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幫媽老家有一個習俗,就是孕婦在懷孕期間要在房間顯眼的地方掛一張或多張漂亮的寶寶畫像。據老人們說,孕婦每天看著寶寶像會生出好看的寶寶,如果畫像上是雙胞胎,那麼孕婦生雙胞胎的概率也會很大。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寶寶畫像在商店中比較少見了,但是這種方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什麼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甚至帶著迷信的味道的習俗會有這麼深遠的影響呢?因為這恰恰真實地反映了家庭對寶寶健康和顏值的追求。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謝娜在坐月子期間,拒絕好朋友楊迪探望,一時成為粉絲們茶餘飯後熱聊的談資,大家紛紛說笑道自己坐月子的時候也要嚴格「把關」。
閨蜜聽到這些後,反駁道:「顏值這種東西用後天彌補也會有意外,最靠譜的就是從源頭抓起,找對象的時候就選擇好,不僅顏值好還要腿長一米八,這樣後代的基因才有保障。」雖然說閨蜜的話過於偏激,但是身高問題確實是硬體標配的一種,從小家長監督我們補鈣、打籃球、穿背背佳,就是為了讓下一代高高的直直的,可謂是用心良苦。其實,每一個年齡都有增高的潛質,有的人長得快,有的人發育比較晚。那麼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中是怎樣的呢?來看看最新的身高標準表吧!
(*數據來源於網絡)
看到這裡,有很多媽媽可能會好奇也可能會慌張。我想說,如果您孩子的身高跟標準身高差的不太多,是完全可以放心的。一方面,有的孩子在受影響先天基因方面會長得高;另一方面,身高也取決於後天的培養,這就導致孩子在後天發育上會長得高。那麼媽媽們就要問了,既然先天因素不能改變,那麼孩子們在後天培養上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彌補差距呢?幫媽採訪了營養學、骨科專家談了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營養學學家
大家都知道,想要長得高,一些元素必須要補充到位,如果僅僅憑藉生活中飲食的含量是遠遠不夠的。比如,孩子長高需要補充的鈣和蛋白質必須要足夠,還有一些鐵、鋅、銅等需求量比較少的也要注意補充。一方面可以補給孩子生長必需的能量和營養;另一方面,因為疾病也是導致孩子身高發育的關鍵因素,加之對氣候不敏感,很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微量元素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免疫能力,預防生病。
@骨科專家
每個年齡階層都有身體發育的節點,一般四歲過後孩子的身高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家長把握住這些節點,給孩子補充必要的營養和體育鍛鍊會產生有益的變化。因為小學階段功課比較多,很多家長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捨棄了孩子的活動時間,這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有研究顯示,在運動中成長的孩子會比不運動的孩子高4~6釐米哦。家長也不要一味地讓孩子為了身高而運動,最好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在拉伸、跳躍運動中活躍筋骨,促進骨骼韌帶發育。
今天的幫媽課堂到這裡就要結束了,希望寶寶們吃嘛嘛香,身體棒棒,快樂的度過童年時光!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