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氣」門衛不識字 無師自通學會大提琴

2021-01-13 浙江在線

  應大叔正優雅地拉著大提琴。視頻截圖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有一段視頻被熱轉,視頻中,鄞州區東吳鎮天童小學的門衛大叔,在夜幕下拉起大提琴,曲調優美,十分洋氣。記者輾轉得知,大叔名叫應海根,今年67歲,會三種樂器。

  據網友「冰月」介紹,一天晚上路過天童小學,忽聞悠揚琴聲傳來。帶著好奇心,網友「冰月」走進了天童小學,令她驚訝的是,演奏者居然是學校的門衛大叔。大叔練琴認真,聊起天來也是幽默風趣,十分有活力。

  昨天下午,記者聯絡上了這位姓應的門衛大叔,與他聊了聊學樂器的故事。應大叔說,自己自幼熱愛樂器,很小就學會了笛子,後又學拉二胡,兩樣都耍得不錯。不過,大叔打小家境貧寒,飯都吃不飽,更別提念書了。因為大字不識幾個,後續學樂譜樂理就有點難。大叔說,自己腦袋裡有套記憶樂譜樂理的方法,只是「認識它們,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應大叔每日等師生離校後,才開始拿出樂器勤學苦練。對他而言,耍弄樂器就是一種享受。至於為什麼會學拉大提琴,應大叔哈哈大笑:「因為樂隊裡沒人會拉,大家覺得我稍微聰明點,學得快。」

  原來,三年多前東吳鎮成立了一個老年人樂隊,名叫「喜洋洋」,應大叔報名參加。一群老年音樂愛好者,一周兩次聚會、互學,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不過,老人們最擅長的全是二胡,大家覺得太過單一,為此買了一把大提琴「豐富」一下配置。結果誰也不會拉大提琴,大家就推薦了應大叔。大叔雖不識字,但憑著一股熱情,竟也摸索出了一些名堂。

  「買琴時老師就教了幾遍指法,接下來就全靠摸索了。」應大叔說,樂理應該是相通的,就是大提琴比二胡多了兩根弦,複雜多了。他覺得自己現在的水平還差得遠,稱不上「拉得好」。

  其實,應大叔的才藝早就名聲在外。因為學校門衛房靠著主幹道,應大叔練習時,常有過路人聆聽。路燈幽暗,一曲終了,常會有人鼓掌,還有人走到門衛找應大叔搭訕。平日裡,應大叔也很喜歡跟著樂隊外出表演,如今也算得上是樂隊的「大提琴手」了。天童小學藝術節時,應大叔會繫上紅領巾,拎著二胡上臺表演,自信滿滿。大叔說,學校重視藝術培養,還讓自己開課當老師,可惜自己的理論基礎真是不行,只能憑實踐經驗跟學生們溝通一下。他認為,學樂器最大的「竅門」就是熱情,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有學不會的道理?

  除了本職和樂器,應大叔還是一名出色的「科學老師」。他幫著老師管理學校的實踐基地,經常教孩子們辨認農作物,跟他們一起澆水施肥,挖芋艿、除蟲子。

  應大叔說,自己學樂器絕不會影響工作,因為孩子們就像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一定會時刻保護好他們。

相關焦點

  • 孩子幾歲是識字的最佳年齡?
    孩子最初識字的方法是圖譜式的記憶,如果孩子只是認識這個字的形體,並不知道它所指代的概念,是沒有意義的。有專家認為,識字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兒階段不應當進行識字教育,識字應是小學教育的任務。教育家盧梭也認為幼兒過早識字毫無意義。而美國心理學家推孟在「天才發生學」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都有5歲開始閱讀的經歷。
  • 關於大提琴,這位大提琴女神是你不得不了解的存在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提琴在樂器當中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平時生活中,會拉大提琴的人少之又少,他不像是鋼琴或者吉他那樣屬於普及性非常高的樂器,對大提琴了解的人也非常少。近幾年,大提琴音樂才女歐陽娜娜在進入到娛樂圈以後,很多人對大提琴的關注也多了起來,更有不少人表示想要學習拉奏大提琴,那麼關於大提琴,有一位你不得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扎拉·妮爾索娃。
  • 你曾經吵著要學會的「釋然」,若干年後已然無師自通了吧?
    你適合做生意,適合寫文字,或者音樂,對玄學感興趣,只是你容易受到感情的傷,你智商很高,但是情商不高,你這一生有起有伏,但總體是向上走,你明白嗎?」我點點頭。最後她說:「記著,相信你的直覺。」說這話的時候她的變色眼鏡泛出了夾在烏雲縫隙裡太陽的光。
  • 王碩舉辦大提琴獨奏音樂會 精彩演繹中外名曲
    6月22日,由山東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王碩大提琴獨奏音樂會」在山東大學音樂廳精彩上演。當晚的音樂會座無虛席,上半場,王碩首先為大家演奏了貝多芬的《F大調大提琴變奏曲》。這是一首貝多芬根據莫扎特《魔笛》片段寫成的變奏曲。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大部分學霸分享都是,積累,平時愛看看書,單從這兩句話,其實也看不太出來什麼門道,大部分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尤其是為了升學,都會大量閱讀、博覽群書,但是看書和看書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有的人就能考出接近滿分的好成績,有的學生就很一般呢?其實,語文的學習屬於厚積薄發,基礎打得好,中學以後學起來就輕鬆一些。我們語文老師常強調的基礎都是什麼呢?生字詞、拼音、口語表達、寫作、修辭手法等。
  • 大提琴家介紹 | 優雅的「大提琴貴族」——皮埃爾·富尼埃
    20世紀法國著名的大提琴家、被稱為「大提琴貴族」的皮埃爾·富尼埃(Pierre Fournier)1986年1月8日在日內瓦去世,享年79歲。富尼埃1906年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受家庭良好文化氛圍的影響與薰陶,富尼埃自幼便非常喜愛音樂。
  • 衰衰上演「苦肉計」只為出校門,不料門衛油鹽不進,導致計策失敗
    同學們大家好,校門口的門衛是不是都很嚴厲呢,為了保護同學們的安全,在上課時間盡職的看守著學校的大門,防止同學們外出,令人尊敬,但是衰衰為了出校門就沒想這麼多,使用苦肉計打算溜之大吉,卻不料門衛油鹽不進識破了衰衰的計策。
  • 「音樂貴婦」大提琴的發展史
    起初的大提琴是貴族的樂器,民間很少出現,外形也和現在的大提琴大不一樣。大提琴的設計與改進在十八世紀之前,大提琴體積非常的龐大,演奏起來也非常的不方便。然而,從18世紀的早期開始,人們開始普遍熱衷於小尺寸的樂器。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1644-1737)經過不斷的改良,發明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大提琴尺寸。1710年後,他開始製作兩種尺寸的大提琴,歐洲各地的制琴師也效仿了他的做法,他的許多大提琴作品至今仍在演奏。
  • 露露講大提琴:給大提琴初學者,3點實用建議
    我是善解人意,兢兢業業又能言善辯的小編露露,一個大提琴狂熱者,會經常性的和大家探討關於大提琴的一切,今天我們來給大提琴初學者的3點建議。如何練習大提琴是每個想學大提琴的人都想問的一個問題,所以你知道如何學習大提琴嗎?下面,我會給你一份大提琴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彙編,供你參考和閱讀。
  • 中國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去世 指揮家鄭小瑛發文追悼
    中國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中國大提琴學會創始人、首任學會會長、原中央樂團首席大提琴司徒志文於5月16日因突發心梗在北京安貞醫院逝世,享年88歲。司徒志文1933年出生,祖籍開平市赤水鎮沙洲鄉回龍裡,父親是我國近代造船專家、小提琴製造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司徒夢巖。
  • 大提琴女神「驚豔重現」
    大提琴是最適合女性的樂器,但是能夠將這件樂器的深邃性和浪漫氣質同時展現出來的女大提琴家並不多,英年早逝的傑奎琳·杜·普蕾算是一個,不僅是「一個」,而且是最傑出最有名的一個。她是一個為大提琴而生的精靈,是一個音樂的異數!
  •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張集老師帶你了解大提琴
    張集老師:大提琴和其他弓弦樂器一樣,我認為最難攻克的就是右手的運弓和發音,弓與弦的摩擦就好比是歌唱家的聲帶,每位歌唱家的聲音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拉琴也是一樣。同樣的一把琴在不同人的手裡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和音色,如何才能把琴的聲音和音色發揮出來,是需要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和自己用耳朵聽自己的聲音,要自己去給自己提要求。如果自己聽自己拉琴的聲音都不覺得好聽,別人怎麼會覺得好聽呢。
  • 寶寶識字多不一定是「神童」,錯誤做法影響孩子智商
    寶寶識字多不一定是「神童」,錯誤做法影響孩子智商小孩認識很多字,在媒體上也經常被報導,有些孩子存在某些專長。有的孩子很早就能背古詩。寶寶表現突出時,有人就覺得這孩子不簡單,智商高。其實,孩子不一定就是高智商。寶寶早期的識字能力方面的表現,並不能說明寶寶發展水平的高低,也不能說明寶寶智力非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審美力·藝術微課堂丨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講述他和大提琴的故事
    讓我們不負春光,在「雲端」提高藝術審美力,享受藝術的滋養。話說「審美力,是一個人是核心競爭力」,近日來,新華網文化頻道聯合國家大劇院共同推出的【審美力·藝術微課堂】將為您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由藝術名家給為您奉上一堂堂妙趣橫生的文藝欣賞課。在弦樂樂器中,大提琴總是以其溫柔深沉的音色令人過耳不忘。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大提琴的動人琴音甚至成功「出圈」,讓觀眾深深記住了它。
  • 大提琴,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提到大提琴,可能人們的映像沒有那麼深,但是不可否認的,大提琴也是現如今管弦樂隊的主角樂器之一,其在管弦樂隊之中擔任著不可缺少的一角。然而,對很多人來說,大提琴在樂隊中都是相對神秘的存在,畢竟大提琴的光芒都會被鋼琴和小提琴這種名氣比大提琴高的樂器所遮掩。那麼,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大提琴。
  • 臉上這四處挺翹,是難得的時尚臉,洋氣高貴與生俱來
    前言:縱然研讀時尚心經千百遍,縱然對各路穿搭技巧心領神會,每逢在街上碰到耀眼洋氣的帥哥靚女,還是不禁地感慨一句:「再天衣無縫的外在修飾,遇到老天爺賞飯吃的美人還是會立見高下。」如果說氣質可以具象,那麼區分氣質時尚洋氣還是平庸土氣的依據是什麼呢?是媲美九頭身的身材,還是白到發光的天然雪肌,亦或是無師自通的衣裳呢?其實這些因素於整體氣質都影響不重。你的形象呈現出來的氣韻是洋氣還是土氣,百分之九十取決於你的臉部輪廓,如果你生就一張「時尚臉」,那麼時髦氣質會不自覺依附於你的一顰一笑,一步一趨之中。那麼時尚臉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 為什麼學習大提琴人越來越多?音樂教育有何意義?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像大提琴、二胡等一些弦樂器也開始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提琴被稱為「音樂貴婦」,它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樂器,能發出飽滿、明亮的聲音讓聽眾陶醉,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現在學習大提琴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學習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於為我們的成長有以下好處。
  • 5歲男孩識字3000:3個方法激活識字內驅力,你的孩子也能行
    為什麼有的孩子識字量驚人,有的孩子記了這個忘了那個?其實,識字量驚人的孩子也不是什麼「高智商」、「神童」,只是他們的父母把握住了孩子的識字內驅力,讓孩子對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越學越多也是自然的事情。1、什麼是「識字內驅力」我國幼兒教育學研究的開創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能夠識字是兒童所迫切要求的」。
  • 米沙-麥斯基: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大提琴家
    ——米沙-麥斯基  雕塑般的外表,蓬亂卻不失優雅的銀髮,外加時尚的著裝,素有「硬漢」之稱的米沙-麥斯基雖已年屆七旬,仍被不少年輕樂迷追捧。音樂會結束後,一位匿名的捐贈者贈送給他一把18世紀的「蒙塔格那那」名琴,麥斯基一直把這把大提琴視若珍寶。「我始終堅持把音樂傳遞到聽眾的內心而不僅僅是聽眾的耳朵。我很幸運能與手中的這把大提琴相遇。就像我一直強調的,是這把大提琴選中了我,而不是我挑選了她。從1973年11月起,到今年已經是我們相愛的第42個年頭了,我們從未分開過,我也從未想過要另覓所謂『更好的』大提琴。
  • 培訓後學生蒙眼識字 "右腦開發"是超能還是騙局
    上個培訓班就能蒙眼識字?「右腦開發」聽著真玄乎蒙上眼還能識別顏色、分辨撲克;手指一點,書本上的字就會飛入腦海,一目十行;開發右腦後,無師自通,兩個半小時背40首詩,考上重點大學更是輕而易舉……近日,德州一家名為「超腦益智潛能開發中心-右腦開發」的機構稱,只需要佩戴他們的一部「激活耳機」,孩子即使蒙著眼睛,僅憑聽覺、嗅覺、觸覺,就能識別顏色、識別形狀。事實果真如此嗎?連日來,記者展開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