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的心上人被奪,作下一首詩,最後一句衍生2個成語,千古流傳

2021-01-09 扁擔圈生活

很多電視劇大都有這麼一個梗:一對顏值很高又很相愛的男女,因為無權無勢,最終勞燕分飛,天涯陌路。其中的原因,以女子嫁入豪門最多。當然現實生活也不例外,尤其在古代,這樣的事情就很常見,畢竟那是封建社會,向來都靠家世背景說話。

就像《紅樓夢》裡,王熙鳳可以利用關係,為了幾千兩銀子,拆散一對鴛鴦,導致兩個相愛的人雙雙殞命;賈赦可以為了求娶婢女鴛鴦,不惜放下狠話,逼鴛鴦當他小老婆;賈珍也可以憑藉自己世襲的爵位,胡作非為,逼迫良家女子……

一入豪門深似海,秦可卿多好一個美人,高攀上賈府之後,每日兢兢業業,最終還是命喪天香樓;黛玉寄居賈府,吟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傷感;尤二姐成為賈璉的侍妾,免不了被壓榨的命運,落得個悽慘的下場。自古以來,進入豪門的女子有太多的無奈。

唐代有一個秀才崔郊,他和姑母的婢女情投意合,這婢女生得端莊美麗,又擅長歌舞。崔郊姑母因為家裡遇到點麻煩,需要急需用錢,就把婢女賣給了當時的達官顯貴於頔。兩個有情人就這樣被迫分開了,崔郊對女子思念不已,每日在於家附近徘徊,只為一睹佳人芳容。

終於在寒食節那天,女子果然出了門,崔郊等在柳樹下,兩個有情人相見竟無語凝噎,崔郊發誓終生只愛女子一人,但是女子已經委身他人,怎可三心二意,於是二人的見面也是告別。

曾經相濡以沫,現在卻咫尺天涯,崔郊心中異常悲憤,於是寫下一首詩:

《贈去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詩人首句7字,通過富家子弟爭相追逐女子身後的輕塵來側面烘託出女子的美貌。我們不禁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美女,才引得這些王孫公子爭相追逐呢?她一定有著羞花之美貌,詠絮之才華。

事實正如我們猜想的那樣,詩人說這個女子如同綠珠一樣淚水溼透了羅巾。綠竹是誰?她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很多詩人都為之賦過詩,《紅樓夢》裡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就有她。她因為長相美豔動人而聞名天下,當然僅是長得美也不足為奇,她還精通音樂和舞蹈,更擅長吹笛,這樣集才華與美貌一身的美女怎麼不令人折腰。因此當時的大財主石崇一眼就看上了,並用很多珍珠把她買回家,修建了一座百丈高樓來金屋藏嬌。

可惜好景不長,政敵孫秀早就對綠珠心懷不軌,趁石崇失勢就趕來要人,綠珠是自己的寵妾,石崇怎能割愛,於是得罪了孫秀。為此石崇遭來殺身之禍,綠珠感動之下,選擇跳樓結束生命。

詩人借綠珠墜樓的典故一方面來形容自己的心上人具有綠珠那樣美麗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綠珠的悲慘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奪的不幸命運。短短14字,看似平淡客觀的敘述,透漏出詩人對公子王孫的不滿,對弱女子的愛憐和同情,寫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跡。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這一句詩看似並沒有將矛頭明顯指向造成他們分離隔絕的「侯門」,倒好像是說女子一進侯門便視自己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聯的鋪墊,作者真正的諷意已經非常明顯。

詩人之所以寫女子無情,旨在切合《贈去婢》的口吻,便於表達他失去愛人的痛苦幽怨心理,這樣更可以讓全詩的風格保持一致,突出它含蓄蘊藉的特點。他從侯門「深如海」的形象比喻,從「一入」、「從此」兩個關聯詞語所表達的語氣中透露出來的深沉的絕望,比直接抒情更覺哀傷。

不得不說,作者用詞造詣極為精妙,古代封建社會裡,造成這類人間悲劇的,上自皇帝,下至達官顯貴,用「侯門」概括他們,再恰當不過。正因如此,「侯門」一詞便成為權勢之家的代名詞。這句話裡,直接衍生出兩個成語:

侯門似海:比喻大戶人家門庭像海一樣深邃,廣泛應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

蕭郎陌路:比喻女子對原來愛戀的男子視若路人,不願或不能接近。

至於「蕭郎」便是風流多才的梁武帝蕭衍,泛指美好的男子,是作者的自謂。詩人通過這首詩,來表現自己有情人不能眷屬的哀感。據說後來於頔讀到此詩,被崔郊的才華和深情所感動,於是讓兩人一起回家,並贈送了很豐厚的妝奩。這段故事一直為時人所道,以致流傳至今,這首詩更是反覆被人引用。

如今我們經常會調侃「一進豪門(微信/抖音等)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再看這首詩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相關焦點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崔顥——《黃鶴樓》話說李白登黃鶴樓,見眼前景象,本欲賦詩,因見崔顥之作——《黃鶴樓》,為之斂首,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故事記載於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至今未知真假,可能是後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
  • 李商隱「最大方」的一首詩,開篇5字下筆不凡,其中一句千古名句
    「有一種詩,你說不出它哪裡好,但就是會被它的美不自覺地吸引」,這話不是誇張,這就是李商隱的詩帶給世人的感受。在那群星璀璨的唐朝,再也找不到像李商隱這樣將「朦朧」用得如此得心應手之人。當不少人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斷爭議,到底這是說夕陽的美還是夕陽的落寞時;那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卻早已成為詩壇千年難解之謎。「解不開就解不開吧!夠美就好!」這是世人掙扎後的無奈之語。然而在這一首首朦朧的詩背後,李義山的一生不得志卻那麼明顯、令人惋惜。隱入「牛李之爭「讓他半生漂泊,始終難以施展抱負,窮困潦倒。
  • 唐代最有名的一首元宵詩,作者是蘇軾先祖,前兩句包含一個成語
    提起元宵節的詩詞,我們一定會想起兩句千古絕句,一句出自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另一句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元宵詩詞,這兩首詞非常經典,可是,在唐代,有一種元宵詩詞,不遜於歐陽修和辛棄疾,被稱為元宵詩中最好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 朋友夫妻不和,蘇軾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誕生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歷史釋疑 第66期/奉天玉)提起蘇軾蘇東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才華不容置疑,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則表明了他的氣節。然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中,蘇軾都不是古板正經的正人君子形象——他經常揮毫潑墨,與家人鬥詩,與朋友相和,為偶像李白與人pk,等等。在這些軼事中,他曾洋洋得意,也曾吃過悶虧,這些故事大都能搏一笑。可是,估計他自己也不曾料到,有一次他隨口作的一首打油詩,不僅誕生了一個專門用來調侃甚至批判女性,並流傳至今的成語,還導致一個女子被嘲諷了千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 崔郊傳唱千年的一首詩,打動無數讀者,還演變成一個成語
    東坡先生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活如一場艱難的旅程,其中既有迷人的風景,也有難忘的艱辛。人生的舞臺上也會遭遇各種不同的人,既有關心自己的親朋,也有嫉恨自己的對手,當然還有夢想中希望得到、而現實裡無法如願的人和事。
  • 唐代詩人的一首小詩,雖然只有寥寥28個字,卻是兩個成語的來源
    這首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因為他的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從古至今都存在的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出門在外,四處漂泊的遊子們。所以這首詩才得以廣泛流傳,直到今天仍然被廣為傳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詩人,北宋文學家蘇軾,曾把他和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
  • 蘇軾高雅的詩句流傳成了俗語,他的演變成了成語,意思卻大相逕庭
    宋朝有兩位詩人,各寫了一首詩,裡面的名句流傳千古,經常被引用,用著用著就變味了,跟人家詩人當初的意思完全不同了。這兩位詩人,一位是北宋文壇領袖蘇軾,一位是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說到蘇軾,大多數人都想到他的詞,因為他的詞被尊為宋詞的高峰,有著大江東去的豪邁。
  • 這首詩引發了「烏臺詩案」,最後一句更是讓蘇軾差點死於非命?
    其中最典型的一首就是《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其中的「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二句更是被判定為大逆不道。成為引發「烏臺詩案」的導火線。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宋代·蘇軾吳王池館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記名。青蓋一歸無覓處,只留雙檜待昇平。凜然相對敢相欺,直幹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
  • 女道士一生作詩無數,其中一首對和尚表達愛意的詩,卻流傳千古
    李冶,大約在公元730年出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父親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對詩歌這一塊很有研究,從小就教李冶吟詩作對,意欲將女兒培育成超越自己的文學大家。李冶很有天賦,小小年紀就展露出不俗的詩才,她六歲時便能寫出讓父親驚嘆不已的詩句,儘管有點不詳。事情是這樣的,當年李冶6歲,正和父親在院子裡閒聊,父親為了考察一下女兒的學習進度,便讓她作詩詠院子裡的薔薇。
  • 杜甫一首詩,掀起千年波瀾,創造一個成語,引爆一個話題
    這些詩都用較長的篇幅反映了社會的亂象和世態的炎涼,與此同時,他還有一首短小的古體詩,通過正反對比手法批判了「人心不古」,交道淺薄。一直到今天,人們還以此為話題來探討道德的滑坡現象。貧交行 杜甫翻手為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 一首冷門的帝王詩,讀過的人寥寥無幾,乍一讀讓人刮目相看
    說起文採過人的皇帝,很多人都會記起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南陳後主陳叔寶隋煬帝楊廣等等亡國之君。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宋徽宗的《宴山亭》、李煜的《虞美人》俱都是流傳千古的絕唱。也正因這些皇帝沉溺於詩詞歌舞享樂、無心理政,才終至亡國。不過歷朝歷代的皇帝中也不乏有文採的明君,比如女帝武則天,一首《如意娘》令詩仙李白都為之讚嘆。
  • 女道士戀上一僧人,寫下一首詩,最後一句卻成愛情的至理名言!
    她的詩名便越傳越廣,著名詩人劉長卿對她的詩便極其讚賞,還稱她為「女中詩豪」。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八至》,便是李冶的代表詩作之一。《八至》是李冶創作的一首六言詩。這首詩據說是李冶成為女道士後,戀上一個僧人,有感而作。說它是一首奇詩,是因為詩的首字「至」字,在詩中重複了8次。並且全詩四句,所說的都是淺顯而至真的道理,具有「平中見奇」的藝術造詣,可謂妙絕千古。
  • 蘇軾灌醉友人被其妻趕出門,憤然寫下一首詩,讓這一成語流傳至今
    文人飲酒,是傳統好戲,而在北宋時還流行叫幾個歌妓唱歌。這在當時,並不算是丟臉的事情,反而還增添了種種情趣。蘇軾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的詞作就是為了歌妓所填。陳季常怕老婆到了什麼程度?據說有一次,他和蘇軾約好參加宴會,可柳氏卻死活不放人。直到陳季常詛咒發誓「如果有妓,願意罰打」,這才得以脫身,與蘇軾尋歡作樂。只要出了門,陳季常就如同魚兒放歸一樣,逍遙快活,無拘無束。
  • 他是歷史上最「懶」的詩人,整首詩只有2句話14個字,卻成為經典
    但是歷史上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雖然名氣沒有前者那麼大,但是有的人卻只憑一首詩就能名揚千古,被後人膜拜。只憑一首詩而在高手雲集的唐詩宋詞中脫穎而出,其實是十分難得的。比如唐代的王翰,曾在《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不僅僅意蘊深遠,而且僅僅幾句話,就把戰士笑傲疆場的豪情壯志表現得淋漓盡致。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其實我們認為還俗應是件好事,但道潛卻一心向佛,硬是又把頭髮削了去,繼續當和尚了,由此可見其禪心。但最能證明道潛之心的事件應該是下面這一樁。話說蘇軾在徐州任職太守時,道潛曾前去拜訪,蘇軾為其設下盛宴招待。
  • 蘇軾54歲時寫下一首詞,最後一句看透人生真諦,成千古名句!
    公元1091年,年逾54歲的蘇軾在杭州任職,當他的好友自越州徙知瀛洲途徑杭州時和蘇軾相遇,老友多年未見,剛一見面就要分別,蘇軾便寫下一首《臨江仙》來送別好友。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 李煜很牛的一首詞,僅27個字共有3個千古名句,其中一句家喻戶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用「車如流水馬如龍」來形容一時盛況的用法,並非瓊瑤所創,它實際上是1000多年前南唐後主李煜所寫。大家來看這句詩,用奔騰的流水比喻車,用龍來比喻馬,僅是7個字就已然是氣勢萬千了,這等手筆非詩詞高手不能寫,而李煜恰恰是千年文壇中一等一的高手。
  • 因朋友妻子太兇,蘇東坡隨口說出一句打趣詩,後來演化出一個成語
    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蘇東坡和他朋友身上的,而在這個故事中,蘇東坡隨手所作的一句詩中,更是誕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蘇東坡的這個朋友名為陳慥,他是一個出了名的紈絝子弟,經常仗著自己官二代的顯赫家世四處尋歡作樂。不過此人的性格雖然張揚,但是本心卻不壞,因此一來二去就和同樣喜歡享受的蘇東坡成為了好友,兩人經常在一起吃喝玩樂。
  • 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全文「花」字重複17次,卻成流傳千古的名作
    1101年,21歲的趙明誠果然成為一個詞女之夫,娶了千古才女李清照為妻。趙明誠剛新婚的時候還是個在太學讀書的窮光蛋,可他偏偏又喜歡收藏這種燒錢的愛好。李清照身為妻子也不攔著,還在趙明誠的影響下喜歡上收藏,更是支持趙明誠搞收藏,這就讓趙明誠更無憂無慮的痴迷於收藏,為了一件看上的藏品,哪怕當場當掉自己的衣服也行。趙明誠把寶貝買回來之後,就和李清照一起在燈下把玩,有一晚上說不完的話。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古詩詞中描寫梅花的作品數不勝數,而且千古流傳的佳作也屢見不鮮。有人喜歡梅花的堅強,如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有人欣賞梅花的謙遜,如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花在嚴寒中開百花之先,讓很多人為之感動。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