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蘇
《西極天馬歌》
天馬來兮從西極,
經萬裡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外國,
涉流沙兮四夷服。
導語:我們一直在旅行,我們一直在等待,某個人可以成為旅途中的伴侶,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看芳華盡洗,任光景流去。
如果一個地方,它的草原在雲端,十萬匹駿馬,百萬畝花海,千萬畝草場:
如果一個地方,它的花香在天際,予你傾城溫柔,戀你半世流離,賦你靜之如貽;
如果一個地方它的文化在馬背,斂你半世癲狂,慰你半世哀傷,融你半世冰霜;
這就是牧歌昭蘇,天馬故鄉
傾舉國之力,的良駒數匹
昭蘇以盛產良馬著稱,馬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曾將身形矯健,奔跑神速的伊犁馬賜名為「天馬」。漢武帝愛馬如命,不惜為其兩次遠徵,
第一次遠徵:漢武帝派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黃金做的馬模型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大宛馬。經過4000多公裡陸地行軍,到達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國王愛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
第二次遠徵: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但並未攻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徵,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