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12月17日訊 近日,上海上港球員朱崢嶸在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表示,自己還有很多夢想沒有完成,現在再提文武崢嶸已經沒有意義,自己還想再踢中超,如果想在中超生存,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風格,變得再積極一點。
《新聞晨報》相關報導節選:
朱崢嶸的合同在12月的最後一天到期,但當上港在明年1月20日左右集結的時候,他還會跟隊訓練一段時間,讓主帥佩雷拉決定自己最終的去留。從本心來講,他不願意離開,「我當然是想回一隊,我們還有很多夢想沒有完成。」
但如果不能留下,他也不排斥去任何利於自身發展的平臺。「我們這兩年去看徐指導,他對我說的最多的就是,『要好好踢球啊,還是希望在電視機前看到你出現在中超賽場上的。』別人也都這麼說,希望我早日回到中超。我現在才30歲,這是一名球員最好的年紀,我真的還想踢中超。」
上港聯賽奪冠這晚,作為被俱樂部租借在外的一員,朱崢嶸也來到現場,並在當晚的朋友圈裡曬出了和昔日隊友們捧杯的照片。有相熟的人在下面留言,希望「文武崢嶸」再戰江湖,他默默地忽略了。
那些年裡,媒體和球迷把東亞三名前場球員稱作「文武崢嶸」,說的是呂文君、武磊和朱崢嶸。「我覺得現在再提『文武崢嶸』已經沒有意義了,」朱崢嶸說,「過氣了,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以前他在心裡還會和另外兩個比比,現在不會了。為什麼不比了?「為什麼還要比?」他笑了笑。
然而,看著兩個曾經和自己平起平坐的隊友,如今就這麼跑到前面去了,把自己遠遠甩在身後,這種失落感一定不是很好消化的。
他卻搖搖頭,說出了這句話:「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平起平坐過。徐指導當初招人就是以89、90年齡段為重點培養對象的,他就是為全運會、奧運會在培養人才。至於88年齡段的,只是附帶的。」不怨天,不尤人,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情緒的人。
朱崢嶸讓人驚訝之處,在於他身上的自我意識極其淡薄。在這名球員面對足球生涯裡那些大大小小的時刻所採取的決定中,你看不到多少大寫的「我」的痕跡。足球運動員通常都具有極強的個人意識,在進攻型球員中尤其普遍,但他是一個特例。他習慣了服從,也許就是從上島第一天,大家在操場上排隊聽根寶講話這一刻開始的。
2017年,距離他在東方綠舟一個人跑圈不久之後:「俱樂部一個電話打過來,跟我提了租借到東吳這事。我說要和家裡人商量商量,心裡肯定不是很想去。過兩天又來一個電話,做我思想工作。我想想還是要以大局為重,還是去了。」
那種感覺也談不上是失落,他強調,因為幾乎同一時期曾有中超球隊想邀他加盟,「這就說明我還是被認可的,所以用『失落』這個詞不太準確。」
「如果我當時去了中超球隊,發展肯定會比現在好一點。」朱崢嶸後來很多次想起曾經在電視劇裡看到的一句話,「人生不是等巴士,錯過一輛,十分鐘後還會再來一輛。」有些機會錯過了,也許就永遠不會再有下一個了。
這些年裡人們一直為他的命運唏噓,尤其是那些從東亞時期看他成長的媒體和球迷,他們感嘆那樣靈氣逼人的球員,因為踢了前腰——這個在中超被老外霸佔的位置,尤其又身在上港這種進攻火力過盛的球隊,以致被迫走上一條下滑的軌道。有人也提到,位置因素之外,他的球風偏軟、體能偏弱。
但他很清醒地看到自身真正的軟肋:「我是天秤座,非常典型的天秤座。也就是說,這個星座所有的特點我身上都有。」他想了想,「比如說遇到事情就會猶豫不決……這是我職業生涯到現在不太順的很大原因之一。當一個好的機會放在你面前,或者有重要的事情發生、需要你當機立斷採取決定時,我就因為糾結錯過了最佳的時機。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不止2017年初這一樁。」
僅外界所知的就有兩次:當年東亞還在踢中甲時,他拒絕了中超球隊薪水翻倍的合同;到了2014年中期又有過一次,當時機會已經很少的他在糾結很久之後選擇了留隊。然後就到了2017年,這次似乎更加離譜。一個職業球員,在中超和中乙之間選擇後者,這簡直讓人無法理解。他給出的解釋是,「不捨得離上海太遠。」
其實,是不捨得離開上港太遠。無論蘇州東吳還是之後的南通支雲,都是和上港有合作的俱樂部。「可能還是有情懷在裡面,畢竟當初和這幫兄弟一起拼上來,不捨得就這樣離開。」兩家俱樂部之間的這層合作關係,就像連接上港和朱崢嶸的一根脆弱的臍帶。一旦將這根臍帶切斷,他和上港之間就真的沒有聯繫了。那麼,他過去十多年的奮鬥和堅持,他所經歷的彷徨和掙扎,也都從自己的生命裡被抽離了。還會留下些什麼?「一片空白,毫無疑問。」
「我現在應該算處於職業生涯一個比較低的點了吧?但好像又不是很低。其實低還是低的,要怎麼說呢?」因為對自己天性中無處不在的糾結感到無奈,朱崢嶸一下子笑了出來,看上去就像一個不知憂患的男孩子。「就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覺,懂我意思嗎?」
大王記得,大約是在朱崢嶸去了蘇州東吳幾個月後,有一回聊天的時候他說,「我去了梅州,又來到東吳,以前一直以為去外地會不適應,覺得離開上海好像是一件不能想像的事,其實也不是這麼回事。」
他終於踢上了每周一場有規律的足球,對於球員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他們需要有規律地踢比賽,保證自己的競技狀態。同時,給自己注入一種安全感,「就是篤定自己被需要。」
今年在南通支雲,朱崢嶸為球隊攻入11球,貢獻5個助攻,幫助他們衝上了中甲。在當地球迷裡,他贏得了「南通球王」的稱號。「我很開心,有球踢就是開心的事。作為球員,哪怕在中超,如果沒有球踢,就沒有鍛鍊價值,沒有參與感。」他說,「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需要有個平臺,能一直踢,這樣精神狀態也會好很多。」
他相信,如果能保證頻繁踢比賽,競技狀態就不一定會比在中超常年坐板凳差。其實對於中國球員而言,從中乙到中超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大。最好的例子,似乎就是南通支雲在今年的足協杯主場逆轉淘汰申花,以及去年蘇州東吳在足協杯將上港拖入點球大戰,踢了17輪,才被上港勉強贏下。兩場比賽都是全華班之間的較量。南通淘汰申花的比賽,他踢滿全場;和上港那場,他因為迴避沒有出場。
眼下朱崢嶸所面臨的難題是:如果要在上港生存下來,他唯一的選擇是轉型成為一名後腰。相比擠塞的前場,這個位置還有競爭空間。「(轉型)是很難,但不是不可能。」朱崢嶸說,「我覺得現在還來得及,如果我想在中超生存,就必須要改變自己的風格。變得再積極一點……」
為此,這個冬天當大多數球員都在海外度假的時候,他一個人在健身房練體能。他想,過去這些年外面不是都說自己體能不好嘛,外教對他不感冒主要不也是因為他身體吃虧不善拼搶嘛,那他就盡一切可能先把體能練好。「現在我所能掌控的事情不多,但這至少是一件。」
同時,他還在等待足協新政的出臺。「我今年之所以沒留在上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U23。但政策每年都在變,說不定什麼時候沒有U23了,我就能回去了。」
(編輯:給大家拜個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