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竟圍繞一顆死去恆星旋轉,證明愛因斯坦預言成真

2021-01-09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圖為雙星系統PSR J1141-6545中不斷旋轉的白矮星產生的參考系拖曳現象概念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時空圍繞一顆死去恆星旋轉的方式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又一項預測。

愛因斯坦曾預言過一種名叫「參考系拖曳」的現象,又名冷澤-提爾苓效應,認為時空會圍繞一個不斷旋轉的大質量物體轉動。就好像把地球浸到蜂蜜中,隨著地球自轉、周圍的蜂蜜也會被帶著旋轉一樣。

衛星實驗已經在地球自轉的引力場中檢測到了參考系拖曳現象,但這種效應極其微弱,很難測量。在白矮星和中子星等質量更大、引力場更強的天體周圍,觀察到這種現象的機會應該更大。

科學家將目標瞄準了PSR J1141-6545,一顆質量約為太陽1.27倍的年輕脈衝星。它位於蒼蠅座中,靠近著名的南十字座,距地球約1萬至2.5萬光年。

脈衝星是一種快速旋轉的中子星,會沿著磁極的方向向外發射射電波。(中子星是恆星在超新星爆發等劇烈爆炸中死去後留下的遺骸,其引力極大,足以將質子與電子擠壓在一起、形成中子。)

脈衝星PSR J1141-6545圍繞一顆質量與太陽差不多的白矮星旋轉。白矮星是中等體積的恆星耗盡燃料死去後留下的內核部分,密度極大,體積則與地球差不多。我們的太陽有朝一日也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會如此。

該脈衝星圍繞白矮星旋轉的軌道非常短,且公轉速度高達每小時1百萬公裡,不到5小時便可轉完一圈。軌道距白矮星非常近,距離最大處僅比太陽直徑稍大一些。

在過去近20年間,研究人員一直在利用澳大利亞的帕克斯天文臺和UTMOST射電望遠鏡測量該脈衝星發出的脈衝到達地球的時間,精確度在100微秒以內。他們藉此發現,該脈衝星和白矮星圍繞彼此旋轉的方式發生了長期偏移。

在排除了其它可能的原因後,科學家們總結認為,該現象是參考系拖曳效應導致的:快速旋轉的白矮星對時空造成了拖曳作用,進而導致脈衝星軌道的朝向漸漸發生了變化。根據參考系拖曳的程度,研究人員計算得出,這顆白矮星每小時會圍繞軸線自轉30次。

此前的研究顯示,這顆白矮星形成的時間比脈衝星要早。該理論模型預測道,在形成脈衝星的那次超新星爆發發生前,該脈衝星的前體已經在約16000萬年的時間裡,向白矮星傾倒了相當於2萬個地球那麼重的物質,加快了白矮星的旋轉速度。

「在PSR J1141-6545系統中,脈衝星比白矮星要年輕,這樣的系統相當罕見。」研究人員指出,此次新研究「證實了一條約20年前提出的、有關此類雙星系統如何形成的假說」。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利用參考系拖曳現象,進一步了解了引發該現象的那顆不斷旋轉的恆星。未來他們還可以利用類似技術分析雙中子星系統,進一步了解它們的內部組成。「我們觀察雙中子星系統已經有50多年了,但依然毫無頭緒。」研究人員表示,「中子星內部的物質密度遠高於能在實驗室中實現的密度,因此如果能將該技術用來研究雙中子星系統,我們一定能學到許多全新的物理知識。」

詳細的研究結果已發表在1月30日的在線版《科學》期刊上。(葉子)

相關焦點

  • 學者: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是慣性 不需要萬有引力
    為了彌補這一差異,科學家做了各種嘗試,比如假定水星附近還有一顆會影響其軌道的「火神星」,或者對引力的平方反比關係進行修正,又或者採納電磁理論來進行解釋。這些嘗試無一得到證實,直到愛因斯坦出現。  1905年,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原理為基礎,完成了狹義相對論的創建,預言物體在高速運動情況下,會出現牛頓經典物理學中沒有的相對論效應。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用幾個字來表達:「時空告訴物質是如何運動的;物質告訴時空是如何彎曲的。」但是,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這一簡短描述隱藏了一個更為複雜、更深刻的真理。除了量子理論,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即:引力理論和關於行星、星系和整個宇宙的理論。它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延伸,但在此期間,愛因斯坦整整花了10年的時間。
  • 20000光年外,蒼蠅座的一對緻密星證明了愛因斯坦100年前理論
    據外媒報導,即使在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100年後的今天,新的觀測結果仍在不斷地證實他的預測。 現在,澳大利亞的天文學家利用2萬光年外「蒼蠅座」的一對緻密星系統更加嚴格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時空拖拽」效應。
  • 比鄰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恆星,而是一個3顆恆星換著用的頭銜
    比鄰星是一顆「單身狗」星,跟它一起玩耍的是一對「戀人」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恆星圍繞著恆星系的中心運行,許多恆星也會形成行星系,會擁有行星圍繞著這些恆星運行,太陽系就是這樣一個行星系。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單星是宇宙中比較少的存在,大多數為雙星或以上的恆星系統,但是後來又有科學家證實宇宙中有三分之二的恆星是單星。太陽是一顆單星,太陽的鄰居叫比鄰星,而這個比鄰星就是一個三星系統。
  • 宇宙間的錯誤搭配: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圍繞小行星旋轉的大型行星
    奇怪的雙星使行星形成標準受到挑戰一對不像雙星的巨大的氣態行星和微小的紅矮星使科學家關於行星如何形成進行了重新思考 — 是否有一個完整的大型行星圍繞小行星進行軌道運動的組群還有待發現。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個天文學家隊伍罕見地觀測到一個巨大的類木行星圍繞一個主行星進行軌道運動,而主行星顯得異常的小。
  • 宇宙的錯配:天文學家發現圍繞小恆星運行的巨大系外行星
    奇怪的組合挑戰著行星形成規則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由巨大氣體系外行星和小型紅矮星構成的組合讓科學家們重新考慮他們所了解的行星結構—-是否存在許多未被發現的大行星正圍繞小恆星運轉。加泰隆尼亞空間研究所(IEEC)的一組天文學家罕見地發現了一顆圍繞主恆星運轉的大型類木行星,其主恆星的體積看起來比其他恆星要小。
  • 愛因斯坦的眾多預言中,唯獨這3個沒實現,是受到什麼牽制了?
    愛因斯坦的眾多預言中,唯獨這3個沒實現,是受到什麼牽制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牛頓、愛因斯坦,他們都是受人景仰的科學家,無論相對論還是力學理論,都使物理學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沒有他們提出的這些理論,有些高科技根本無法實現,人類更不可能走出地球,眺望更遙遠的宇宙。愛因斯坦的眾多預言中,唯獨這3個沒實現,是受到什麼牽制了?
  • 如何證明廣義相對論?最靠近人馬座A的恆星完美詮釋史瓦西進動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它距離我們有4.22光年。假如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中心,那我們的生活環境可能就沒有這麼美好了。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名叫人馬座A*,它的質量是太陽的400萬倍,在它強大的引力作用下,周圍聚攏了許多恆星,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很近,相互影響。距離黑洞最近的恆星當中有一顆受到科學家長期的關注,給它起名叫S2。
  • 有人說是黑洞扭曲了時空,導致地球圍著太陽轉,這個說法靠譜嗎?
    有人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黑洞扭曲時空,使得地球圍繞太陽轉,那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定律還適用嗎?首先指出,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從題目來看,錯誤有兩個。一個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不是黑洞扭曲時空導致的,而是太陽與太陽系天體引力相互作用導致的;二是扭曲時空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具有本質屬性,小到螞蟻,大到恆星,都會扭曲時空,不是黑洞的專利。當然,質量對時空的扭曲,小質量物體很輕微,甚至觀測不到;大質量天體才比較明顯。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由於宇宙中存在萬有引力,各種天體都會圍繞其中心的母體旋轉,地球的母體是太陽,因此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常識。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如上所述,宇宙中任何物體都有一個中心,太陽系也不例外,作為地球的母星系,太陽系也圍繞其中心旋轉,這個中心是銀河系的中心,簡稱銀心,為什麼太陽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
  • 行星最初是如何圍繞恆星形成的?
    一顆年輕恆星被原行星盤環繞的景象。圍繞類太陽恆星的原行星盤有許多未知的特性,但它們都表現出紅外輻射。虎斑貓的星星沒有。原則上,氣體坍縮會形成被原行星盤包圍的原恆星。非常年輕的原恆星M17-SO1,早在2005年就被地面上的斯巴魯望遠鏡拍攝到,顯示了圍繞著一顆新形成的恆星的原行星盤的特徵,但是當時的儀器無法解決內部特徵。
  • 一顆行星能比它的恆星大嗎?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一般來說,一顆巨大的恆星被較小的行星圍繞,這是宇宙中恆星系統的標準。然而,太陽系有許多的恆星系統,會不會有一些行星比它們所圍繞的恆星還要大呢?那麼,行星能有多大?我們知道的最大的一個行星是什麼?首先,讓我們定義一個點。
  • 哈勃拍到飛馬座瀕死恆星完美螺旋狀殘骸(圖)
    美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天文學家拉夫溫德拉-薩哈伊(Raghvendra Sahai)表示:「如果一顆恆星處於靜止狀態,它大概會以同樣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噴射物質。」不過,那顆瀕死恆星是在繞「飛馬座LL」中心旋轉過程中不斷失去物質。由於它每800年繞「飛馬座LL」運行一圈,其喪失的物質以規則的幾何形狀纏繞在這個雙星系統周圍。  2.
  • 印度14預言家,對2020年的預言巧妙成真,隨後說出2021年變化!
    現如今已經進入了2021年,才剛剛步入2021年,沒想到外媒卻立刻報導出了關於2021年的預言家,2020年我們已經見過了眾多預言家對2020年的預言,或許是因為他們的猜測,有一些預言竟然神奇的成真了,那麼此次外媒報導的印度預言家,他又對2021年留下了什麼預言呢?
  • 幾顆可怕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在白天的溫度可超過1300°C
    最流行的解釋是,一顆圍繞著類似於太陽這樣的恆星運行的行星,但它不在太陽系之內。今天,我們將向你展示一些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可怕的系外行星。強大的輻射PSR B1257+12B、C和D是最早發現的系外行星之一。事實證明,它們是奇怪的系外行星。
  • 華東蜜蜂成群奔向死亡,愛因斯坦預言:沒有蜜蜂,人類最多活四年
    來源:天涯論壇新華網此前曾報導,愛因斯坦的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蜜蜂對人類至關重要,研究發現,檢測空氣汙染源頭,蜂蜜竟有這種功能!中國華東地區,從浙江到安徽一帶,出現「殭屍蜜蜂」現象。專家分析是由於濫用農藥,蜜蜂中了慢性毒,有如殭屍般成群出走蜂巢。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系外行星或者圍繞著那些遙遠的恆星的行星存在。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引人深思。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宣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比恆星數量還要多的流氓行星,它們不會圍繞任何恆星運轉。這個結論雖然是理論上的,但是依然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由同行評審後發表在2020年8月21日的《天文學》雜誌上。
  • 如果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會出生,那麼現在的人類會是什麼樣的?
    如果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不會出生,那麼現在的人類會是什麼樣的我相信基礎物理學今天會更先進 - 因為閔可夫斯基發現了世界的時空結構(揭示了愛因斯坦僅僅在其狹義相對論中所假設的真正含義),他會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當然是另一個名字)通過實施他的深刻思想,將四維物理理解為時空幾何[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