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孕育生機、創造奇蹟的美麗土地。
這是一座銳意進取、強勢崛起的智慧之城。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徵程中,黨中央、國務院放眼世界,運籌帷幄,把中國內陸開發開放的首個國家級新區布局在重慶!
2010年6月18日,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這標誌著興起於中國沿海的改革開放,全面推進到內陸腹心地帶,吹響了中國區域發展戰略轉型的總號角!
陳力行 攝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先行區、中國內陸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窗口。
國務院賦予的5大戰略定位開啟了兩江新區探索內陸改革開放的新路徑,開啟了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在內陸地區整合的新嘗試。
張坤琨 攝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殷殷囑託,不僅是對重慶的定位和要求,更是兩江新區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
大江作證,歲月為名。近年來,兩江新區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牢記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使命任務,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更加積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新區開發開放漸入佳境,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建設高潮,唱響了一曲又一曲高質量發展讚歌!
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
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為成渝兩地送來了新年「大禮包」。
這是中央賦予成渝地區和兩個國家級新區的重大任務,是兩江新區新一輪開放開發面臨的重大機遇、肩負的重大責任。
2019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國家級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要求「努力成為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杆」。
建設「新高地」,需要戰略性開放平臺支撐。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有底氣、有優勢承擔起這一重任,有信心、有幹勁成為內陸開放高地的核心部位、樞紐節點和形象展示之地!
絲路與長江在這裡聯結,長江與嘉陵江在這裡相擁。開放的文化基因,已經根植於兩江新區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
張錦輝 攝
山城重慶,內陸腹地。交通「先天不足」,靠後天拓展通道。兩江新區瞄準東南西北4個方向,打造國際多式聯運體系,加速提升互聯互通水平。
2019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重慶港口岸擴大開放果園港區,標誌著果園港正式成為口岸開放區域,這是重慶加快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樞紐建設和長江上遊航運中心建設的重大利好。
從長江岸邊的堆場,成為世界的「中轉站」,「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物理聯結點。果園港的故事,堪稱重慶內陸開放參與全球市場的發展傳奇。
中歐班列(渝新歐)果園港班列、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常態化運行,魚嘴鐵路貨運站擴建,果園保稅物流中心(B型)一期項目封關運行,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加快建設……多個重大項目投用,果園港按下全面建設國家級物流樞紐的「加速鍵」。
陳力行 攝
暢達的通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能級平臺落地。
依託國家級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核心區等「三區疊加」的戰略優勢,兩江新區積極推動首創性、差異化的改革探索,加快建設果園港、保稅港、江北嘴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城四大開放平臺,開放要素集聚能力不斷提升!
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兩江新區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進與培育並重,增量與提質並重,加強外資、外貿、外經「三外」聯動,持續提升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數據顯示,2019年,兩江新區招商引資籤約合同額達1673億元,10億以上重特大項目23個,外資項目60.7億美元。新增的35家外資企業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企業有25家,佔比達到70%。此外,兩江新區已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57家、佔全市54%。
陳力行 攝
打造一流開放環境,是擴大對外開放的「生命線」,更是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的題中之義。
兩江新區通過各種方式來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特別是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同時也在全力提升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城市功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兩江新區安心投資、順心興業、舒心生活。
開放合作是增強國際經貿活力的重要動力。隨著內陸開放門戶建設的不斷深入,兩江新區的國際「朋友圈」也在壯大,逐步構建起了重慶兩江國際合作中心和中新、中德、中瑞、中意、中日、中韓、中以等國際合作平臺。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為兩江新區的戰略定位再次築牢了根基。
大江潮湧逐浪高,揚帆起航正當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態勢正在重塑新區的經濟格局。
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
全力打造重慶智慧之城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風起雲湧,智能化浪潮滾滾而來。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
2018年8月23日,首屆智博會在兩江新區啟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指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是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
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張坤琨 攝
重慶是傳統的工業重鎮、製造業大市,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需要,產業結構性矛盾逐步凸顯。
兩江新區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最大的優勢在產業,最大的潛力也是產業。
如何在發展產業中實現新作為?兩江新區從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戰略中找遵循,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中求答案——數位化、智能化、智慧化!
2017年12月,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掛牌,成為了重慶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地標。
依託數字經濟產業園「一核心三基地」的布局,兩江新區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持續發力,不斷放大人才、資本、產業基礎等優勢,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
乘著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兩江新區的產業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一方面,萬國半導體、萊寶、京東方、康寧、聯創電子等知名企業紛紛搶灘登陸,5G、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加速布局,全力培育「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建設「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智能產業集群初現!
另一方面,兩江新區持續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的手段,促進汽車、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智能化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集聚。
在新區二次創業再出發之際,新區又收穫了一個戰略大禮包——智慧之城。
在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上,市委市政府明確,北部片區以兩江新區為主體,加快聚集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加快建成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打造以大數據智能化創新為引領的智慧之城。
兩江協同創新區 張坤琨 攝
建設重慶智慧之城,是市委、市政府對兩江新區的最新戰略定航,也是新區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全新視野!
因時而謀、應勢而動。兩江新區以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悅來國際會展城等重點平臺為引領,從整體上謀劃,實施智慧城市全域示範,紮實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力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
△
兩江協同創新區加速推進
落實陳敏爾書記調研兩江協同創新區指示要求的重要舉措,按照做好產業、人才、生活、生態「四個協同」要求,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禮嘉智慧公園建設如火如荼
堅持智能化、綠色化、人文化發展方向,保護好生態本底,運用好智能要素,加快推進二期項目建設,進一步深化智能技術應用,豐富應用場景,促進人文與科技完美融合、生態與智慧交相輝映。
△
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發展勢頭猛勁
到2019年底,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已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4500家,規上數字經濟企業產值同比增長近20%,正著力打造國家級數字經濟發展和應用示範區、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
△
悅來國際會展城打造智慧會展場景
上千萬的中外嘉賓在這裡碰撞思想,以智能化集中展示為依託,全力推進「辦公+智慧」「會展+智慧」「生態+智慧」「城管+智慧」「產業+智慧」,建設雲上會展、智能導視、海綿監測等智慧平臺,積極打造「智慧創新引領區」。
雄心壯志再向前,二次創業再出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兩江大地燃起無限激情!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兩江新區必將在時代的浩蕩浪潮中,實現二次騰飛,奏響發展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