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萬年前,兩顆恆星曾經闖入太陽系,距離地球不足1光年

2020-11-25 騰訊網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半人馬座α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這是一個三合星系統,其中半人馬座α星C是三者中最近的一個,距離我們僅4.24光年,因此又被稱作比鄰星。

實際上,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比鄰星所代表的就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它更像是一個代號。那麼,這個比鄰星的名號,可並不穩定。實際上,由於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恆星有著不停的相互運動,所以C星並非永遠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它的「優勢」只是暫時的。從更長遠的時間來看,它們會輪流成為比鄰星。

(圖片說明:比鄰星所在的三合星系統及其行星的假想圖)

當然,這個最近距離的寶座,也並非只有這三顆恆星可以輪流坐。由於天體是在不斷運行的,彼此之間方向不同,相對速度也不一致,因此相對位置也始終在變化。在半人馬座α星C之前,還有其他恆星曾經距離我們非常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闖入太陽系。2013年,天文學家就發現了這樣的恆星——WISE J072003.20-084651.2。

這顆恆星名字比較長,不過看名字可以推測出來,科學家是利用NASA的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發現了這顆恆星。因為它是由德國科學家迪特爾·肖爾茨發現,所以又被稱作肖爾茨星。

肖爾茨星距離我們大約只有20光年,相對來說比較近。但是,科學家直到2013年才發現它。這是因為它非常暗,視星等只有18.3等,連晴朗無光汙染也夜空中肉眼可見最暗的星星(6等星)也比它亮80000多倍。

(圖片說明:肖爾茨星假想圖)

據觀測,肖爾茨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只有木星的86倍左右,也就是太陽的8.29%左右。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它的質量如果再小一點,甚至就無法成為恆星了。

肖爾茨星也並非是單獨存在的,它有一顆伴星,二者組成了雙星系統WISE 0720-0846。這顆伴星質量更小,只有木星的65倍左右。因此,根據現有的理論,這顆伴星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一種天體——褐矮星。兩顆天體的距離大約是0.8個天文單位,也就是日地距離的80%,相當於1.2億公裡,非常接近。大約每4年,它們就會公轉一圈。

接下來的研究,更讓科學家感到震驚。98%的模擬數據顯示,WISE 0720-0846系統曾經近距離飛掠太陽系,甚至闖入太陽系。比如,馬德裡康普魯坦斯大學的天文學家Marcos兄弟通過對一些彗星雙曲線軌道的分析,就是其中一個有力的證據。

(圖片說明:藍色的為彗星軌道,它們可以證明肖爾茨星曾經闖入過太陽系)

這些證據都顯示:大約70000年前,WISE 0720-0846系統距離我們只有大約520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大約0.82光年。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太陽系的半徑大約是1-1.5光年。按照這個數字,WISE 0720-0846系統已經闖入到了太陽系的最外層區域——奧爾特雲。

奧爾特雲是包圍在太陽系最外層的結構,被認為是一片遍布著巨量小天體的區域,也是彗星的誕生地。由於距離遙遠,所以科學家目前還無法對這裡進行直接的探索。不過,目前的理論都支持奧爾特雲的存在,那裡的小天體也都受到太陽引力的主宰和掌控。

雖然距離我們如此之近,但是根據肖爾茨星的亮度可以計算出來,它在0.82光年外的視星等也僅有11.4等,我們那些拿著石矛的祖先眼神再好也不可能看得見它。

即便如此,這也不代表肖爾茨星的闖入不會給太陽系帶來影響。它的引力還是不可小覷的,大量奧爾特雲的天體可能會因此受到引力的波動,然後闖入內層太陽系。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就有可能撞上地球,造成生物大滅絕事件。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太陽系內目前還有一些小天體的詭異運行規律,可能就是肖爾茨星所留下的後遺症。科學家們還推測,海王星軌道上一些由冰和巖石組成的小天體,也有可能在肖爾茨星的引力作用下脫離原來的軌道,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令人擔憂的是,科學家發現肖爾茨星並非個例,我們的太陽系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斷面臨著這樣的威脅。從過去到現在直至未來,總有恆星在靠近太陽系

比如一顆名為WISE J0720-0846AB的恆星,很有可能在80000年前近距離接觸我們,來到了距離地球大約1光年的位置。紅矮星Gliese 710,正在向我們靠近,大約會在140萬年後闖入太陽系,來到距離我們約1.1光年的地方。

巴納德星,是目前除了半人馬座α星之外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這顆現在距離我們約6光年的恆星大約在8000年後會來到距離我們不到4光年的位置,比現在的比鄰星還近。比鄰星也在靠近我們,大約在3000年後,來到最近距離,約3光年,然後遠離太陽系,最後把比鄰星的名號讓給巴納德星。

據推測,平均每隔10萬年,就會有一顆恆星穿越奧爾特雲。而像肖爾茨星這樣能來到52000個天文單位的恆星,大概每900萬年會出現一次。

這樣的恆星一旦近距離接觸,就會擾亂太陽系的天體分布。就算不會導致大行星的軌道直接偏離,也很有可能導致小天體亂竄,與行星相撞。如果其他恆星來到距離太陽20000天文單位的極端距離,甚至真的可能導致大行星軌道的偏離。

有人曾經問過:地球距離太陽僅僅1個天文單位,會被20000天文單位外的恆星拖走?實際上,引力的波動非常複雜,雖然不至於完全拖走,但是小的偏離就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就算不飛出太陽系,只是遠離或者靠近太陽一點,但也足以導致全球氣候的變化,後果不堪設想。想一想,即使是木星的引力都可以導致外太陽系小天體亂竄,何況這些恆星呢?

科學家比喻說:這些恆星就像篝火堆上四射的火星一樣,在宇宙中亂竄。而我們的太陽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這樣「亂竄的火星」所雕琢出來的。而這些「火星」,很可能就會「灼傷」我們。

目前來看,地球遭受致命打擊的頻率沒有理論上其他恆星闖入太陽系那麼高,我們也不知道原因何在。是它們的影響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還是被擾亂的小天體恰好沒有撞上地球?又或者恆星闖入太陽系的概率被高估了?

不管怎麼說,我們都應該未雨綢繆,找到其中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否則,萬一哪天真的有一顆「火星」濺到地球上,人類恐怕也將面臨恐龍的命運。

相關焦點

  • 除去太陽外,哪些恆星距離地球近?大約是多少光年?
    預測在15萬年後這顆恆星會到達最接近太陽的位置,屆時的距離大約是1.88±0.08秒差距(6.13光年)。第九和第八位:天狼星雙星系統我們都知道天狼星是全天除太陽之外最亮的恆星,但天狼星其實是個雙星星系,又稱大犬座α星系,距離我們約8.7光年,這兩顆恆星相距約20個天文單位(比太陽和天王星的距離遠一些),我們平時看到的是天狼A,質量約2.1倍太陽質量,半徑約為1.8 倍太陽半徑。是一顆處在主星序階段的藍矮星。
  • 距離地球1.3萬光年!形成於80億年前!銀河系發現最大恆星團
    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球1.3萬光年的位置距離了大量的恆星,它們形成於80億年前,這些恆星數量佔據銀河系中恆星數量的絕大部分,在80億年前,這裡也是銀河系中最大的恆星團集聚地。  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座旋臂上,這裡處於銀河系的郊區、外圍,我們遠離了中心附近的龐大恆星集群,也遠離了銀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人馬座A。
  • 「流浪恆星」直奔太陽而來,這或許是地球最大劫難
    在63光年的星河外,一顆橙黃色的流浪恆星,正在以將近14.9公裡/秒的速度朝太陽系飛速奔來,專家預計,它將在128萬年後和我們相遇,成為太陽系中的第二顆太陽。    最近,天文學家們觀測發現,一個名叫格利澤710的"流浪恆星"正朝著太陽系逼近,其半徑為太陽的2/3,質量約為太陽的1/2,是一顆橙黃色的矮恆星,在宇宙眺望,猶如一顆明亮的橙色珠子,它的意外闖入意味在太陽系,將可能出現第二個太陽
  • 科學家驚訝發現:一顆新太陽正向太陽系奔來,地球未來或將開始流浪!
    科學家驚訝發現:一顆新太陽正向太陽系狂奔,它加入後,地球將開始流浪最近這些年,天文學家反覆觀察,最終確認一顆新的「太陽」(流浪恆星)正朝著太陽系飛奔而來。這顆流浪恆星即是著名的格利澤710,質量和體積都比太陽小,目前距離我們約62光年。看起來它還足夠遙遠,但這顆流浪的恆星正以約14.9千米/秒的速度向我們飛奔而來,預計在128萬年後與太陽系相遇!
  • 巨蟹座出現6億年前的「鬼宿星團」 距離地球約550光年
    如果在這樣的行星世界上看星空,那麼將是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景象,比地球上的夜空要絢麗多彩。這兩顆熱木行星的軌道都非常靠近恆星,Pr0201b只需要4.4天就能完成一次公轉,而Pr0211b的公轉周期只需要2.1天。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會產生哪些影響?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恆星系,也是人類生存的母星系。它誕生於50億年前的一片星雲之中,經過數億年的演化,逐漸形成了以太陽為恆星,八大行星環繞的穩定恆星系。有了穩定的星系環境之後,地球的生命才具備了誕生的條件。地球穩定環繞太陽運行,月球環繞地球運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天體系統。
  • 一顆紅矮星將要『威脅』太陽系,科學家聲稱地球還有150萬年?
    ,科學家預測地球就還剩下150萬年的時間。在2013年的實驗中科學家們利用數據推算出一個對我們很不樂觀的數據,說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只還剩下150萬年,一顆被命名為Gliese 710的紅矮星現在位於巨蛇座的方向,距離我們只63光年,直徑有80萬公裡,科學家們表示,還有150萬年,這顆直徑為80萬公裡的紅矮星就會抵達奧特星雲。這樣一來就會給太陽系造成很大的影響。
  • 人類肉眼能看見數千光年外的恆星,卻無法看見4光年外的比鄰星!
    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是半人馬座三星中的一顆,比鄰星的亮度很暗,視星等只有11,肉眼無法看見。半人馬座三星又稱作南門二,是全天第四亮的恆星,也是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該恆星系統中有三顆恆星相互繞行,距離地球大約4.2光年。
  • 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太陽系含有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還有從太陽系的形成方式上來看,天文學家很清楚宇宙中的行星數量必然是要遠多於恆星的。1995年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51 Pegasi b,又稱柏勒洛豐),這顆行星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50光年。
  • 光年及距地球12光年的「天倉五」發現兩個「宜居地球」?
    一,光年是長度單位。光在真空中用去一年時間所走過的距離。距離=速度×時間,光速約為每秒30萬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9 460 528 404 879.3588126千米。(9.4605×10km)。
  • 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比鄰星第一距離4.2光年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在我們眼裡無比龐大的太陽系也只是銀河系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太陽系實際上在銀河系比較邊緣的位置,下面是離太陽最近的十大恆星排名。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被發現,有2顆恆星圍繞它運轉,抬頭可見
    在我們肉眼可見的兩顆伴星周圍,竟然有一個黑洞,這是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了。 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被發現了!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有了新的發現,天文學家發現了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在人類眾多發現的黑洞之中
  • 太陽系繞著銀河系公轉,會不會轉到一定位置後出現危險?
    銀河系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太陽系在距離銀心2.6萬光年的地方繞著銀河系運轉,運轉周期大約是2.3億年,也叫做一個銀河年。由於銀河系實在太大了, 太陽系在數萬年的公轉過程中,周邊環境的變化不大;但是在數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運轉過程中,太陽系周邊環境變化就不能忽略。
  •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有多遠?太陽系存在黑洞嗎?
    太陽系內不存在宏觀意義上的黑洞,也許形成奧爾特雲的上一代恆星在超新星爆發中形成了黑洞,但經過千百萬年甚至數億年的演化,這個黑洞也許已經跑去了極為遙遠的區域!我們來看看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哪裡?距離地球最近的有三個黑洞,分別是:麒麟座V616:距離約為2800光年天鵝座的X-1:距離約為6100光年天鵝座V404:距離約為7800光年我們先來介紹下麒麟座V616,畢竟2800光年在天體的意義上實在不算遠!
  • 科學家疑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太陽系黑暗伴侶
    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發現的黑洞可能是迄今觀測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如果結論成立,南半球的人們甚至可以不藉助觀測設備,肉眼看見這顆黑洞所處的恆星系統。  這個神秘黑洞位於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金牛星座南部, 天文學家最初認為是一個雙星系統或者兩顆恆星環繞一個質量中心天體
  • 太陽與其他的恆星有什麼不同,為啥被叫做太陽系?
    因為有太陽存在,當然就叫做太陽系囉。其實這種回答並沒有說清楚問題的實質,要真正說清楚,還是有幾分難度的。因此這個無人問津的問題,俺還是來認真說說。太陽系之所以叫太陽系,至少有如下幾個因素:1、因為這個系統裡有地球存在,地球上有你我他這樣的人類存在,這些人類把地球圍繞著公轉的那顆恆星叫做「太陽」,因此就有了太陽系。
  • 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的外太空,有一顆巨大的鑽石行星!
    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遠的地方,有一顆像是巨大鑽石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密度比迄今發現的任何行星都要大,而且它主要是由碳組成的。外太空充滿了讓人們驚嘆不已的神奇事物和現象,而且每天天文學家都會有新奇發現。有會下玻璃雨的星球,以及酷似宇宙之眼的恆星,太空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物體。今天我們就帶你看看8個宇宙奇特現象!
  • 2018年十大空間探索新聞:意外闖入太陽系的不速之客已經遠離
    川陀太空認為,2018年在人類空間探索方向上排名第一的應該是發現第一顆星際小行星1I/?Oumuamua。這顆小行星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個裡程碑,這是我們第一次發現有太陽系之外的天體進入我們的恆星系統。第一、發現星際小行星1I/?
  • 太陽系最全行星!太震撼了!
    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內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餘下的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木星。太陽系內側四顆較小的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們被稱為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外側的四顆行星被稱為巨行星,其質量比類地行星要大得多。其中最大的兩顆是木星和土星,它們都是氣態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氫和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