島,澎湖列島,海南島等島嶼,企圖憑藉東南沿海地區的島鏈封鎖大陸,伺機反攻。但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蔣介石改變了部署。
  • 1958年蔣介石和大陸聯手,「導演」了一出大戲,「騙」了世界21年
    雖然蔣介石始終想著反攻大陸,奪回失去的江山;但也看出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中的貓膩,如果從金門、媽祖撤軍,等於要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自己也會成為歷史上的千古罪人。一時間,蔣介石頂著巨大的壓力;一來不想成為千古罪人,二來沒有美國的保護也不行;為逼迫蔣介石從金門、媽祖撤軍,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甚至親自飛往臺灣,以削減軍援等威脅蔣介石。就在蔣介石束手無策的時候,1958年7月15日,美國出兵入侵黎巴嫩,同時還宣布遠東海軍進入戒備狀態;美國人的行為讓蔣介石認為反攻大陸的時機已到,開始不斷往金門、媽祖增兵。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蔣介石手握重兵,為何卻被迫宣布辭職下野?
    而第七軍則因為蔣介石對李宗仁和白崇禧百般籠絡,甚至不惜拿出北伐軍總參謀長之位交給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關係也較為緊密。然而蔣介石沒想到是,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對蔣介石獨攬大權早有不滿,竟然藉助推動寧漢合流的藉口向蔣介石施壓,迫使其離開南京。
  • 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恩恩怨怨,從拜把兄弟到決裂,究竟經歷了什麼?
    不久蔣介石因為徐州戰敗被迫第一次下野,促成了寧漢合流,隨後在上海迎娶宋美齡。在國民黨內部爭權奪勢之際,張作霖、孫傳芳趁機反攻,情勢危急。 馮玉祥掛念前方的抗日將士,把自己在張家口的房產抵押出去,做了一萬件皮大坎肩送往前線。期間部下吉鴻昌把日本鬼子趕出多倫,威震全國,更堅定地激發了全國人民打敗日軍的決心。 然而這些抗日行為卻遭到蔣介石、何應欽等人的激烈反對,蔣介石要和日本妥協,何應欽和日本籤訂了《塘沽協定》。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韓戰爆發後見解放軍揮師北上,退居臺灣的蔣介石便想接機反攻,但是跟美國人提出這個想法後,卻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因為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已被志願軍打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在再南邊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戰場,於是無奈的蔣介石只好作罷。雖然仗打不起來,但別的行動卻還是可以做比如宣傳戰,當時蔣介石命令國軍在金門開始向大陸方向空投大批傳單,以及投放很多的宣稱氣球。
  • 《中國1946》:毛澤東的命、蔣介石的運和林彪的算
    1938年秋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代表中央政治局做的題為《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中,指出:民族獨立、民權自由與民生幸福,正是共產黨在民族民主革命階段所要求實現的總目標,也是全國人民要求實現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