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這首詞作於北宋太祖開寶八年李煜被俘之後。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極大的痛苦。
春季是最美好的季節,「春紅」是最美好的物品,「紅」最美麗的顏色。這樣美好的事物突然間竟自「謝了」,而且是「太匆匆」,多麼令人惋惜感嘆!在後主看來,好端端的一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的南唐之匆匆衰敗,頃刻滅亡,不正象林花之突然凋謝嗎?
下片寫惜春、戀春、戀春紅,嘆不能再復重。人生長恨有如水長東。「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後呼應更增其異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
《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公元971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974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李煜思念之深,常常痛哭。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上闕劈頭一個「別」字,領起全文,結出腸斷之由,發出懷人之音。下闋仍承「別來」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雁來音訊無憑」是說雁來了,信沒來;雁歸了,而人未歸。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波濤之中。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隻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在萬頃水面上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何等瀟灑自在。
《採桑子·亭前春逐紅英盡》
五代:李煜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
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
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這首詞是描寫一個少婦在晚春時節繾綣懷人,愁眉不展,百無聊賴的情懷。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詞中的女主人公觸景生愁。詞的下片描寫女主人公綠窗孤處,百無聊賴的心情。
《謝新恩·櫻桃落盡春將困》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將困,鞦韆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缺十二字)。
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
這是李後主的一首殘詞,可能是一些草稿。寫作的時間是春暮,這些作品就算原來是不殘缺的,也應該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覆斟酌,心裏面都感覺不滿意,以至於幾易其稿,於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櫻花櫻桃同是薔薇科櫻屬,櫻花也結果,但是以花出名,櫻桃也開花,但是以果實聞名。櫻桃,因鶯鳥所含食,故名含桃、鶯桃,漢代始稱「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