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詩詞具有:"鬼、泣、血、死"的特點,在唐朝,他與李商隱,李白成為三李,他與杜甫、李白、王維齊名,他就是詩鬼李賀。
李賀出生於河南,字為長吉,因他的家是在昌谷,所以大家都叫他李昌谷。他生在一個極其貧困的家庭,當時他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家境時說:自己長期住在荒山上,僅有的一畝田地還長滿了雜草,一絲稻米都收不到,下雨的時候,經常有差吏催著要房租。正所謂破屋又遇連陰雨,由此可以看見,他的生活是多麼困難。
李賀從小長得就非常瘦小,兩個眉毛緊緊地連在了一起。而且最奇怪的是他的手指非常的長,所以當時人們稱他為"長爪郎"。他從小就天賦異於常人,七歲就可以寫詩,並能寫的一手好書法,稍微年長後,李賀越來越努力,他每天早上騎著毛驢尋找靈感,傍晚的時候開始整理,到了夜裡還要點油燈,繼續白天的學習,真的是相當的努力了,孩童時代的他,就已經深深地吸引了一代文宗韓退之,所以在他短暫的一生中,韓愈既是他的老師,也像他的父親,在他的詩作也深受韓愈的影響。
李賀寫過好多比較著名的詩,記得高中時我們就學習了他的《李憑箜篌引》,人們時常說的的一句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來自李賀之手,奇怪的是這句詩寫出來之後,唐代所有的詩人竟然沒有人能接得上後一句,直到距唐朝以後200年的宋朝,石延年在與詩友們一起飲詩時,借著酒勁才寫出來了"月如無恨月長圓",頓時再坐的都啞口無聲,200年的絕對,終於被對了出來。所以,我覺得李賀能被人們成為詩鬼,是有兩下子的。
李賀的詩具有豐富內的想像力,又有極強的畫面感,詩中貫穿了衰老與死亡,充滿了與他年紀不符的滄桑感,即使有韓愈的鼎力相助,但他的一生仍然是懷才不遇,這也造就了他晚年的漂泊與悽慘。
27歲的李賀,功名一無所成,在那個流離失所的年代,他看不到任何希望,他的憤怒之情越來越深,加上妻子生病死亡,李賀最終憂鬱生病,最後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拖著早已疲憊的病體,整理自己的詩集,最後還是病亡了。
我時常為李賀感到惋惜,但有人說:"上帝想看他的詩了,才把他帶走的"。聽人們這樣說,自己的內心才會被安慰,喜歡李賀的朋友們,你對他的詩以及他的人生有哪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