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要到了, 或許您正忙著給孩子挑選禮物,或是想著帶他去哪吃一頓。那麼,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最想要的是什麼?最不喜歡父母的行為又有哪些?記者隨機海採了十幾位小朋友,有三種類型的父母是他們最「討厭」的,讓我們一起去聽聽孩子的心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父母嘴裡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打開朋友圈,曬娃的家長不在少數。每每看到朋友圈曬著各種證書,你也許會默默的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0歲的小江說,她最討厭別人家的孩子。「比如說你看別人家的某某,比你好呀。我就想,爸爸媽媽,你不是說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好嗎,你為什麼要生我,不生別人呢?如果你生了我,沒有生別人就不要抱怨了,已經生了就不要再塞回肚子裡。」
這些父母總喜歡「催催催」
「快點!」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口頭禪。從早上起床,穿衣、刷牙,到下午放學,寫作業,睡覺……無時無刻,孩子總被推著往前走。11歲的小清屬於父母推著走的孩子,他說,「我最討厭我爸爸媽媽說我寫作業寫得太慢了,恨不得揍死你。我平時語文作業訂正試卷在1.8小時到2小時之內。」
二年級的羅嘉也常常被父母「催」。「我特別煩,比如說我在那邊吃飯,他們要求我去練鋼琴之類。我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再牢騷,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有時候傷心太長時間了,我會哭一下,實在生氣,我就把自己關在屋裡。」
這些父母是個「甩手掌柜」
被孩子們討厭的第三類家長就是「甩手掌柜」。10歲的小軒,父母特別忙,忙工作,忙事業,只能把兒子丟給奶奶。六一兒童節,小軒說最想要的禮物就是父母的陪伴:「我都不太和爸爸媽媽相處,六一節我想和爸爸媽媽說,請你們在意我,不要不管我。」
更多的陪伴,不願意被強迫,也不喜歡推著走……這是孩子們的心聲。南京市心理學科帶頭人楊靜平老師認為,父母的這些行為正說明家長處於壓力狀態,比較焦慮。因為時間不夠,精力不夠,把壓力扔給了孩子。「這些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首先是我不開心,媽媽拒絕我了。如果總是這麼對一個孩子,時間久了,孩子自卑感、迷茫感,甚至有無用感,會覺得我拖累你們了,如果媽媽情緒再激烈一點,孩子甚至會想,算了,我既然讓你們這麼痛苦,讓你們受罪,我走了,有些極端事例就會發生。」
如何改善親子關係?楊靜平建議,首先遇事要深呼吸,同時要學會懂得孩子成長規律。「看清楚孩子處於什麼年齡階段,我的孩子有什麼獨特之處,其實慢也有慢的好處。兒童的發育還沒有到大人一樣,所以他慢一點,拖拉一點,忘記事情,不會安排都很正常。只要孩子天天好好上學,天天開開心心,雖然我們講他一下,但是他依然好脾氣,我們應該感謝有這樣的孩子。」
更多詳細報導,歡迎收聽江蘇新聞廣播(南京地區FM93.7,蘇南地區FM95.3)的各檔節目。《江蘇新聞聯播》07:00-07:30《新聞早高峰》07:30-09:00《新聞晚高峰》18:00-19:00。
(來源:江蘇新聞廣播/沈楊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