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陳承新 | 自立自為自強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2020-12-01 MBA中國網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國家治理領域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任務、新課題,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在世界文明百花園中,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文化,有我們的體制機制,有我們的國情,我們的國家治理有其他國家不可比擬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有我們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優勢,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上要有眼光、有底氣、有自信。面對世界發展趨向與態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國家制度和治理經驗的理論闡釋,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真正做到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制度建設實踐,用中國制度建設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治理的成就與經驗,用具有創新性又有說服力的學術話語講好「中國發展」「中國治理」故事。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和創新驅動。《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世界歷史發展經驗表明,探索、創新不僅是自然科學和科學技術領域的主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探索也不例外。「十四五」時期的五年是中西道路、理論和制度一立一破的關鍵期,需要大量可持續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對人類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的探索做好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我們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伴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從「歷史終結論」的終結,到最佳社會制度的探索,一破一立,既體現了黨中央的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發展和實踐發展。在兩種道路、兩種理論、兩種制度交鋒的關鍵時期,如何對我國的政黨、政治、經濟、社會各項實踐做好有力闡釋,如何對當代中國社會政治思想、中國社會政治制度及實際運行機理做出深刻研究等,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

我國主要矛盾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不充分依然存在,意味著未來我們要繼續發展生產力。不平衡的存在,則意味著我們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的問題與人民群眾對於社會公平正義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為此,如何在儘可能不犧牲效率的前提下保障更大範圍內的公平公正,也是「十四五」期間哲學社會科學需要著力回答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真正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這表明,制度建設、治理能力提升和打造高素質幹部隊伍是實現「中國之治」進程中存在緊密關聯的三個重要命題,也是新時代交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為此,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多文明互鑑的開闊視野,紮根祖國大地的鮮活實踐,不畏艱辛、不辱使命,自立自為自強,才能真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持續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的時期,新的起點,要以自立自為自強,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我國在進入新發展階段後,迎來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緊迫任務,還面臨著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歷史使命。「行百裡者半於九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了可期可見的新時代,爬坡向上的難度也在增加,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前所未有。中國如何在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基礎上識別機遇和挑戰,是謀劃下一階段發展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也是制定「十四五」規劃的邏輯起點。新階段的哲學社會科學需要緊緊圍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中心工作和上述重點問題,著力將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制度體系建設落到實處,始終注意在制度建設同時圍繞如何轉化成治理效能展開。

系統推進,重點突圍。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將學術話語體系與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建設的統籌推進明確概括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推進「三個體系」建設,一要處理好面向中國與面向世界的關係,堅持統觀內外;二要處理好話語體系與學術體系的關係,堅持貫通「言」與「道」,將話語創新建立在對「道」縱深探索的基礎之上;三要處理好本土資源與外域資源的關係,既注重開掘優秀本土歷史資源,又能細察時代與世界的潮流,以開放的胸襟面對一切優秀學術資源。此外,要綜合利用各種思想文化資源基礎和跨學科前沿知識,在破除西方固有話語邏輯陷阱的前提下,勇於形成新的、有生命力的概念、範疇、觀點、原理,並處理好綜合研究與分科細化的關係,針對新問題新挑戰分置綠色發展與治理、社會組織與發展、公共安全與挑戰、高效智治研究、特殊人群研究等新型學科和學術主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從根本上說有賴於在黨的全面領導下,不斷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尤其是政治學者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黨政幹部管理和政黨文化等作出全方位全歷史的研究,注重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的銜接,從實際出發揭示發展規律,把我國發展優勢和綜合實力轉化為社會科學話語優勢。

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要自立自為自強,以全面、系統、協同的社會科學發展觀把握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大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系統推進、重點突圍,高質量助推中華民族復興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

作者:張樹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

陳承新,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團結報》2020年11月21日

排版:宣傳統戰部

相關焦點

  • 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制定,認真謀劃哲學社會科學今後五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對於我們社會科學界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責無旁貸, 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為進入新發展階段做好思想準備、理論準備和工作準備。
  • 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及哲學社會科學類成果...
    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及哲學社會科學類成果挑戰賽答辯會 2020-11-29 20:46:28
  • 以「四個導向」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四力」
    #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站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高度,明確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淮安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
    蔡麗新強調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高舉旗幟、牢記使命,銳意創新、潛心治學,奮力推動我市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淮安全面建設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我院五個項目獲2020年度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立項
    2020年度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經資格審核、項目評審、評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對我院申報的《新時代三師」協同育人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的路徑與機制研究》(申報人:趙玉蘭)等五項課題予以立項,並於2020年4月3日在廊坊市召開的「全市社科理論研究工作會」上正式確認公布。
  •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在遵循「四個堅持」上有擔當有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在遵循這「四個堅持」上有擔當有作為。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山西青年報2019年12月17日02...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   座談會上,十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學者分別介紹了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學、政治學、文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軍事學等學科和領域的研究進展,並就如何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創新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認真聽取大家發言,不時就有關話題同學者們深入討論。大家發言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
  • 唐山各部門就落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表態發言(三)
    蘆臺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韓慶文  推進高質量發展大會是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發出的動員令,蘆臺開發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向高質量發展聚焦發力。  一、緊盯項目建設,推動產業層次高質量發展。項目建設是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們將牢牢抓住這一生命線不放鬆,助推經濟社會高端、高質、高效發展。
  • 任鋒教授《立國思想家與治體代興》獲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
    我院任鋒教授歷史政治學著作獲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溫馨國關 今天北京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經市委市政府審定,於近日正式公布。我院任鋒教授的著作《立國思想家與治體代興》獲得一等獎。
  •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打造「金牛品牌」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打造「金牛品牌」 金牛區三泰科技魔方外景。會議討論了《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區的實施意見》,給金牛區定方位、畫坐標。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9年財政預算信息
    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表  九、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表  十、財政撥款(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三公」經費支出表  十一、政府購買服務預算財政撥款明細表  十二、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第一部分  2019年度部門預算情況說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關注】推進「四化」建設 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第一個刨煤機採煤工作面、遼寧省第一個智能綜採工作面、全省同行業最大的安全生產動態視頻監控系統……歷經36年的開發建設和幾代小青人的堅韌求索,小青礦「四化」建設水平持續推進、快速發展,為礦井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科技興煤發展戰略的踐行者,小青礦開創了中國薄煤層機械化開採的新紀元。
  • 2020年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會議指出,2020年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加快落實過去一年,《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加快落實。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編制和報審工作。統籌推進「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各行業規劃、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兩批34家試點單位的180餘項試點任務有序推進,第三批試點工作壓茬推進。統籌謀劃推動一批重大標誌性工程。
  • 十部門推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十部門推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意見,提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 【謀新篇 開新局】以釘釘子精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訪省工業...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新篇 開新局】以釘釘子精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訪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臧秋華近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臧秋華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臧秋華表示,全省工信系統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合理編制我省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全方位推進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高質量發展。
  • 重慶專題發布會詳解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行動
    ,專門出臺《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這是重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兩江新區自己也非常努力,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站上發展新起點。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新區負重自強、開拓創新,貢獻了重慶市約15%的經濟總量、工業產值、數字經濟增加值,集聚了30%的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50%的世界500強企業、60%的汽車產量。取得了結構調整重大突破、創新創造活力強勁、開放環境明顯優化、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生態建設邁上臺階,這五大顯著成就。
  • 「科技文化建設」研究專項列入浙江省哲學社會...
    日前,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對策研究類(部門合作專項)立項名單,「科技文化建設」研究專項名列其中,一共有6個課題正式立項,其中省級重點課題2項,佔據該專項重點課題的2/3。
  •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
    從西方古典時代以來,「humanities」主要包括哲學、史學、語言文學、藝術等等,《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將它翻譯為「人文學科」,這是比較準確的。人文學科之外的社會科學也好,自然科學也好,則都屬於科學,也就是說,社會科學是比較接近於自然科學而區別於人文學科的。那麼,humanities與science,即人文學科與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到底有些什麼區別呢?
  • 寧夏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紀實:憑誰擊水起...
    習近平總書記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個「和」字,點出環境和發展的雙贏之局: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置條件和重要推動力;只有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生態的全面恢復和有效保護。
  • 用辯證思維推進法哲學研究
    原標題:用辯證思維推進法哲學研究(學苑論衡)   法哲學是從哲學角度、用哲學方法研究和思考法學問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在法哲學研究中運用辯證思維,深入研究和處理法治與德治、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理論法學與應用法學等核心範疇之間的辯證關係,能進一步拓寬法哲學的研究視野,提高法哲學研究的理論層次和水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更有力的學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