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2021-01-14 美詩美文

如果把我國傳統文學比作連綿不絕的山,那唐詩宋詞顯然就是群山中的兩座高峰,然而細挼文學史後,大家會發現在唐宋文壇之間,還站著一個咱們都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李煜。李煜很多詞作的高度,是北宋詞壇一哥蘇軾、一姐李清照都無法企及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虞美人》。

一曲《虞美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柔腸,令後世多少人扼腕痛心。這是李煜的絕筆詞,寫完它後不久這顆閃亮的星就逝去了,然而這首詞對後世的影響卻並沒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幾年文很流行一句話,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筆者私以為如果這話也能用在文壇中,那《虞美人》這首詩詞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從開篇到結尾,一個「愁」字貫穿,一氣呵成,化不開的愁、道不盡的悽美,都藏在了字裡行間。

在很多人眼中,這首詞中最牛的當是最後一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以江水喻愁,水不斷,愁難消,一江春水東流去,一腔愁苦無計解,這樣的妙筆確實少有。然而這首詩中,牛的卻不止是這一句,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字眼,這就是「小樓夜又東風」中的「又」字。

為何說這個字牛?明代文人卓人月在《古今詞統》中說:「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被仿抄成這樣,也確實是令人瞪目了。這個「又」字,說明東風不只來過一次,李煜的愁苦也不只有一天,而是日復一日之愁。一個不起眼的字,就將詞人心中的愁苦寫出了萬千氣象,百轉千回,令人心疼,這就是它會被宋元眾多文人看上的原因。

因為夠經典,所以這首詞也入選了高中語文課本多年,但卻仍有家長覺得這首詞該從課本中刪除,原因是他們覺得李煜在將死之際,想到的還是「春花秋月」之景,還是往日宮女們的「只是朱顏改」。李煜不算是個好皇帝,這首詞是他喪國後所寫。南唐在他手上被沒了,他被宋太祖封為違命侯,不想著南唐百姓流離之苦,卻還在惦記從前的風花雪月,這樣的詞作在不少家長眼裡是不適合給孩子們讀的。

其實對於李煜這首詞,清末著名文學家俞陛雲也曾做過類似的評價,他認為:「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其實,這些家長們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筆者認為他們想得太多了些。作為一代帝王,李煜雖然是失敗的;但作為詞壇巨匠,李煜卻是成功的。

這首詞之所以能入選課本,就是因為它詞句本身夠優美,如果這麼經典的作品都不讓孩子們見識到,顯然是一種遺憾。至於從歷史的角度,李煜當時是只顧自己風花雪月之舉,其實只要老師在教學時好好引導,孩子們是能分辨出對與錯的。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何有家長建議課本刪除「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能理解嗎?
    然而正是這一句經典之作,卻被現在的家長建議從課本裡刪除。家長為什麼這樣做呢?是因為「小荷才露尖尖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首先,我們要詳細了解「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出處,查明它的來龍去脈。一、經典之作,清新淡雅比如這首出自楊萬裡的《小池》。全詩內容是: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李煜的這首詞不輸《虞美人》和《相見歡》,最後一句更是千古經典
    沒錯,這位傳奇的詞人正是有著「詞帝」之稱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字重光,號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任君主。關於李煜其人,一直爭議頗多。在治國方面,李煜鮮有作為,甚至他壓根就沒有當皇帝的願望,只不過南唐江山的「交接棒」遞到他手中,他不得不接下而已;而在詞曲創作方面,他卻有著極高的造詣,並且取得了相當驕人的成就,他的詞作流傳千古,為後世讀者讚嘆不已。
  • 李清照抄襲李煜嗎?兩人的經典名句,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對比李清照的《武陵春》和李煜的《虞美人》時,其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頗為相似,甚至有人質疑李清照抄襲李煜,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絕無抄襲之說。今日話題:李清照抄襲李煜嗎?兩人的經典名句,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你一定讀過《虞美人》,但你知道李煜是個怎樣的人嗎?
    從此,《相見歡》成了經典,《虞美人》成了絕唱。讀到這裡,你應該可以猜到,這個憂鬱的詞人就是李煜。學生時代,我們學過李煜的許多佳作,比如膾炙人口的《虞美人》、《相見歡》、《望江南》等等,那些曾經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青春歲月的佳作,至今依然歷歷在目,但李煜真的只是悲情詞帝嗎?不是的!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他是一位被帝王耽誤的頂級藝術家!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0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這首亡國之作,最後一句可比名篇《虞美人》,令人讀之動容
    詞人李煜,南唐後主,在被宋太祖趙匡胤率領大軍南下攻佔南朝都城後,李煜徹底從養尊處優的皇族貴人,變成了落魄被囚禁的悽慘的階下囚。我們知道李煜有一篇詞叫做《虞美人》,詞中最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被稱為千古名句。這首詞是作者李煜被賜予毒酒,被毒死前的著作。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家長提議從課本中刪去,只因其中8個字
    然而,就是這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也能被網友曲解為別的意思,不知是該佩服網友的腦洞,還是這句話本身就有歧義。近期,有家長建議有關部門從課本中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引起了廣泛爭議。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名詞,卻也成李煜絕筆了解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一首詞的題目包括詞牌名和詞名,同一個詞牌名可能對應很多首詞。其中有很多都是流傳至今的的千古名詞。像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再者就是辛棄疾的《破陣子》等等,還有很多。
  • 從相見歡到虞美人,你最喜歡李煜哪首詞
    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末代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李煜此詞,詞牌冷詞作更「冷」,短短4句,寫盡人生的悲苦與惆悵
    對於李煜,有的人抓住他的亡國之君身份不放,認為他荒淫誤國,窮奢極欲,是個不折不扣的千古昏君;但更多的人卻醉心於他的那些經典詞作,將其稱為「千古詞帝」。在帝王與詞人之間,李煜選擇了後者,卻被錯放在了帝王的位置上。這是李煜的不幸,卻是文壇的大幸。作為一個詞人,李煜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亡國之後寫下的詞作,幾乎首首都是經典。可以說,李煜幾乎沒有什麼冷門的詞作。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子清新優美,流傳千古,無奈卻憋屈了自己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子清新優美,流傳千古,無奈卻憋屈了自己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很多人都對皇位覬覦不已。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在中國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很多不喜歡當皇帝,但是卻因為各種原因而不得不坐上皇位。在他們的帶領下,國家逐漸走向了衰敗亦或者是滅亡。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
  • 李煜這首《三臺令》,將悲苦融入月色,秋竹與風聲呼應,令人感嘆不已!
    看到「李煜」這兩個字,親愛的詩友們,你腦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惆悵悲呤?
  • 李煜寫哀愁的《浪淘沙》,開篇五字就悽婉至極,後世詞人無不欽佩
    李煜雖然是一國之君,但是卻對政治一竅不通,雖然身為帝王,但是他的一生卻活得並不快樂,在位的時候不問政事,終日醉心於詩詞歌賦,導致南唐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自己也淪為階下囚。李煜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但是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在詩詞上的造詣很高,更是被稱為「詞中之帝」,他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所作的每一首詩詞都十分經典,很多流傳至今都無人能超越。
  • 南唐後主李煜:傷心無奈之時,寫了一首詞,開篇4句便名流千古
    在歷史上的君王給人的印象都是殺伐果斷,從不做多餘的事情,但是卻有這樣的一個人,富有才情。雖然不比其他帝王有足夠的威懾力,但是他在其他方面、領域有著自己獨特的成就。南唐後主李煜雖然出生就在皇家,但他在治國理政這一個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興趣。作為被父親母親的愛包圍長大的李煜,一直做自己喜歡的詩詞。他的作品流傳到現在,被奉為優秀的作品。
  • 嬌豔美麗的虞美人
    在五顏六色的花叢中,紅色的花朵總是以它那熱情、活潑、吉祥、喜慶的顏色傲立群花之中,豔麗而不俗氣,奢華而有內涵。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虞美人。虞美人是罌粟科、罌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高達90釐米左右;莖、葉、花梗及萼片均被負淡黃色剛毛,毛茸茸的,很是可愛;其葉片披針形或窄卵形;花單生莖枝頂端,顏色為鮮豔的紫紅色,其基部通常有具有深紫色的斑點,整體看起來優美大氣,極具觀賞價值。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把痛楚寫得透明純淨,沁人心脾
    #我愛詩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02注釋⑴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⑵了:了結,完結。⑶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絕妙之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讀起來令人感傷
    而這個酒中仙,竟然是因為醉酒墜入湖中而亡,也許這就是李白,連去世都走得這麼得風雅,手中提筆飲酒,抬頭上月,水中撈月,卻撈走了自己的輝煌一生。而李煜這是五代的「仙人」,只是這個仙人卻過得並不好。因為他走上了一條不屬於他的路——帝王。這個位置,李煜沒有想過,他也不感興趣,然而卻依舊成為了南唐的王,李煜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