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5年北宋大舉入侵南唐,由於雙方實力相差太大,沒有多久南唐就兵敗降宋。李煜作為一國之君被押解到北宋都城,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南方,被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讓人用一杯毒酒結束了生命。起因是讀了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認為李煜還不死心,對於帝王來說自然是無法容忍,所以這首詞成為了李煜的絕命詞。
李煜的一生其實很悲慘,早年間當皇子說,根本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能成為皇帝,也就沒有心理準備,畢竟在排在第六位,怎麼輪也輪不到他,可是命運就是那麼怪,偏偏就選中他,讓他成為了皇帝,還是一位亡國之君。後期由於失去了自由,每天以淚洗面,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經常思念故國,想要回到金陵,所以在這一時期創作了很多的悽美之作,除了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之外,還有這首《三臺令·不寐倦長更》同樣感人肺腑,也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三臺令·不寐倦長更》
五代:李煜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沒有人能夠理解李煜,一位原本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卻是一夜之間成為了階下囚,那種打擊讓他一度心灰意冷。他無數次地請求,希望可以放他回去,作為一位皇帝,他根本不懂得人性的醜陋。他的請求沒有任何的結果,這使得他悲痛欲絕,只好把對於故國的思念,還有生活中的無奈,全部寫進作品中,以此來排解內心的苦悶。
這是一首描寫秋夜不寐的小令,起句就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尤其是「不寐」二字,更是體現出了李煜當時的心境,還有骨子裡感傷之懷,夜已經是很深了,可是始終無法入睡,輾轉反側,讓人痛苦不已。只好從床上起來,披上一件衣服,去到外面散步。李煜當時一定是很痛苦,夜不能寐,終日以淚洗面,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時常思念遠方的故鄉。
最後結尾兩句寫得就更加的傷感,同時也把那份孤獨,還有感傷之懷描寫得更加深刻,「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外面清冷的月色照射在秋天蕭瑟的竹林,看上去讓人生出了更多的憂愁,同時也覺得更加寒冷,急風還拍打著窗戶,那聲音在夜裡響徹雲霄,聽來讓人肝腸寸斷。可見當時的李煜極為孤獨,一個人在閣樓日子過得很苦,終日裡哭哭啼啼,想念著遠方的故鄉,希望有一天可以回去。
李煜雖然是亡國之君,在歷史上的評價不高,但是在文學上的,卻是大放異彩,成為了詞中的皇帝。他的詞直接影響了北宋文壇,連後來大名鼎鼎的柳永、秦觀、歐陽修、蘇軾、周邦彥、姜夔等人,深受李煜詞風的影響。應當說在文學上他是無可置疑的「詞中皇帝」,成為了一座高峰,無人能夠超越。
這首《三臺令·不寐倦長更》寫得很傷感,一字一句充滿憂愁,同時也感受到了李煜的孤獨,每天夜不能寐之時便一個人獨自在深夜徘徊,思緒萬千,思念遠方的故鄉,想要擺脫困境,但是作為俘虜,他是沒有任何的權利,只能默默地去承受。李煜雖然不算是一位好皇帝,可是由於他特殊的人生經歷,還有後期所遭受到的苦難,成就了他在文學上的地位,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名篇,應當說李煜還算是比較幸運,像趙佶和崇禎皇帝,顯然要比李煜更加悲慘,而李煜有那些優美的詞,反而是收穫了很多的粉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