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2021-01-12 佳佳樂多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名詞,卻也成李煜絕筆

了解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一首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其中有很多都是流傳至今的的千古名詞。

像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再者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等等,還有很多。

作為千古絕唱:

蘇軾的《水調歌頭》,哪怕後來辛棄疾曾寫了5首,都無法企及東坡的高度;嶽飛的《滿江紅》,從此提起這個詞牌,世人似乎只會想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李清照的《如夢令》,以至讓人忘記了在這個詞牌下蘇軾、秦觀、納蘭性德都曾揮筆弄情。

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李煜最絕的一首詞,隨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這首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可算是李煜絕筆。

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這首詞寫下幾天後,趙光義就命太監賜酒毒死了李煜。

至此,就成了李煜絕筆之作。

為何李煜要填虞美人這個詞牌?

虞美人這個詞牌是唐朝教坊譜寫的紀念虞姬的曲子。

當時,唐明皇李隆基編寫劇本,楊貴妃譜寫的曲子並且編舞。當時就有大臣說這是亡國之曲,李隆基聽後,就罷免了大臣的官職。

結果過了不久,安史之亂逼迫李隆基讓位並賜死楊貴妃。

而在李煜亡國之時,他的皇后小周后被垂涎已久的趙光義屢次留宿王宮,成就魚水之歡。李煜的寂寞和沮喪是顯而易見的。

本來就亡國的他,現在連妃子也被人搶走,多愁善感的李煜發幾句牢騷也是可能的。

然而,在叛徒徐鉉看來這正是殺死李煜的證據。

所以,徐鉉的告狀,正好給了趙光義一個治李煜圖謀叛亂的罪名。

似此亡國之曲,斷然不可以用來讚美當今的盛世。虞美人雖美,但終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後世對於這位君王的爭論從沒停止過。在陸遊、歐陽修等人不留情面的評判後。

清代詞手納蘭性德是卻做了這樣的高度評價:「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這是要將李煜推上兩萬首宋詞不曾達到的高度。

原來最懂李煜的不是兩宋詞人,而是這位700年後「情深不壽」的一位後生,而納蘭性德也無疑是自宋代之後唯一的一位天才詞人。

現在都21世紀了,還讀這些古詩詞有什麼用?

語言始終是人類交流的工具,而詩詞是語言的精華,是一門藝術。

而語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詩詞,它是對語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最美的語言表達。

當我們在湖邊行走,這時日薄西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詩就是一幅畫,從紙上進入我們的心中。

當我們與朋友飲酒,「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意境是多麼的美好。

看到美麗的江南山水,脫口而出:「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看到一望無垠的碧海,就能理解什麼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古典詩詞,真的是給孩子最高級的教養。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身上的韻味和氣質自然就能流露出來,董卿老師就是最好的典範。

並且古詩詞也是如今中小學語文的重頭戲。

這兩年「部編本」教材大換血,和以前人教版相比,小學古詩古文新增了80%,初中古詩文更是佔全部課文的51.7%。

可以說,得古詩文者得語文。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讀詩,這樣才能胸有筆墨萬千,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軾灑脫,稼軒豪放,李煜悲愴,納蘭情深

在宋代詞人中,最璀璨耀眼的有三個:蘇軾、辛棄疾、李清照。而宋代之前詞人的巔峰,那無疑是李煜。這些詞人都在泱泱華夏的文化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本《李煜詞傳》中選取了李煜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李煜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他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李煜在詩歌上的造詣與作為皇帝的悲哀形象。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套書中還有一本《蘇軾詞傳》,其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和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精良,閱讀起來不得不說是一種享受。

活動期間,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從古至今,李煜的詞若稱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國的帝王,但卻不能簡單的理解他是一位普通的帝王,從他的文學造詣這個角度上說。李煜還是一位詞壇上的帝王,只是這位詞帝錯生在帝王之家。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李煜臨死前寫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讓人忍不住流淚
    李煜的作品具體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國破家亡前,李煜是個風流才子,他的詞很迷人,讓人如痴如醉,刻畫的是快樂的時光。國破家亡後,李煜的作品多了份悽美,多了份無助。有的人說,李煜詞的悽美,蘇東坡和辛棄疾都無法媲美,是由於國破家亡之痛和辭官之痛截然不同,也只有站在統治者位置的帝王將相才可感觸到一個國家改朝換代的傷痛。李煜臨死時留下一首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悲慘,使人忍不住流淚。《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死前寫的一首詞,說出了人生愁苦,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他就是李煜。雖然他算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他的詞卻被後人誦讀。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位皇子,同時也是南唐後主,他除了是一個國家的帝王,他還是詞壇上的一位帝王,只是為詞壇的帝王錯身在了帝王之家。可以把他的人生分成上半場和下半場,他的上半場人生就像是在天堂一般,富貴而又風流,但是他下半場的人生就像在人間煉獄中痛苦且悽涼。
  • 李煜這首亡國之作,最後一句可比名篇《虞美人》,令人讀之動容
    詞人李煜,南唐後主,在被宋太祖趙匡胤率領大軍南下攻佔南朝都城後,李煜徹底從養尊處優的皇族貴人,變成了落魄被囚禁的悽慘的階下囚。我們知道李煜有一篇詞叫做《虞美人》,詞中最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被稱為千古名句。這首詞是作者李煜被賜予毒酒,被毒死前的著作。
  • 李煜午夜夢回,寫下一生最悲傷的一首詞,道盡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李煜是個不幸的皇帝,不是生在唐朝盛世,不是生在宋朝的繁榮,而身為南唐後主,戰亂頻仍,雖然當了皇帝,但沒有政治頭腦,嗜詩如命。五代十國的南唐,在李煜登基的時候,已經是危在旦夕了。李煜雖然革除俗官,任用人才,減賦役,整日忙碌,但這些努力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詞,開創了寫詩的新境界,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李煜
    李 煜 南唐後主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 問文藝範兒的亡國之君
    不久之後的七夕之夜,就賜給李煜一杯「美酒」,祝他生日快樂。李煜飲罷這杯「牽機藥」酒,一陣劇烈的顫慄痙攣,便口吐泡沫,頭腳相接,蜷縮如一隻燒熟的大蝦,死得慘不忍睹。這意寓浪漫的日子,原是後主呱呱墜地的生日,竟也成了他嗷嗷哀鳴的忌日。陸遊編撰的《南唐書》中記載:「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後主蓋以是日生。」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
  • 說宋詞之四十八:品讀李煜之《浪淘沙》
    李璟、李煜是這樣,你,和我,都是這樣。今天品讀李煜的詞。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史稱南唐後主。記得剛開始說宋詞時曾單列一節評說過李煜(參見說宋詞之三:亡國之音),那次是從宋詞起源和雛形期談了李煜詞的特色。今次讀李煜詞,顯然品味的角度不同,生發的感受也不一樣。因為他是一個帝王,他隨心所欲地活著,在南唐國度,他和李璟一樣,是唯一能夠自由、自主地活著,隨心所欲地活著的人!
  • 亡國之前的李煜,生活無憂,寫過一首描寫美麗女子的詞,讀完心動
    李煜曾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後主。他年幼時酷愛詩詞書畫,造詣頗深,身為南唐國主李璟的兒子,他幼時生活富足,時常享樂。又因兄長李弘冀坐上太子之位不久,對身邊的人非常防範戒備,李煜本也無心國事,便以尋歡作樂醉心詩書為由向兄長表明態度,自己無意於皇位,以求平安度日。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豔詞,眉目傳情,直白露骨!
    南唐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一位被皇帝職業所累的絕世詞人,「一代詞宗」、「詞中之帝」的讚譽實在是絲毫不過分。但其當皇帝也確實窩囊:亡國、被俘、幽禁、賜死…甚至還有野史傳言其皇后小周后都被宋太宗搶佔!用「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真是貼切無比。
  • 南唐後主李煜:江山雖丟了,卻成了一代詞帝!
    李煜的爸爸李璟本質上也是個文人,李昪並不喜歡他,也很不情願把皇位傳給他,但李璟是長子,撿了個便宜,李昪看人確實很準,李璟即位之初,雖一改父親長年堅持的政策,大舉向外用兵,利用閩國和馬楚因繼承人導致的內亂,先後滅掉了閩國和馬楚,一度國土面積最大,但立馬又丟了馬楚,閩國也並沒有完全控制。
  • 你一定讀過《虞美人》,但你知道李煜是個怎樣的人嗎?
    月色撩人,惹人沉醉,酒過三巡,飯過五味,他獨自來到自家的後花園,面朝故鄉金陵的方向,聯想起春花秋月的更替,勾起自己對金陵過往的沉思,故國的草草木木早已物是人非,想到此時,淚水不禁染溼了他的衣襟,他大筆揮毫,寫出了著名的《虞美人》,還有南唐詞的千古絕唱《相見歡》。那一刻,他的亡國哀愁與思鄉愁緒在心中激烈蕩漾,除了賦詞填曲,聊以慰藉,作為一名降帝,無人能體會他內心的苦楚。
  • 李煜《浪淘沙》,一句「天上人間」哀婉至極,卻招殺身之禍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李煜就是這樣一位詞人,他的詩詞好似信手拈來,通俗且易懂,但是總能讓人感動不已,甚至潸然淚下。為什麼李煜的作品會有這樣好的效果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唐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最後的一個皇帝,後被宋滅亡,唐朝滅亡後,李煜被俘,來到了汴京,從此就被幽禁在此地,從一國之君到階下囚,他的心理落差可以說是一瀉千裡,怎麼能好受得了呢?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1.作者介紹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2.背景介紹李煜從一位國君淪為階下囚,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心中有的不僅僅只是悲苦憤慨,還有悔恨之意,《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與絕命詞。3.文章注釋了:結束。
  • 從相見歡到虞美人,你最喜歡李煜哪首詞
    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末代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的愛情
    這首詞的詞牌叫《一斛珠》 ,據說跟唐玄宗李隆基有關,唐玄宗本來很喜歡一個叫做江採蘋 的妃子,封她為梅妃。但是後來又跟楊貴妃打得火熱,所以就把梅妃給冷落了。有一天,他 偶然又想起了梅妃,所以舊情復燃,就偷偷地跑到冷宮去看她,結果被梅妃那個悽涼的樣子 所打動了。回來以後,就派人送了一斛珍珠。一斛珍珠是多少呢?就是十鬥。
  • 被耽誤的「千古詞帝」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列祖李昇』之孫,其父李璟。李煜此人多才多藝,不僅文章出眾,而且擅長書法和繪畫。他為人厚道,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昏庸無能。在愛情上是忠貞不渝,在早期詠了好多的愛情為主題的詞,可見他對美人的喜愛程度。1:後主被迫上位李煜自小就與眾不同,長相是風韻俊朗、玉樹臨風。要是按照看相之人必說是帝王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