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一生作詩無數,其中一首對和尚表達愛意的詩,卻流傳千古

2021-01-20 歷史有妖氣

詩歌,是古人的情感寄託,自古以來,才子佳人們都喜歡在詩句中隱晦地表達出心中所想,尤其是情詩,那種若即若離之感,讓不少人為之沉醉。唐代是文學鼎盛的時期,除了以李白、杜甫為首的男詩人外,也有許多才華出眾的女詩人。其中最出名的,便要屬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了,她們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與魚玄機二人,更是一生風流韻事無數,感情問題簡直讓人頭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則是關於李冶的。

李冶,大約在公元730年出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父親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對詩歌這一塊很有研究,從小就教李冶吟詩作對,意欲將女兒培育成超越自己的文學大家。李冶很有天賦,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不俗的詩才,她六歲時便能寫出讓父親驚嘆不已的詩句,儘管有點不詳。

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李冶6歲,正和父親在院子裡閒聊,父親為了考察一下女兒的學習進度,便讓她作詩詠院子裡的薔薇。沒想到的是,李冶想都沒想,瞬間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她一開口就是:「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的本意是說薔薇已經長大了,本應給它搭個架子,可是架子一直沒搭好,薔薇的枝條都糾纏在一起了,就像人的心緒一樣,亂作一團。

按理來說,李冶的比喻還真就恰到好處,但父親卻聽出了另外一層含義,他認為「架卻」的諧音是「嫁卻」,仿佛在說父母不著急女兒的婚事,把女兒急得不行,要知道,這時候的李冶還只是一個黃毛丫頭,現在就考慮婚嫁的事,長大以後還得了?因此,父親頓時火冒三丈,他說李冶肯定會成為一個「失足女子」,於是他在李冶十一歲的時候,就把她送到玉真觀做了女道士。

俗話說「三歲看八十」,這話一點沒錯,李冶雖然當了道士,但是她的性情一點沒變,她每天吟詩作對,畫畫彈琴,生活很是逍遙自在。此外,她還結識了當時的名士陸羽(茶聖)、釋皎然(和尚)等人,尤其是釋皎然,李冶竟發現自己在不經意間對他情根深種。可是,釋皎然是和尚,而她是道士,為了避嫌,她只有將自己的感情藏在詩句當中,於是就有了《八至》這首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這首詩有點意思,「東西」是方位詞,既能近,又能遠,形容兩人之間的關係再恰當不過。「溪」意味著淺,「清」則可以倒映出整片天空,頗有芥子須彌之感。「日月」雖然都在天上,看似距離極近,但卻很少同時出現,正所謂「聚少離多」。「夫妻」一說就比較接地氣了,二人之間的關係更是無法言明,親密無間和同床異夢也是常有的事。

正因如此,這首《八至》才流傳至今,成為了千古佳句。大家認為,這首詩寫得如何呢?

家長建議教材刪除《愛迪生救媽媽》,因為故事是虛構的,你同意麼

中國大學生破解世界級難題,22歲成985正教授,獲贈100萬元獎勵

丈夫與父親只能活一個,怎麼選?她用一句話點透,從此誕生一成語

本是一隻流浪狗,卻在戰場上屢立奇功,回國後獲總統親自接見

農民用金屬探測器找一錘子,卻意外發現1500年前的古羅馬金庫

相關焦點

  • 布袋和尚的一首禪詩,流傳千年,開悟無數人!
    布袋和尚有一首禪詩,流傳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很多人學佛人因此詩而開悟,希望你讀過之後,也能所有開悟。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梁高僧。我們去寺廟時,會看到一個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這個彌勒佛的形象原型,就是布袋和尚。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這一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欣賞美景,這時伶人唱起了曲子,唐玄宗突然來了興致,於是命李白前來作詩。此時的李白,正在酒後酣睡,被御使叫醒後,迷迷糊糊的來到了唐玄宗面前。隨後他在御賜的金花箋上,寫下了這首《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唐玄宗看後龍顏大悅,當場讓當場讓伶人伴著曲子唱了出來。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學習此詩而作。讓我們來看一下:《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和尚與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
    和尚跟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中國的傳統宗教有兩個:佛教和道教。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他們的飲食習慣都是只吃素,不吃肉。但是兩個宗教的傳播者在人們的印象裡卻是十分不同的。廟宇中供奉的佛身和在寺廟中的和尚都是身材肥碩,營養過剩的外形,但是道觀中供奉的先輩和傳道的道士都是身材消瘦,營養不良的外形。這種形象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進一步深化,一般用仙風道骨形容道士,用肥頭大耳形容和尚。造成這二者形象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佛教是外來宗教,起源於印度,直到唐朝才傳入中國。
  • 李商隱「最大方」的一首詩,開篇5字下筆不凡,其中一句千古名句
    「有一種詩,你說不出它哪裡好,但就是會被它的美不自覺地吸引」,這話不是誇張,這就是李商隱的詩帶給世人的感受。在那群星璀璨的唐朝,再也找不到像李商隱這樣將「朦朧」用得如此得心應手之人。然而在這一首首朦朧的詩背後,李義山的一生不得志卻那麼明顯、令人惋惜。隱入「牛李之爭「讓他半生漂泊,始終難以施展抱負,窮困潦倒。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風雨》,就是困苦的李商隱」窮裝大方「之作,開篇5字氣勢不凡,最後一句卻令人斷腸。《風雨》悽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憤然寫下一首詩,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了解蘇軾的人都知道,蘇軾的一生是被貶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但是蘇軾從來都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最多也就是借杜康來解憂。蘇軾是我國古代文壇上少有的全能人才,他不但通曉詩詞歌賦,還會畫畫,並且每一項技能蘇軾都被蘇軾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蘇軾不僅僅在我們後世人中是一個厲害人物,在當時的宋朝也是很多人的偶像。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其實我們認為還俗應是件好事,但道潛卻一心向佛,硬是又把頭髮削了去,繼續當和尚了,由此可見其禪心。但最能證明道潛之心的事件應該是下面這一樁。話說蘇軾在徐州任職太守時,道潛曾前去拜訪,蘇軾為其設下盛宴招待。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文「花」字重複17次,卻成流傳千古的名作
    他久久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去問父親,父親仔細一看就哈哈大笑,拍拍趙明誠說:「看來你以後要成為一個」詞女之夫「。1101年,21歲的趙明誠果然成為一個詞女之夫,娶了千古才女李清照為妻。趙明誠剛新婚的時候還是個在太學讀書的窮光蛋,可他偏偏又喜歡收藏這種燒錢的愛好。
  • 才女6歲寫下一首詩,被世人稱讚,父親卻將其逐出家門,送入道觀
    在中國古代社會,向來都有著「重男輕女」的現象,在當時,女性很難得到讀書和做官的機會,唐朝是封建社會時期的鼎盛王朝,那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的才子與佳人,卻湧現出了很多著名的女詞人。李冶,唐朝著名的女詩人,雖然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樣出名,但是她在女人裡面,算得上在當時最會寫詩的一位了。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只有四句28個字,卻注入所有的愛
    文壇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前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納蘭容若一生太過痴情,明明出身貴族,能文能武卻放不下兒女情長,最後年僅30歲就鬱鬱而終。後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倉央嘉措一生過於多情,所以詩作並不適合女子們來讀。你是因為哪一句詩愛上倉央嘉措的?
  • 99%的人都知道的詩,其中兩句都是千古名句!
    一位詩人,終其一生,能留下一句為外人所稱頌的千古名句,是件不易之事。而一位詩人要想在一首詩詞裡寫出兩句千古名句來,更可謂是難上加難。 今日為各位詩友精選了九首詩,首首都有兩句及兩句以上的千古名句,不朽佳作,常讀常新。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辛棄疾最大氣磅礴的一首詞,其中10個字千古名句,詞中之龍有氣魄
    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高峰,主要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其中豪放一派又以蘇軾、辛棄疾為最。蘇辛的詞作中從不乏慷慨激昂之語,蘇軾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哪怕是歷經千年讀者依舊能夠透過時間的脈絡感受到他們的沖天豪氣。
  • 一陰一陽之謂道,中國古代八位著名的女道士,您知道幾個呢?
    道教將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女冠等,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女性道士,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八位著名的女道士。一、魏華存: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道士魏華存,晉代任城人,字賢安,又被稱為紫虛元君、南嶽夫人,是道教茅山上清派第一代祖師。
  • 白居易贈詩劉禹錫,他隨口以詩作答,便誕生千古名聯,激勵人心
    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本無多少交集,但是在貶謫的過程中,兩人初次相遇,不禁惺惺相惜。在宴席上,劉禹錫有感於自己的貶謫生涯,白居易聽後,作了首七律贈給他。劉禹錫看完,也隨口答了一首詩回給白居易。從文學成就上來說,筆者認為白居易總體是高於劉禹錫的,但是兩人此次在席宴上的唱和,卻是劉禹錫技高一籌。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三國亂世,諸葛亮出山助劉皇叔建蜀漢政權、定蜀都天下,其才華、品質皆為無數後輩所歌頌敬仰。歷史上為諸葛亮頌功名的不少,但卻有一人如唐朝詩人杜甫一般敬仰丞相大義。杜甫一生中為諸葛亮寫下二十首多詩歌,一言一句中皆是透露出對丞相深厚的懷念和崇拜之情。被譽為「詩聖」的杜甫在詩歌上成就自然不凡,而他為諸葛亮寫下的一首詩歌更是留下了14字的千古名句,至今為中學生所字字朗讀、品味。
  • 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事實上,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僅存30多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比不上一部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銘記這位愁腸百結的男士。今日就與大家分享「李煜最牛」的一句話,隨便拿出一個就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這到底是什麼詞?居然可以有這樣的評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吧。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骨瘦如柴?
    不論是在各種影視劇還是在現實中,和尚大多大腹便便,而道士卻十分清瘦;此外,在寺廟和道觀中供奉的仙人佛像也大都呈現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如來佛祖都是慈悲大肚的形象,而三清道士則顯得清瘦。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反差呢?
  • 劉禹錫的一個千古名句,原本是愛情詩,卻流傳成為氣候諺語
    縱觀整個唐代,傑出的詩人無數,但能被冠以「詩豪」之稱的,唯有劉禹錫一個!劉禹錫性格剛毅,有豪猛之氣,而其詩也如其人,風格俊爽、格調激越,有昂揚高舉的雄直氣勢,仿佛蘊含著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比如他最著名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何等的豪情志氣。還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其振奮精神鼓舞了多少絕望之人。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詩壇,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一眾男詩人外,也有少數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比如,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的李冶。雖然她自小就顯露詩才,不過她的盛名離不開另一個身份,即女道士。準確來說,是她成為女道士後的罕見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