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把痛楚寫得透明純淨,沁人心脾

2021-01-14 心地花開

#我愛詩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01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02注釋

⑴虞美人: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此調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⑵了:了結,完結。

⑶故國: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臺階。欄:一作「闌」。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⑸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裡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⑹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03譯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04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故國、抒發感慨的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兩句寫回憶。「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色,作者生怕再看,因而發出何時了結的感嘆。這正是他對過去宮廷生活狠心忘卻而又不能忘懷的一種反映。正因為這樣,昔日的情景,一樁樁,一件件,仿佛清清楚楚地就在眼前。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兩句直陳胸臆,抒發亡國之痛。以前高居鳳闕,今日禁閉小樓,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怨滲透於字裡行間。這裡將「小樓」與「故國」作對比,把「東風」與明月作陪襯,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往日歡樂和今日痛苦的情景。

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換頭以「雕欄玉砌」承上啟下,仍是回憶過去。著一「應」字,是揣度,也是願望,是悔恨,又是愛憐,豐富多彩的感情以簡潔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出來。

「只是朱顏改」,既寫明了自己容顏的憔悴,又概括了原有的一切都已改變了原貌。滄海桑田,星移物換,屈辱的生活,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去體驗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帝王所能嘗到的生活滋味。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在這裡,作者善於運用最生動的比喻,把一種抽象難描的感情,形象地再現出來。以「一江春水」來形容無窮無盡的悲愁和痛楚,具體、生動、恰切,具有不同凡響的藝術力量。

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相關焦點

  • 《虞美人》李煜的失意與逍遙,啟示我們珍惜現在時光,不虛度年華
    據說,虞姬死後鮮血染了地上開出一朵鮮花,為了紀念她,人們便以「虞美人」來命名這花。後來唐朝無名氏將項羽和虞姬的悲情寫成了詩,便有了「虞美人」這個詞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為什麼寫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會把命丟了呢?讓我們先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說起吧。0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的一首冷門《虞美人》,沒有名句,卻被譽為「神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首《虞美人》是一代詞帝、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此詞是李煜為思故國而作,以極富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來表達內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為千古名句,引人共鳴。此詞語言明淨優美、節奏曲折婉轉、愁思感人肺腑,因而才能被譽為詞中「神品」,千百年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能倒背如流的千古絕唱。
  • 我愛記詩歌|李煜《虞美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記憶李煜的《虞美人》,一起欣賞這位千古詞帝的春花秋月。一、說文解字在記憶李煜的《虞美人》時,第一步是理解《虞美人》全文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李煜的基本情況和《虞美人》這首詞的字詞等意義,那麼想要記憶《虞美人》就無從談起了。
  • 李煜兩首《虞美人》,寫盡亡國之音,詞風驚豔,後一首流傳最廣
    南唐後主李煜,可謂是一代愁宗,對詞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在肉袒出城,被俘落難後,便每日以淚洗面。想起故國繁華錦繡,日日笙歌宴飲,真箇是不堪回首。在他被俘後,寫過兩首《虞美人》,每首詞都是詞風綺豔,帶著傷感與憂愁,寫盡亡國之音,寫思念,寫春愁,寫無邊無際的流連。
  • 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如果把我國傳統文學比作連綿不絕的山,那唐詩宋詞顯然就是群山中的兩座高峰,然而細挼文學史後,大家會發現在唐宋文壇之間,還站著一個咱們都無法忽略的人物,他就是李煜。李煜很多詞作的高度,是北宋詞壇一哥蘇軾、一姐李清照都無法企及的,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虞美人》。
  • 李煜死前寫的一首詞,說出了人生愁苦,催人淚下成千古名篇
    開寶八年的時候,趙匡胤率領士兵們攻破南唐的都城金陵,就這樣南唐國被北宋滅亡了,李煜作為南唐的國主被帶到了汴京成為俘虜,他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在被囚禁的期間裡,李煜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人,看到了很多薄情的事,百感交集,有感而發寫了很多令人唏噓的詞。公元978年的七夕,是李煜的生辰,這天他詞性大發,就寫出了這首催人淚下的《虞美人》,供歌姬演唱。
  • 李煜的這首詞不輸《虞美人》和《相見歡》,最後一句更是千古經典
    沒錯,這位傳奇的詞人正是有著「詞帝」之稱的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字重光,號蓮峰居士,南唐最後一任君主。關於李煜其人,一直爭議頗多。在治國方面,李煜鮮有作為,甚至他壓根就沒有當皇帝的願望,只不過南唐江山的「交接棒」遞到他手中,他不得不接下而已;而在詞曲創作方面,他卻有著極高的造詣,並且取得了相當驕人的成就,他的詞作流傳千古,為後世讀者讚嘆不已。
  • 李隆基的「亡國之曲」,被李煜改成千古絕唱,卻也成李煜絕筆
    作為千古絕唱:蘇軾的《水調歌頭》,哪怕後來辛棄疾曾寫了5首,都無法企及東坡的高度;嶽飛的《滿江紅》,從此提起這個詞牌,世人似乎只會想起「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李清照的《如夢令》,以至讓人忘記了在這個詞牌下蘇軾、秦觀、納蘭性德都曾揮筆弄情。還有一首就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從相見歡到虞美人,你最喜歡李煜哪首詞
    李煜,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南唐末代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相見歡》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
    南唐後主李煜,是我國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南唐後主李煜最著名的7首詞,哀婉悽涼,寫盡人間煩愁。1、《長相思·雲一緺》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烏雲一般的秀髮,扎著一條青黑色的絲帶。
  • 李煜晚年這首詞哀怨至極,雖然只有寥寥數語,卻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李煜由於成為了俘虜,被關押在北宋都城,那段時間他心灰意冷,寫下了很多的作品,以此來表達人生的困境,還有一種孤獨的心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被稱為絕命詞,通篇句句傷感,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
  • 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的愛情
    第三句「別殿遙聞簫鼓奏」這一句是寫得最妙的,它等 於是化實為虛,化視覺為聽覺,從近處轉到遠處,又從別處遠遠地,別的地方的宮殿傳來的 簫聲和鼓聲來說明,像這樣通宵狂歡的地方還不止一處。 李煜和娥皇都有很高的音樂才能,很多時候他們就是皇宮中這種歌舞大片的編劇和導演, 甚至是領銜主演。 在一個下雪的夜裡, 李煜和娥皇在宮中喝酒聽歌。 喝到有幾分醉意的時候, 這個愛撒嬌的娥皇就拉著李煜要他跳舞。
  • 你一定讀過《虞美人》,但你知道李煜是個怎樣的人嗎?
    月色撩人,惹人沉醉,酒過三巡,飯過五味,他獨自來到自家的後花園,面朝故鄉金陵的方向,聯想起春花秋月的更替,勾起自己對金陵過往的沉思,故國的草草木木早已物是人非,想到此時,淚水不禁染溼了他的衣襟,他大筆揮毫,寫出了著名的《虞美人》,還有南唐詞的千古絕唱《相見歡》。那一刻,他的亡國哀愁與思鄉愁緒在心中激烈蕩漾,除了賦詞填曲,聊以慰藉,作為一名降帝,無人能體會他內心的苦楚。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詞,句子清新優美,流傳千古,無奈卻憋屈了自己
    倘若要說起不適合當皇帝的人的話,李煜便必然算得上是其中之一。李煜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皇帝,他沒有治國之才,貪圖享樂,然而卻有非凡的藝術天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尤其是填詞,開婉約詞詞風,被後世稱為「詞帝。」然而這位「詞帝」,後半生的生活可謂悲慘,不但國家被北宋滅掉,自己被俘虜到汴京,而且竟因為一首詞招來了彌天大禍。
  • 國破被俘後,從南唐後主「淪」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詩詞寫滿了愁緒
    從「南唐後主」再到「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怎一個「愁」字了得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要說最失敗的皇帝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最有文採的的也屬千古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來無緣做皇帝,但是因為接連哥哥的去世讓李煜成功「晉級」,一國之君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看似是幸運之子的李煜,其實是「愁」的化身。
  • 李煜一首很孤獨的詞,僅開篇五個字,便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李煜作為一國之君被押解到北宋都城,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南方,被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讓人用一杯毒酒結束了生命。起因是讀了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認為李煜還不死心,對於帝王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所以這首詞成為了李煜的絕命詞。
  • 李煜很牛的詞,字不多卻誕生3個千古名句,一向挑剔的王國維點讚
    南唐滅亡以前,李煜作為君主,雖遭遇內外交困的困境卻不求上進,貪圖享受,這時期李煜的大部分著作也有著很深厚的花間派氣息,風格綺麗柔靡,關鍵描繪奢靡宮廷日常生活和男歡女愛。一夜間,樓塌了,國破了,自身也淪落了罪囚,李煜的痛楚憂傷和心理狀態起伏顯而易見。自此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偏重於表達自身的憂愁和滅亡之痛,淪落罪囚的這時期也成為了李煜寫作生涯的新高度。
  •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詞,開創了寫詩的新境界,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
    李煜最深情的一首詞,開創了寫詩的新境界,卻沒想到自己因此喪命李煜,他是一代君王,又是一名階下囚。他的詩詞聞名至今,人人得知,他的政治統治,至今無人提及。他的一生既輝煌也落魄,一代君王卻只能靠詩詞留世。李煜在唐宋的文壇中,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第一是他做過君王,第二是他在文壇裡是一抹耀眼的星輝。
  • 李煜死前最後一首詞,將人生痛苦寫到了極致,催人淚下成千古絕唱
    開寶八年,北宋趙匡胤的大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國滅亡,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被囚禁在汴京的一所大院裡,被囚禁期間,百感交集,寫了很多令人感嘆的詞。公元978年的七夕,又到了李煜生日,他一時詞興大發,便寫下了這首《虞美人》,令歌妓演唱。座中南唐舊臣聞之,無不掩面而泣。宋太宗聽聞以後,雷霆大怒,不久便下令將李煜毒死。這首詩也成為了他的絕筆之作!
  • 嬌豔美麗的虞美人
    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角-虞美人。虞美人是罌粟科、罌粟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可高達90釐米左右;莖、葉、花梗及萼片均被負淡黃色剛毛,毛茸茸的,很是可愛;其葉片披針形或窄卵形;花單生莖枝頂端,顏色為鮮豔的紫紅色,其基部通常有具有深紫色的斑點,整體看起來優美大氣,極具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