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明王是一切眾生的守護者,如影隨形,恆不相舍。修持其法門,可得一切眾生敬愛,消除種種災障。之所以受行者殘食供養,表吃盡眾生未來殘餘無明習氣。
不動明王(梵名 Acalanatha),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稱不動金剛明王、不動尊、無動尊、無動尊菩薩,密號為常住金剛。另外,在《大日經疏》卷五中則敘述,不動尊雖久已成佛,但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奴僕三昧,為如來僮僕執作眾務,所以又名不動使者、無動使者,受行者的殘食供養,常晝夜擁護行者,令成滿菩提。
不動明王是一切眾生的守護者,他雖然示現為忿怒相,但卻永遠守護著一切眾生。他的忿怒完全是從大悲心中所出生的,悲憤著眾生為何尚未成佛。不動明王久已成佛,但由於本願的緣故,而示現為如來僕使的相貌,護持三寶,執持勤務。他率領眾多的使者,晝夜恆常地擁護修行者與眾生,使其不怯弱地生起菩提心,斷惡修善,而圓滿大智成佛;能夠安穩自在,無畏地安步向前。
不動明王,因為本願故,而倒駕慈航,成為一切如來的奴僕,守護著所有眾生的慧命。是法性自身的大日如來,為了教化一切眾生,而示現教令輪的化身,使一切眾生能即身成佛。不動尊以大悲心從法界體性中,出生火生三昧,摧滅法界中的一切罪障,焚燒眾生所有垢穢,並安住於菩提心,寂定不動,此尊同時也代表眾生自性中無所不在的菩提心。
不動明王是一切眾生的守護者,是護佑一切眾生永遠平安、圓滿的護法。在《大日經疏》卷五中說:「所以持利刃以絹索者承如來忿怒之命,蓋欲殺一切眾生也。絹索是菩提心四攝方便,以此執系不降伏者。以利慧刃,斷其業壽之命,令得大空生也。不動尊承著如來忿怒之命,持慧刀及絹索,斬斷切眾生所具的業障痛苦煩惱的壽命。使他們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的菩提心四攝之索的鉤召之下,圓成佛道。
在《勝軍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中不動明王的誓願為見我身者,得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他更如影隨形守護眾生之菩提心,直至成佛。由於不動明王的悲心與威力,能強力去除眾生的一切災難障礙。在相關經典中,常可見到不動明王消除災障的修法。
不動明王法
不動明王在密教中的地位極為重要,尤其在東密中更發展出許多的教法。在經典裡,有關不動明王的修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不動明王法有「不動明王十四根本印」、「十九布字觀」及「十九種相觀」。不動明王十四根本印,主要來自《不動立印軌》《不動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經》等所說的不動明王十四印契。
而在《立印軌》中也提及供養不動明王的方法:若能於每日,誦一百八遍無動尊常逐,修真言菩薩每食餘殘者,以置於淨處奉獻無動使,隨心獲悉地。
而《安鎮軌》也說,上從天宮,下至黎庶,悉行此法。若不遍行,無有此處,皆於所居安置形象,勿生怖畏。我以本願不舍眾生,常居一處渾同穢,惡令清淨。
在《白寶口抄》卷一百一中提到,不動明王尊使眾人懷愛的護摩修法《立印軌》云:複次護摩法,以比哩孕愚,護摩十萬遍,成就敬愛事。又法以松木,護摩十萬遍,得眾人歸敬,又法以大麥,護摩十萬遍,得成大長者。其中說:「比哩孕愚」是粟花也,也有說是缽孕瞿花,此花岀生於印度,如間粟谷之色,花房亦如谷穗甚香。此花表得一切人愛樂。
⊙不動明王的形象
關於此尊的形象,依據不同的經典、傳承,有諸多不同法相,隨緣示現。據《大日經·具緣品》、《底哩三昧耶經》等所述,右手持劍(斷煩惱惡魔)、左手持索(示自在方便),頂有七髯,安坐在磐石上,為最常見的身相。
其他如,《不動使者法》中雲:「當畫不動使者,身赤黃色,上衣斜帔青色,下裳赤色,左邊一髻黑雲色,童子相貌。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絹索,口兩邊徵出少牙怒眼赤色,火焰中坐石山上。」
而一卷《底哩法》中則記載:畫不動尊,著赤土色衣,左垂辮髮,眼斜視,童子形。右手執金剛杵當心,左手執寶棒,眼微赤,坐蓮花上,瞋怒相,遍身火焰。
另外,不動明王也有多臂的法像,如《安鎮軌》中描述:「作四臂大嚴忿怒身,紅青色洪滿端嚴,目口皆張利牙上出,右劍左索,其上二臂在口兩邊,作忿怒印,身處八輻金剛輪。」在世間的十二天中,則以此四臂的不動尊為首領。
在《白寶口抄》卷九十九中,提及不動尊明王尊形所象徵的意義,其中提到不動明王尊的十九種觀想:
第一,此尊大日如來化身,於實相花臺久已成佛以本願故,為如來使者,執持諸務。
第二,其真言中有阿、路、唅、鋡四字,一切三世諸佛皆從此四秘密應現二身,於菩提樹下降魔成佛,是寂滅定不動義。
第三,不動尊常住火生三昧,以覽字智火燒切障成大智火。
第四,其身常現童子形,身卑肥滿,表上承佛敕,給使行者,下化眾生,攝持雜類。
第五,頂有七莎髻,錶轉七覺分法也。
第六,左垂一辮髮,對眾生就如同世間父母對待獨子一般慈愍疼愛。
第七,額有皺紋形如水波,表憶念六道,隨趣多思。
第八,閉左一目開右一目,表掩蔽左道令人一乘。
第九,下齒吃上右唇,下左唇外翻出,表以慈悲用力令怖魔羅。
第十,緘閉其口,表滅除眾生生死戲論語風。或說閉口現皺,是悲泣之相也,忍而悲泣,閉口也譬如有人呵責惡子,雖現怒相而內悲愛染。
第十一,右手執劍,表殺害眾生現在三毒煩惱。
第十二,左手持索,表系縛不降伏者,以利慧劍斷惑業,令引至菩提。
第十三,吃行人殘食,表啖盡眾生未來無明習氣。
第十四,坐大磐石,表鎮眾生重障,令不復動,使成淨菩提心,如妙高山王。
第十五,色醜青黑,表調伏無明相。
第十六,奪迅忿怒,表威猛相。
第十七,遍身迦樓羅焰,表智火金翅鳥啖食惡毒有情龍子。
第十八,變成俱力迦羅大龍繞劍,表智火龍摧滅九十五種外道龍火。
第十九,變作二童子給使行人,一名矜迦羅,恭敬小心者,表隨順正道,一名制吒迦,恐語惡性者,表不順違正道者也。
⊙不動明王的眷屬
不動明王是一切明王、護法之主,因此廣義而言一切的明王、護法,都是屬於他的眷屬。而經軌中所說的眷屬,最主要的則有二童子、八童子或四十八使者等說法。其中二大童子是不動明王最親近的眷屬,而且廣為人知的,即矜羯羅與制吒迦二位童子。而這二位童子,有時也被認為是不動明王的化身。「矜羯羅」意為隨順與恭敬小心。而「制吒迦」則意為難以共語的惡性者。這兩尊輔佐不動明王,來幫助一切眾生。
矜羯羅童子的相貌,宛如十五歲的童子。頭上戴著蓮花冠,而身色為白肉色,二手合掌。他的二大指與頭指之間,橫插著一股杵,身穿著天衣袈裟及微妙的嚴飾。而制吒迦童子的相貌亦如童子,身色如紅蓮,頭上結著五髻,一髻結在頂上的中間,結額上,一結在頭的左右,一結頂後,代表五方五智。左手持著噱日囉(金剛杵),右手執著金剛棒。因為是瞋心惡性者,所以不著袈裟,並以天衣纏著頸肩。
不動明王九字真言:「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