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宋詞之四十八:品讀李煜之《浪淘沙》

2021-01-09 天淵君說宋詞
李煜與周后

完整標題:宋詞的那些風流雅事之四十八:皇上至高無上之六李煜一談

上節品讀李璟的詞,談及那個五代十國時期,王位的問鼎者逐鹿中原,濫殺無辜,草菅人命,戰禍頻發,致使社會一片凋敝,民不聊生。天淵君藉此發了通關於康德「人是目的」的議論。復盤一下,覺得意思表達到位,但如何從李璟到康德的關聯和過渡,文氣有些跳躍,語焉不詳。這裡再捋一捋順。

康德表達的是一種個人生存的最好的社會環境:人是目的,就意味著人可以、必須拒絕人身的依附,拒絕人為的功利性或被工具性,拒絕人意識的被強制被灌輸,拒絕人行為的受制與被控制;就意味著張揚人的自由、獨立和全面發展。而對李璟的精神分析,天淵君以為,他的角色分裂和性格兩重性或多重性,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就人而言,其人身的依附性、行為的工具性、生命的幻滅性,族群的脆弱性,都印證了這個社會有著巨大的人道缺陷。即使貴為帝王的李璟,也逃脫不了這個社會缺陷造成的軀體、精神和性格的極大傷害。換句話說,即使李璟,作為帝王,他活著本身就是目的,那麼當所有人都是他的奴僕、工具的時候,他一樣是這個威權社會最大的工具。他沒有也不可能有真正自由,沒有也不可能完成他「人是目的」的理想境界。

今天,這已是基本常識。這個常識性的結論是:人是目的,其根本的前提是,當所有人都實現人是目的的前提下,你的人是目的的目標,才能夠真正實現。李璟、李煜是這樣,你,和我,都是這樣。

今天品讀李煜的詞。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史稱南唐後主。記得剛開始說宋詞時曾單列一節評說過李煜(參見說宋詞之三:亡國之音),那次是從宋詞起源和雛形期談了李煜詞的特色。今次讀李煜詞,顯然品味的角度不同,生發的感受也不一樣。因為他是一個帝王,他隨心所欲地活著,在南唐國度,他和李璟一樣,是唯一能夠自由、自主地活著,隨心所欲地活著的人!別人都是他的奴僕,他的工具。與他父親李璟不同的是,南唐滅國,李煜被宋太祖趙匡胤拘押至汴京後,他的角色從國主變為囚徒,他的生活從自我的目的變為他人的工具。

浪淘沙

今天試著從哲學的工具論或目的論角度解讀他的詞《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門帘外的雨聲潺潺,濃濃的春意快要凋敗。我即便是蓋著錦綢的被褥,也受不了五更時分的寒意。只有在夢裡才能忘掉自已是拘押在汴京的異鄉之客,才能享受片刻夢中的歡愉。

千萬不要獨自一人登樓憑欄遠望,這會引起我對南唐故國江山的無盡思念。離開金陵是容易的,再想見到故國就很難了。春天就像流逝的江水,像凋落的花朵一樣,消逝而去,過去和現在相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人間。

此詞很短,屬於小令。全詞表現了亡國之君李煜對故國深情悠長的懷念,表現了階下之囚對境遇變遷的哀怨嘆息。詞中有現實的悽苦:「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還有夢境與懷念的落差:「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天上人間「。其中,寫身體的寒,更是寫心境的冷。寫」一晌「的」貪歡「,更是暗寫他終日的」以淚洗面「(李煜對舊日臣下所述囚徒生活的話)。」春去也「,結束的即是春天,也是李煜的生命。全詞詞句直白,描寫簡練,寫出了李煜的真實情感。讀著,一個落魄的亡國之君躍然紙上。據云,此詞之後不久,李煜就暴病而亡。因之,此詞的基調悲愴哀苦,是送給自己的一首生命將逝的哀歌。

天淵君解讀李煜:

一、之前在《說宋詞之三亡國之音李煜》裡,曾簡介過李煜,此處複製如下:「李煜,南唐後主,最傑出的詞人。他嗣位時,南唐已奉宋為正朔,宋太祖趙匡胤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公元961年,大宋天朝南下攻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

二、他的一生,除了填詞創作的傑出成就外,值得特別提及的,還有兩點:一是他的紅顏知己周后。周后,名娥皇,比李煜大一歲。她確是個多情多才多慧的女子。 據陸遊《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使得李煜將所有的愛戀和深情傾注在三千後宮佳麗中唯一的她身上。周后生病時,他「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她香消玉殞後,李煜作《輓辭》道:「穠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李煜極度哀怨極度傷感,她是他的靈魂,她是他的靈性,她是他的靈感!她在,整個世界都是李煜的,她亡,整個世界都被她帶走了。她生前,他作香豔的美詞;她身後,他作傷懷的怨詞。沒有她,也就沒有詞人李煜,甚至沒有李煜本人!

三、二是他的信佛佞佛。李煜有眾多名號,諸如:鐘山隱士、鍾峰隱者、鍾峰隱居、鍾峰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號。這些與佛教息息相關的名號,可見他沉迷至深。另據《江南餘載》記載:「後主篤信佛法,於宮中建永慕宮,又於苑中建靜德僧寺,鐘山亦建精舍,御筆題為報慈道場。日供千僧,所費皆二宮玩用。」

四、綜述之,李煜在南唐國的帝王尊位上,將自己的男女歡愛,佳偶難得;自己的佛主慈悲,幻生幻滅;自己的歌吟舞曲,詩餘抒懷,玩的盡興,玩到極致。他可能對不起他的社稷,他的祖宗,他的臣民,他的螻蟻;但他絕對對得起他的稟賦,他的靈性,他的情懷,他的人生。最為幸運的是,這樣一個人,竟會因此在詞壇上流芳百世。

天淵君感言:

一、李煜在藝術上(填制詞),愛情上(與周后),寄託上(信佛教),都矢志追求,活到了相當高的人生境界。他的確是傑出的詞人,也的確是最爛的帝王。他努力活出他的本真,雖然他的本真有著如此破碎,如此不堪的結局。儘管這樣,在南唐國度,唯一只有他一個人,是按照自己的心願活著,隨心所欲的活著。這個戰禍肆虐的社會裡,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即使貴為國主的李煜,也是如此。從人是工具還是目的角度而言,李煜曾經貴為帝王,活著就是目的,瞬間被拘押成囚徒,跌落王位成為人皆可笑人皆可辱的違命侯,成為螻蟻般的工具。即使佛主即使藝術也救不了他的命。

二、設想一下,如果他不是國主不是帝王,他能夠在愛情在詞作上,有這般豔福這般造詣這般成就嗎?他還會是李煜嗎?記得有一個叫作倉央嘉措的詩人,吟唱過這樣的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我想,如果這個達賴喇嘛不是達賴喇嘛的話,他還能成為拉薩街頭最美的情郎嗎?一定不會的!決定你會不會成為最美的情郎,並不取決你是不是最美?是不是流浪街頭?而是取決於你是不是達賴,是不是帝王!在任何一個權力場、名利場、生死場裡,在任何一個威權社會裡,決定你是不是目的,是不是工具,就是那個威權本身!所以,人生來自由,人是目的!這樣的呼喚這樣的呼籲,一定是文明的呼喚民主的呼籲!

三、人生幻滅,世事輪迴。那個南唐國主李煜被逼死了,那個顯赫威猛的柴榮死後,幼主和皇后娘娘被宋太祖黃袍加身後逼死了,宋太祖死後皇后娘娘被宋太宗被逼走了。一代接著一代,故事總在重複上演。威權一再主宰時局只是換了主角換了背景換了情節。說什麼目的說什麼工具,都是說笑話。天淵君以為,借著李煜說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借著說拒絕威權迎接民主也是貽笑大方的奇談怪論。

謹以我的奇談怪論,紀念2020年或庚子年的清明節!

獨自莫憑欄

相關焦點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名詞,卻也成李煜絕筆了解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一首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其中有很多都是流傳至今的的千古名詞。像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再者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等等,還有很多。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李煜是個不幸的皇帝,不是生在唐朝盛世,不是生在宋朝的繁榮,而身為南唐後主,戰亂頻仍,雖然當了皇帝,但沒有政治頭腦,嗜詩如命。五代十國的南唐,在李煜登基的時候,已經是危在旦夕了。李煜雖然革除俗官,任用人才,減賦役,整日忙碌,但這些努力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 李煜《浪淘沙》,一句「天上人間」哀婉至極,卻招殺身之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李煜就是這樣一位詞人,他的詩詞好似信手拈來,通俗且易懂,但是總能讓人感動不已,甚至潸然淚下。為什麼李煜的作品會有這樣好的效果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唐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的一個皇帝,後被宋滅亡,唐朝滅亡後,李煜被俘,來到了汴京,從此就被幽禁在此地,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他的心理落差可以說是一瀉千裡,怎麼能好受得了呢?
  •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
    李 煜 南唐後主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 李煜寫哀愁的《浪淘沙》,開篇五字就悽婉至極,後世詞人無不欽佩
    李煜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卻對政治一竅不通,雖然身為帝王,但是他的一生卻活得並不快樂,在位的時候不問政事,終日醉心於詩詞歌賦,導致南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淪為階下囚。李煜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但是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很高,更是被稱為「詞中之帝」,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所作的每一首詩詞都十分經典,很多流傳至今都無人能超越。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絕妙之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讀起來令人感傷
    李煜終究是離開了,為五代畫上了句號。這個句號既是對五代混亂政治的結束,也是對五代詞文學的結束,同時也是兩宋詞文學的開端。李煜這個出身帝王家卻從來不像一個帝王的詞人皇帝,讓我驚嘆,驚嘆的不是他那失敗的政治生涯,而是那千古未見的文學奇才。他本就不應該去做那人間皇帝顯貴之人;而是去做一個世間才子,遊戲人間,為這個世界留下繁華得一筆。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最後12字落筆驚豔,讀一次感動一次
    李煜是南唐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五代十國期間有名的詞人。其詞素材廣泛,用情至深誠懇,含義深沉。對後世詞壇引起了重大的影響,具有「千古詞帝」之稱。《清平樂·別來春半》是李煜的一首懷人詞,基本抒寫了李煜對小弟李從善的懷念之情。據歷史資料描述,公元971年秋,李煜叫他的小弟李從善去宋朝上貢,不曾想到被扣壓在汴京多年未還。
  • 李煜一篇「流水帳」,前幾句越讀越覺得沒水平,最後10字畫龍點睛
    譬如李煜,就是一個對皇權沒有多少關心,也沒有好好治理國家的決心和能力,反倒是在詩詞詠賦上有著不一樣的能力,堪稱是被皇位耽誤的第一詞人。作為一個帝王,人們對他的評價大多是負面的,可是對於他在詩詞方面的成就,卻可以擔得起「詞中之帝」的稱號,可見其文學造詣。因為平生遭遇的特殊,使得李煜的詩詞中總是帶著悽美的意境,這也對兩宋的文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李煜這首亡國之作,最後一句可比名篇《虞美人》,令人讀之動容
    詞人李煜,南唐後主,在被宋太祖趙匡胤率領大軍南下攻佔南朝都城後,李煜徹底從養尊處優的皇族貴人,變成了落魄被囚禁的悽慘的階下囚。我們知道李煜有一篇詞叫做《虞美人》,詞中最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被稱為千古名句。這首詞是作者李煜被賜予毒酒,被毒死前的著作。
  •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公元975年,宋王朝的精兵兵臨金陵城外,那時候作為南唐後主的李煜2次派特使求饒,最後被宋太祖趙匡胤以「臥榻之側,豈能別人鼾睡」為由回絕。最後金陵城破,李煜無可奈何奉表投降,南唐宣布滅亡。時歲李煜39歲,從一國之君從此淪落罪囚,開始了自身蒼涼的下半場人生道路。
  • 南唐後主李煜:傷心無奈之時,寫了一首詞,開篇4句便名流千古
    關於李煜成為亡國之君,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對李煜的態度愛恨交織。《虞美人》中好像什麼都沒寫,但又像是什麼都寫了,這就是李煜的風格,從細節將人帶入環境。被後世的人借鑑的最多的就是像春江水一般的愁緒。李煜的作品經過這麼多年依舊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裡有著獨一無二的東西,因此能夠久經不衰。《虞美人》不會被人超越,李煜更不會。李煜之後,再無《虞美人》這樣的作品。即使後世的人模仿借鑑,都不會有李煜表達的那般細膩,不會使讀者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即使陸遊和歐陽修對李煜是過多的負面的評論,但是也有真正能夠理解李煜的納蘭性德。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
  • 李清照膾炙人口之作,清新慵懶,讀之沁人心脾,口齒留香
    詞句的表達一改駢文風格的詞藻堆砌,簡單明了的字詞讀之朗朗上口。緊接著「海棠依舊」,海棠花依然開得茂盛,還是以前的樣子。李清照巧闢新徑通過「綠肥紅瘦」、「綠」、「紅」等意象運用接代手法描寫了海棠的綠葉、紅花。簡單的四個單字,經李清照妙手組合,描寫了明豔鮮明的海棠在經過驟雨摧殘的狀態。循序漸進地深入表達了對盛夏綠樹成蔭的期盼,李清照妙手天成的詞作能力,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 李煜流傳最廣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生來就是皇室,做弱者之王,這是李煜的命,他不選;而用筆填詞,做詞中帝,則是李煜自己的選擇。把他送上皇位對南唐來說是不幸的,但是對文學界來說,他的加入,使詞彙作為一種文學流派,開始得到重視。事實上,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僅存30多首,字數加起來也許還比不上一部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銘記這位愁腸百結的男士。
  • 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如果把我國傳統文學比作連綿不絕的山,那唐詩宋詞顯然就是群山中的兩座高峰,然而細挼文學史後,大家會發現在唐宋文壇之間,還站著一個咱們都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李煜。李煜很多詞作的高度,是北宋詞壇一哥蘇軾、一姐李清照都無法企及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虞美人》。
  • 絕美插畫版《宋詞三百首》爆火!帶你品味宋詞之美
    為指導子侄之輩掌握宋詞精髓,他耗費10多年心血,精心編成《宋詞三百首》,  最終成為了20世紀以來流傳頗廣的宋詞讀物,為後世樹立了宋詞審美範本反覆校訂和重新編排,以求讓你讀到原汁原味、完整準確的宋詞。
  •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讀懂宋詞裡悽美的愛情,紅塵劫難知珍重
    ……時光遠去千年,我們忘記了宋朝的戰火狼煙,忘了那年那月是誰的君臣朝代……可我們忘不了穿越時空的宋詞華章,特別是上面的那些纏綿悱惻、描寫愛情的宋詞。人間除了父母、家人親情外,唯愛情最讓人心動,在宋朝二萬多首宋詞裡,女作家夏墨——在描寫愛情的宋詞裡,選評了21位宋詞大家的愛情名篇。
  • 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到底是何意?
    文化:為什麼都說「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納蘭者,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之子也。納蘭公子文採舉世無雙,武藝精湛,為康熙年間御前侍衛,三十而隕惜其英年早逝,但為文學詩詞集大成者,現今傳世之《納蘭詞》清麗婉約、意境深遠。
  • 李煜如夢如幻之作,27字構成全篇,無一生僻,描寫難以模仿美境
    李煜如夢如幻之作,27字構成全篇,無一生僻,描寫難以模仿美境李煜被稱為詞中之帝,極善寫愁,而今天要介紹的一首他少有的歡快詞,他的如夢如幻之作,描寫難以模仿美境。李煜是一個封建小皇帝,儘管小,但他仍然可以享受極豐富的物質,紙醉金迷,歌舞不休,夜懸珠寶而照明,然而他的精神生活卻是十分痛苦的。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列祖李昇』之孫,其父李璟。李煜此人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他為人厚道,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昏庸無能。在愛情上是忠貞不渝,在早期詠了好多的愛情為主題的詞,可見他對美人的喜愛程度。1:後主被迫上位李煜自小就與眾不同,長相是風韻俊朗、玉樹臨風。要是按照看相之人必說是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