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
話說李白登黃鶴樓,見眼前景象,本欲賦詩,因見崔顥之作——《黃鶴樓》,為之斂首,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故事記載於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至今未知真假,可能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學習此詩而作。
讓我們來看一下: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鸚鵡洲》李白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登金陵鳳凰臺》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不得不說,可以讓李白生出一較高下之心的詩人,實屬罕見。而崔顥其餘雖有詩流傳,但卻唯有這一首,讓其名流傳千古!
高蟾——《金陵晚望》
這是一個很冷門的詩人。
而且他有一個毛病,寫詩太過於隨意。以至於唐朝還有一個不知名的詩人薛能就說過:「如果讓我見到高蟾,我非得大嘴巴子扇他。」
你以為就薛能對他有意見?非也!
高蟾參加科舉一連考了十次才好不容易考中,當時還有一個考了十二次沒考上的詩人羅隱,心裡很不平衡,他想連這貨都能考上?我竟然考不中?因此對他也多有怨恨。
那大家為什麼會恨他呢?因為他寫詩實在太爛了,被很多人懟。
估計是被人懟多了,難免內心很受傷。於是在一天傍晚,他登上了金陵的高臺,寫下了這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夕陽晚霞無限美好,那些厲害的畫家都可以畫出來,可是我的一片傷心卻畫不出來!也正是這一感慨,讓他因此流名!
崔護——《題都城南莊》
又是一位老崔家的人。
這是一個關於才子佳人的故事,人們稱之為「桃花緣」。
崔護作為一個「資深宅男」,這一年的清明時節在長安參加「國考」,考完後當然要「浪」起來了,於是到都長安城南郊遊玩。
一不注意玩的太開心了,離城太遠,他就尋思著找一處鄉野農家歇歇腳、討些水喝。終於在穿過一片桃林後找到了一處小院子,遇到了一位叫「絳娘」的女子。
第二年再去之時,他忽然發現人已不在,在悵然若失中寫下了這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當然,結局是美好的。絳娘只是外出探親,回來後便看到了牆上的題詩,兩人便成功配對。
崔郊——《贈去婢》
崔家專場。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根據唐末範攄所撰筆記《雲溪友議》中記載: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效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崔郊對她念念不忘
,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胸口的硃砂痣。」也許真的只有深情和無限傷心,才能寫出這樣一首詩吧,但也正因為這首詩,崔郊仍然在千年之後為我們所知。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寫詩雖然能流名千古,但卻也有生命生命危險啊!
劉希夷寫出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詩,相傳他舅舅宋之問想要據為己有。劉希夷不願意,宋之問竟然派人用土囊把他壓死了,死時年未三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陳陶——《隴西行》四首之二
陳陶的名字也許很陌生,但是如果說起他的這首詩大家或許就會恍然大悟了。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首詩大家都熟悉吧?都會背吧?
這簡直就是和「春眠不覺曉」、「床前明月光」一樣的國民古詩,但是作者林升,至今卻無人了解。
這首詩是一首被寫在杭州旅店牆壁上的詩,詩下面作者署名「林升」。除此之外,我們不知道其他任何信息。
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這是一個神秘的詩人。
唐珙,字溫如,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元末詩人,《全唐詩》誤為唐人。珙豪於詩,生平不詳。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寫出了不輸於唐人的詩: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是多麼愜意、多麼夢幻的一幕啊!
陳與義——《臨江仙》
又是一個冷門的詩人。
他有很多的詩詞,可最為流傳的卻只有這一首: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楊慎——《臨江仙》
他有很多的名頭,明代文學家、官員,明代三才子之首,他的父親是楊廷和。但是,卻是因為這一首詞,他才真正為大家所熟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是青欖君,一個教育行業工作者,關注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或者收藏。青欖家長地帶,百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讓教育變得更科學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