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唐後主」再到「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怎一個「愁」字了得
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要說最失敗的皇帝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最有文採的的也屬千古詞帝李煜。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來無緣做皇帝,但是因為接連哥哥的去世讓李煜成功「晉級」,一國之君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看似是幸運之子的李煜,其實是「愁」的化身。
一代帝王,享盡榮華富貴何來之愁?我們今天就來幫李煜理一理他的愁。
做帝王的愁
李煜剛開始做皇帝的時候還是比較享受的,他享受著父親辛苦打下來的上,坐享成果,每天不問政事,每天貪圖享樂,奢靡至極,有這麼一首詩,描寫了他當時的皇宮生活的榮華富貴:
《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光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李煜在做做這首詞時一定是享受其中,衣來伸手,飯來張餬口,錦衣玉食,萬人敬仰。
《史書》記載: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可是有句話說得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當皇帝也不是一件輕鬆事。
李煜在成為皇帝之前,稱得上是「瀟灑王爺」,雖然權力沒有皇帝大,但是每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寫寫詩、做作詞,遊山玩水。
李煜當真這麼無知嗎?他不知道做皇帝的責任,只是他無能為力,在皇宮裡的他看似快樂,其實內心被禁錮,他像一隻野鳥,被深深地囚禁在籠子裡,沒過多久,李煜的噩夢就來了。
公元960年,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部下「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史稱北宋。很快江山就不再屬於這位享樂的皇帝了,面對趙匡胤的進攻,李煜無可奈何,沒有膽識謀略的他面對趙匡胤也只能是自願投降。
做階下囚的人
趙匡胤為了收買人心,賜了李煜一個虛假職位,其實是囚禁李煜。李煜從萬眾矚目的帝王,一下子成為階下囚,落差豈是常人能承受的。
雖然在皇宮不能做自己,但是衣食無憂,從小養尊處優的他怎麼受得了這種苦。一個帝王,失去了自己的江山,連自己最後的尊嚴也丟了。每日只能靠寫詩詞來抒發自己的愁緒,苟且的活著。
終有一天,李煜把內心所有的愁緒通過四五十字的小令,把亡國後的悽涼之苦和軟禁的無可奈何全部抒發了出來,這首詞被千古流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國破被俘後,從南唐後主「淪」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詩詞寫滿了愁緒
這首詞最後一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成了李煜死掉的最後一把刀,這句話徹底」激怒趙光義,被其命令用賜牽機藥所毒斃。千年之後,我們再讀李煜,仿佛還能聽到他的嘆氣聲,看到他一滴一滴的淚珠流進滾滾的歷史的長河中……
想要繼續走進李煜、了解他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的傳奇故事,那小編給搭推薦一本《李煜詞傳》,這本書裡收錄了李煜在不同時代、不同階段和不同心境下的做作的詞。我們所了解到的李煜,是支離破碎的,他的經歷、他的想法、他的感受、他的悲痛與無奈我們也只是隔江觀望,對於他,我們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李煜的詩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這本書裡都一一展開解讀。他的詩詞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悽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繁華歷盡、不問世事,只留下一篇篇詩詞,讓後人去猜想、去感悟。辛棄疾的經歷與文學素養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很受益的。
這本書的細細的將李煜的輝煌與落魄道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李煜的詩詞,更方便我們閱讀和理解,更深刻的感受李煜的一生。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書一共6冊,除了《李煜詞傳》還有《辛棄疾詞傳》、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蘇軾詞傳》。
全套一共有6冊,僅需49.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錢就能幫我們見識這些文人墨客的豐富的經歷與五味陳雜的感受。對於我們來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著不小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