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一個生不逢時的千古詞帝。作為一個從小就喜愛詩詞的文科生,上學時就非常喜歡李煜的詞句,同時也感嘆他的遭遇,為人善良卻軟弱,一生都在被動中接受命運的擺布和無常。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慨,李煜真的是生錯了時代,不禁唏噓如果他沒有生在帝王家,只是一位普通的王侯貴胄,或者富家子弟,以他的才華和能力,舞文弄墨,滿懷詩書,也許能成為一個不錯的詞人,而且能愉快的安度一生或許會活得很瀟灑愜意,灑脫自由,也許就免於遭遇這不幸和悽涼坎坷的一生,可惜沒有人能選擇得了自己的出身。
也許歷史就是這般無情,這樣喜歡捉弄人,如果沒有家仇國恨,那個溫潤如玉,多愁善感,待人寬厚的李煜雖胸有鬥墨,書讀五車,但他絕對無法寫出這些令人深思的詞,也許就無法被歷史銘記和被眾多人喜歡了。李煜的少年時光還是很美好自由和愜意的,他還給自己取了名號:鐘山隱士,蓮峰居士等名號。而且他本來就不愛帝位,無心爭權奪勢,喜歡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生活,這樣的日子反而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無憂的時光。
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叔叔死了,大哥死了,前面的幾個哥哥也早就過世,一時間,老六變成了老大,李煜的帝王之相就這樣無奈地得到應驗,錯位的人生從此開啟。那年,他才25歲,沒有人在意過他的想法,沒有人問他願不願意,父親就為他改了名,將他推上那個使他一世悲涼的帝位,因為這是身為皇子的身不由己。
可李煜從未學過治國之道,對行軍打仗更是一竅不通,如何能保家衛國,重現大唐盛世呢?他知道自己做不到,在懵懂地接過南唐憔悴的山河後,他只能懦弱地選擇逃避。外面世界想另立新朝的人蠢蠢欲動,刀光劍影,烽火狼煙,他不願去想,就躲在宮殿裡繼續吟詩作畫,聽歌賞舞,逍遙避世。
周薔,人稱大周后,小名娥皇,生得明眸皓齒,極為秀美,李煜和大周后的婚姻雖說是一樁政治婚姻,但兩人琴瑟相和,鸞鳳和鳴,無論從哪方面看卻都是美滿的。這一年李煜18歲,娥皇19歲。除了容貌秀美外,娥皇還通詩書,善歌舞,精音律。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一手琵琶,更是彈得出神入化,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並憑藉殘譜復原了已經失傳2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
李煜與娥皇結合後,不僅找到了生活中的知己,也找到了藝術上的知音。猶如在生命之泉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他那孤寂單調的生活從此變得搖曳多姿,絢麗多彩。他們相依相偎,如膠似漆,兩人經常在月明之夜賞花吟月,吟詩填詞,或在悅耳動聽的江南絲竹聲中翩然起舞。李煜填詞,娥皇點評,過著童話故事裡般快樂逍遙日子。
有道是「天下夫妻多,珠聯璧合少」,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的確堪稱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儘管是「先結婚,後戀愛」的老套路,但一點不妨礙兩人後期的精彩表演這對多才多藝的恩愛夫妻,和諧美滿地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並有了兩個天資聰慧的兒子。
可惜命運無情,人生無常,北宋乾德二年,娥皇突患重病,終日昏睡,形容槁枯。剛開始時,李煜還以為只是尋常小病,他吩咐派出最好的太醫,使用最優的藥物,自己早晚問寒問暖、關懷備至,希望她的病情能有所好轉,但娥皇的病情卻一天比一天重,李煜有些絕望了。
就在這時,周后的父母攜帶次女周微,小字女英,入宮問候。江南出才子,蘇杭多麗人。命運,把詞人李煜和美女周薇推到了一起,這對天生的浪漫派,演繹出金陵屋簷下萬人爭頌的風流故事。娥皇之妹女英因為在娥皇死後也被封為皇后,人們便把她稱作「小周后」。
大臣們都這樣評價李煜:「賞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過,唯恐其聞」,意思是別人有功時,李煜總擔心賞的不夠,而當別人犯錯時,他卻極力幫著打掩護,唯恐壞了人家的名聲。這樣治國的確太過寬厚和孩子氣,沒點強硬嚴苛的手段,但這就是李煜啊,金光閃閃的龍袍也侵蝕不了他那顆溫柔善良的赤子之心。
可惜,皇權複雜容不下單純的君王,李煜人善好欺,趙匡胤便趁機舉兵攻城,來勢洶洶,南唐國土風雨飄搖。雖然李煜無意當國主,但既然當了,他就不允許南唐在自己手上覆滅。
為了守住南唐,他可以放低身份,刻意討好敵國使臣,每次他們來訪,李煜都會脫掉黃袍,改穿紫袍,還會把皇宮屋頂上兩頭代表帝王尊嚴的「鴟吻」拆下來,等北宋使臣們走了,再費勁裝回去……皇帝做到這個份上,得多「窩囊」,可誰能知他笑臉迎敵,對他朝臣的屈尊降貴背後,心中有多無奈。
儘管如此,趙匡胤還是不願一國有二主,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後開始大舉進攻,逼李煜投降稱臣。李煜的人生從當上亡國奴的那一刻起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時的歌舞豔豔,觥籌交錯,的奢靡帝王生涯從此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粗茶淡飯與苟且偷生。
即使宋太祖趙匡胤羞辱過李煜,但他對待一個亡國的君王還是有一些面子上的寬容大度的,李煜的日子倒是還過得去。可是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那場歷史驚案中死去了,寡廉鮮恥,淫糜好色的趙光義繼位了,他對李煜的小周后垂涎已久,在有一次小周后進宮拜見後,他不顧禮數的強行留下小周后,變態霸佔了小周后長達一個月之久。被公開帶了綠帽子的李煜只能默默地咽下這極齒大辱『』。
在經歷了這些變動後,李煜的詞有了很大的轉變,從溫香豔玉到哀婉悽絕,多少次午夜夢回都會驚醒,曾經以為的一世安穩怎麼就忽然沒有了,曾經以為的半壁江山怎麼就不在了,曾經以為的此生變好怎麼就換了人間,曾經以為的心有靈犀怎麼就千裡相隔。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常恨水長東。花開花謝,月缺月圓,這無盡的輪迴,何時才能終了,曾經的往事你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又吹過了春風,又是一年春來草綠,似乎什麼都不曾改變,只是我的山河故國已成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漸漸塵封。那些精美的雕刻著繁複花紋的欄杆,那些曾經一塵不染的玉石臺階應該還在吧,只是當初的容顏不再了。你問我究竟有多少的哀愁,大概就像這不絕的流水一樣吧,永無盡頭。
循環往復的四季與一逝不返的年華,自然世界的永恆與人生百態的無常,你珍惜的、摯愛的,如流沙逝於掌心,想要握住時,已經無跡可尋。誰又沒有體會過這樣的悲傷和失去呢,只是只有李煜能把它寫得如此悽美而真摯。
這便是李煜的絕命詞了,一曲終了,他就被趙光義一杯毒酒賜死了。自此,這個不能幹、不果敢、不豁達的傢伙,帶著他的絕世才華走了,世間再也沒有那些仿若冷風吹進心口的詞作了。脆弱敏感的李煜,在經歷人間的大喜大悲後,自虐似的細齧著天上人間的落差,浸染著令人窒息的痛楚,一遍又一遍地掀起自己的傷疤,然後把他的血和淚傾注在每一句詞中。
他自始至終都是個柔弱的人,就連痛苦也從不聲嘶力竭,他只是安靜地嘆息著,只是這每一聲嘆息都仿佛有千斤之重,道盡了人世間所有能夠經歷的苦痛。就這樣,南唐後主李煜終於過完了他悽慘悲涼囚徒苟生。至於李煜的妻子,小周后最後的歸宿,書上沒有確切的記載。只知道,李煜遇害那一年,小周后也追隨其後,香銷玉殞。算來可能28歲。
自古以來李煜的身上只有兩個標籤,詞人和帝王。作為詞人,他無疑是成功的。作為帝王,他卻是失敗的。若不是他,相信沒有多少人會關注南唐後主,關注南唐,不會成為眾多人探索的一段故事,不過是歷史書上一個朝代覆滅一個朝代興起的概括而已,他成就了南唐這段悲涼卻值得銘記的歷史。同時,更是帝王的身份經歷,成就了這麼一個偉大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