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重慶市新聞發布中心舉行「兩江新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新聞發布會。就《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作了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重慶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財辦常務副主任黃朝永作了闡述。重慶市發改委、兩江新區等單位相關領導出席新聞發布會。
重慶一半的世界500強在兩江新區
在「十三五」全面收官、「十四五」開啟新局的關鍵節點,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專題研究部署,專門出臺《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這是重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
兩江新區是全國第三個、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中央對兩江新區寄予厚望。「中央有要求,重慶就有行動。」黃朝永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江新區做大做強、高質量發展,主要領導多次赴兩江新區的產業園區、創新平臺、樞紐港口調研指導,多次對兩江新區提出要求,並要求重慶市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
《意見》的出臺,旨在指導和推動兩江新區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兩江新區自己也非常努力,披荊斬棘、埋頭苦幹,站上發展新起點。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新區負重自強、開拓創新,貢獻了重慶市約15%的經濟總量、工業產值、數字經濟增加值,集聚了30%的實際利用外資、進出口,50%的世界500強企業、60%的汽車產量。取得了結構調整重大突破、創新創造活力強勁、開放環境明顯優化、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生態建設邁上臺階,這五大顯著成就。
乘勢而上開啟新徵程,未來兩江新區怎麼幹?黃朝永的回答是,幹什麼《意見》裡已十分明確,就是要實現兩大定位: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建設重慶智慧之城;兩大目標: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品質生活示範區。
把握五個「關鍵詞」奔向「三高」
到2025年,兩江新區要實現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加速集聚,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全面激發,開發開放能級西部領先,智能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群,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
具體行動路徑是哪些?
對此,黃朝永結合《意見》給出了五個「關鍵詞」,即:抓創新、添智慧、推改革、拓開放、提品質。
抓創新。《意見》提出加快兩江新區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做大做優科技創新平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規劃建設;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創新生態;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添智慧。《意見》提出全力打造引領時代的智慧之城。高水平推進智能製造,支持推動國家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布局兩江新區,打造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智能產業,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高標準構建智慧場景,以禮嘉智慧公園和悅來國際會展城為核心,推動禮嘉—悅來聯動發展。
推改革。《意見》提出,加快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示範區。依法賦予市級經濟管理權限,優化完善管理體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強化改革試點示範,支持兩江新區率先承接國家重大改革試點。
拓開放。《意見》提出,對標自由貿易港要求,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在全市和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加快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構建內陸國際物流樞紐支撐,構建內陸型開放口岸、國際物流樞紐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進出海大通道建設;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發揮對主城都市區發展的引領作用、對「兩群」發展的帶動作用、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動作用。
提品質。《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強化空間規劃統領約束,全方位提升國際化水平,實施全域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打造生態人文新區。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實習生 張鈺玲 圖/ 通訊員 冉雨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