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不是固定的一顆恆星,而是一個3顆恆星換著用的頭銜

2021-01-19 檸檬酸姑娘

比鄰星是一顆「單身狗」星,跟它一起玩耍的是一對「戀人」

宇宙中有無數的恆星,恆星圍繞著恆星系的中心運行,許多恆星也會形成行星系,會擁有行星圍繞著這些恆星運行,太陽系就是這樣一個行星系。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單星是宇宙中比較少的存在,大多數為雙星或以上的恆星系統,但是後來又有科學家證實宇宙中有三分之二的恆星是單星。太陽是一顆單星,太陽的鄰居叫比鄰星,而這個比鄰星就是一個三星系統。

比鄰星不是一個固定星球的名字,比鄰星是指距離太陽最近的一個星球,在約4.2光年外的比鄰星系,三顆恆星在互相圍繞著運轉,在它們不斷運轉的過程中,它們各自離太陽的距離就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離太陽最近的星球會有變動。比鄰星所在的三合星系中文名叫南門二,西方命名為半人馬座α星,將這三顆恆星以A、B、C命名,比鄰星就是半人馬座α星C。

雖然三星系統是三顆恆星互相圍繞著旋轉,但其實是一對雙星與令一顆單星形成另一個「雙星系統」,三顆恆星的關係是半人馬座α星A與半人馬座α星B是一對互相圍繞「情侶」,比鄰星就是「第三者」。比鄰星與另外兩顆恆星有0.2光年左右的距離,這讓他們相互之間圍繞的軌道周朝很長,大約為50萬年,軌道是圓形還是雙曲線還不得而知,科學家們認為這將使得比鄰星在幾百萬年後會離開這個星系。

比鄰星雖然是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並且其中的半人馬座α星A是夜空中第四亮的恆星,但是卻一直到20世紀初期才被發現。在這一百年來,科學家們不斷的對比鄰星進行觀測,在它的周圍還發現了系外行星的存在。人類發現這麼「近」的恆星的存在,更加有動力想要對太空的探索發起衝擊,總有一天能夠進行星際旅行。

比鄰星作為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這也是因為這顆恆星所在的星系是我們未來最有可能率先抵達的第一個系外星系,比鄰星將是我們未來將會造訪的第一顆戲外恆星。大家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觀點和小編一起參與討論吧!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可能有第二顆行星繞距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α比鄰星做軌道運行
    對最接近太陽的恆星半人馬座α(Proxima Centauri)比鄰星發射的光譜中的周期性變化所做的分析提示,該恆星可能有第二顆行星繞其做軌道運行。Mario Damasso和同事所提的數據提示,這顆候選行星每5.2年繞半人馬座軌道運行一圈,且它可能是一顆「超級地球」——其質量高於地球,但遠低於太陽系中的巨大冰質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果它的存在得到證實,那麼這顆行星可能會為低質量行星如何在低質量恆星周圍形成提供線索。
  • 銀河系中雖有2000億顆恆星,可90%的恆星都沒太陽的質量大
    太陽,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曾經一段時間我們以為它是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它只是一顆恆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一顆普普通通的恆星,如果說不普通,因為它是銀河系內已知唯一孕育了生命的恆星系統。銀河系真的很大,直徑大約為10~20萬光年。
  • 一顆恆星的一生經過幾個過程?
    恆星是什麼?首先是我們最常見的,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目前的年齡大致為45.7億年,正值中壯年時期,處於最穩定的主序星階段,那麼還有哪些是恆星?比鄰星是除太陽外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距離約4.3光年,還有天狼星α是天空中除太陽外最亮的恆星,質量最大的恆星是R136a1沃爾夫-拉葉星。一顆恆星的誕生恆星並不是宇宙大爆炸一下子就炸出來的,而是慢慢的宇宙變化形成的。
  • 人類肉眼能看見數千光年外的恆星,卻無法看見4光年外的比鄰星!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是半人馬座三星中的一顆,比鄰星的亮度很暗,視星等只有11,肉眼無法看見。半人馬座三星又稱作南門二,是全天第四亮的恆星,也是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該恆星系統中有三顆恆星相互繞行,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
  • 太陽系只有一顆恆星,南門二有三顆,北河二卻有六顆,它咋運行的
    但是在銀河系中,像太陽系這樣的單恆星系統卻並不佔多數,天文觀測發現銀河系中的大多數恆星都屬於多星系統,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南門二,就是一個三合星系統。我們熟知的比鄰星就是南門二三合星系統中的一員,它也是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只有4.22光年,另外兩顆恆星,南門二甲和南門二乙距離太陽系約4.37光年,這個三合星系統的運行方式是南門二甲和南門二以相互繞行,因為兩者的質量相差不大,南門二甲的質量比太陽略大一點,約相當於太陽的1.1倍,南門二乙的質量比太陽略小一點,約相當於太陽的0.9倍,所以兩者圍繞共同的質心相互繞行,但是比鄰星卻距離兩者十分遙遠
  • 銀河系恆星數千億顆,為什麼發現的行星只有幾千顆,哪種更多?
    有人問:已觀測到的恆星有數千萬顆,但行星只有數千顆,為何都說行星更多?系外行星構想圖已經發現的系外行星有數千顆,沒有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所謂系外行星,不是指銀河系外行星,而是指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本來不是一個星系,只是一個恆星系統,為了敘述方便,在這裡把太陽系外行星成為系外行星。
  • 天狼星是最亮恆星,知道它在哪嗎?夜空中最亮那顆是它嗎
    天狼星是夜幕中最亮的恆星,知道的人都想看看夜空中哪個是天狼星?但是如果你認為看到天上哪個星星最亮,就認為它是天狼星,那就錯了。而且天狼星不是行星,它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記住天狼星的位置,晴朗的夜空中一眼就可以看到它。那麼天狼星在夜空中哪個位置呢?這個通常要先問你知不知道獵戶座在哪裡?
  • 假如把最大質量恆星R136a1放到比鄰星的位置,地球會怎樣?
    關於R136a1的有關特徵大麥哲倫星系和小麥哲倫星系是我們銀河系的兩個伴星系,它們以距離銀河系非常近的距離共同和銀河系一起圍繞著一個巨引源運行,其中大麥哲倫星系距離地球16萬光年,從地球上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得到它,視直徑可以達到月球的6倍以上,其中核心區異常明亮。
  • 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
    恆星是固定不變的嗎?什麼是變星?人們長期觀測星空,發現有的恆星的亮度會在一個不十分長的時期內發生變化,或變亮,或變暗;有的有規律可循,有的卻變幻莫測,發生變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了這顆恆星變化的原因,是它周期性膨脹和收縮的結果,這是一顆「脈動變星」。其實,「食雙星」也是變星,它們又叫「食變星」。歷史上發現的第二顆變星就是「食變星」,它叫「大陵五」,星」,它還有一個阿拉伯名字叫「Algol",意思是「變幻莫測的神靈」或叫「魔星」。從發現它的1669年起,一直到1783年,大陵五變化內原因才得到了解釋,是雙星相互繞轉的結果。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
    她有一句有趣的話是這樣:「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對此我有一個簡單的回答,我說:「宇宙是一個很大的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她換了一個問題:「那我們已知的最大的恆星是哪一顆呢?」那時候,我被困在車裡,沒有辦法上網。但是當我一回到家能夠搜集資料的時候,我找到了答案並且認為我應該和你們分享它。
  • 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比鄰星第一距離4.2光年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我們眼裡無比龐大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太陽系實際上在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位置,下面是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或存在行星
    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三顆恆星之間通過引力相互制衡。從地球上看它們是一個單光源,但是先進的望遠鏡可以辨認出該系統內存在三顆恆星。據國外媒體報導,史蒂芬-霍金、尤裡-米爾納以及馬克-扎克伯格執掌的董事會提出了一項新的舉措,推出了Starshot計劃,試圖花20年的時間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其也稱為比鄰星。目前天文學家已經被目光投向距離我們最近的幾個恆星系統,觀測它們系統內的行星世界。
  • 8萬年前,兩顆恆星曾經闖入太陽系,距離地球不足1光年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半人馬座α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這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其中半人馬座α星C是三者中最近的一個,距離我們僅4.24光年,因此又被稱作比鄰星。 實際上,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比鄰星所代表的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它更像是一個代號。那麼,這個比鄰星的名號,可並不穩定。
  • 恆星是什麼?
    我們晚上看到的星星,每年的同一時刻它都會在那裡,似乎恆久不變,所以我們就稱之為恆星。其實恆星也是在不斷變化著、運動著的,只是人類的生命太過於短暫,相對於恆星來說,微不足道。幸運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家們不斷地努力,使我們對恆星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地說一說。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星系中的恆星形成區域,離我們最近的開放星團我們知道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也就是我們在南十字星附近發現的黃色恆星,距離我們有4光年遠。這顆恆星很顯然已經跟我們的太陽沒有任何關係了。但是在宇宙中並不是每顆恆星都像太陽一樣單獨存在!恆星形成時並不是一次只形成一個。而是會形成龐大的群體或星團,遍布於星系的螺旋臂上。
  • 巴納德星,距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正以每秒上百公裡的速度接近
    太陽系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在太陽系之中有著唯一的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所以在我們看來恆星是強大而神秘的。比鄰星雖然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但這個鄰居卻與我們並不算投緣,因為比鄰星並不是一個單恆星系統,它隸屬於一個三合星系統,也就是南門二三合星系統。在這個三合星系統之中包含了比鄰星在內的三顆恆星,所以這個恆星系有著與太陽系並不相同的運行方式。
  • 這麼近又那麼遠的比鄰星
    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正因如此才成了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描繪的地球旅行的終點。但它是一顆紅矮星,所以亮度非常低。所謂紅矮星,就是一群「存在感」最低的恆星,它們質量小,溫度也低,卻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類型。比鄰星這顆紅矮星究竟有多冷、多小呢?雖然是太陽的好鄰居,但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八分之一,直徑也只有太陽的七分之一,就像個緊跟著「太陽大哥」的「小弟」。
  • 宇宙追兇:這顆恆星慘遭「剝皮」!
    大多數非常大的恆星會以爆炸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它們死亡時,熱氣體雲會在太空中擴散。這些雲裡充滿了在恆星腹部的核反應中融合而成的重原子。但通常雲裡也有氫——最初聚變為氦以啟動恆星內部核反應的元素。這些簡單的單質子原子留在恆星的外層,那裡的壓力和溫度不足以使它們聚變為更重的元素。換句話說,它是未用過的燃料。然而有時,那層「皮膚」會消失。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消失!地外文明或許存在?
    黑暗森林法則可以很好的解釋費米悖論同樣可以解釋突然消失的恆星,當然我們都清楚這就是科幻作品中的一種設定,無法用它來進行判定。最近《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出現了一篇研究論文,天文學家曾經在距地球7500萬光年的PHL 293B星系中,發現了一顆巨大恆星,天文學家把它取名為金曼矮星。
  • 科學家發現獵戶座星雲74顆原恆星 已對人類解密銀河系有重大意義
    近期,我國天文學界頻頻傳出好消息,我國天文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銀河系的獵戶座星雲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移動星群,共包含了206顆的成員星,其中74顆是主序前恆星,也就是中心氫尚未點燃的原恆星,該發現對於理解銀河系的形成,結構和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指導意義。那麼什麼是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