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十六字真言與易經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十六字真言。在古文《尚書.大禹謨》有記載,據說,是來自堯舜禹禪讓的事情。這個十六字真言,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大家首先要好好記住這十六字真言,也是學易經的心法。我是我要強調的。
對於這十六個字的解釋,中國文化史上已經很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無非就是做些訓詁,引申的闡釋,但真正知其所以然的,我還沒看到過,現在,我們就用易經的道理,來解釋這個十六字真言的真正道理。
人心惟危,若是要問一句,人心為何是危險的,可能很多人也會東拉西扯的,但能切中的,可謂少之又少。
前面的文章,用易經看人為萬物之靈這篇文章,我已經解釋了人之所以能和域中四大並列的道理。但有一點我沒說,那就是能和域中四大並列的實際上只有聖人,得道的人。平常的人都具有這個並列的機會,潛力和種子。但需要人修耳。
其實聖人也是修來的,有的可能經歷幾世的輪迴。這點不多說。換言之,聖人也是平常人,到聖人的高度也是修來的。或者說人人皆可為聖人的。
但人人之所以沒能成為聖人,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人心惟危。人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有這個潛力,也是因為人心可以不危。那麼問題就來了,人心為何是危的呢?
原來,人心本來是乾卦,就是三爻的那個乾卦,是純陽的,也就是那個中氣,正氣。有人會問,不是說的是中和氣之氣麼?自己先悟。但是因為人不僅得三爻乾卦之氣,而且還因為人具有後天坤卦之氣。所以這個人心本來是乾卦的,因為天地交合,把人心變成了三爻的離卦。和的區別就在於中間的那一陽爻變成了陰爻。這是造成人心惟危的根本原因。也恰是因為此,人具有情性之分。乾卦本來是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中庸所言的,天命之謂性。人的性本性是有天賦予的。由於天地交合,人心也有變成了。離卦那一中爻是陰爻,是來自坤卦,代表著人的情慾。而人心的危險就在於人心是被情慾主導的,導致人離著自己的本性越來越遠,以至於都不知自己本來的面目了。所以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這個喜怒哀樂之未發的時候,就是人明心見性的時候,是能知自己本性的。但喜怒哀樂之發,若不能中節的話,情性就不能中和,情性不能中和的話,那麼人就被自己的情慾主導了,蒙蔽了自己的本性了。
話再說回來,人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就是要把人心的這個離卦再變回乾卦去。也就是儒家所講的自誠明,致中和,明心見性,率性之謂道等。人是能變回去的,但需要修。這個修,有儒家的修身之法,也有道家的修身之法。這一點,以後也會說。因為篇幅關係,這裡就不說了。
所以,也可知聖人的話都不是亂說的,更非是經驗的總結,而是有著嚴謹的邏輯和根據的。這一點,讀中國的文化典籍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想當然,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所以然,才知中國的文明是多麼神奇和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