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邁爾彩色作品首現 揭秘身世令人唏噓

2021-01-09 蜂鳥網

  2011年,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在芝加哥文化中心(Chicago Cultural Center)舉辦了在她去世後的首個展覽,她的黑白中畫幅正方形照片備受世人喜愛,但直到現在,她的彩色照片仍然是個謎。

  薇薇安·邁爾的攝影作品展也成為了芝加哥文化中心開展以來參觀人次最多的一個展覽。人們大多都知道,薇薇安的作品是由前房地產開發商約翰·馬盧夫(John Maloof)發現的——馬盧夫在四年前的一次拍賣會上僅花了380美元就買下了她的一整套底片。實際上,他當時並沒有想到過,他即將發掘出一個完全沒被發掘的天賦凜然的攝影藝術家。處於對薇薇安的背景與生活狀態的好奇,馬盧夫隨後又積累了更多的關於薇薇安的資料,衝洗了大量封存的未衝洗的黑白膠片。


Vivian Maier, Chicago, 1962 


Vivian Maier, unknown location and date

  芝加哥的那次展覽,迅速將薇薇安的作品滲透到藝術界和主流文化的意識中,甚至包括2014年奧斯卡提名的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Finding Vivian Maier)。馬洛夫點燃了邁爾的名聲,並擁有了她的大部分資料。但是他還沒有衝洗過她的彩色膠捲,其中有700卷未衝洗的膠捲和40000張Ektachrome反轉片,大部分都是在她生命的最後30年裡拍攝的,通常被認為是她最神秘的時期。


Vivian Maier, Chicagoland, 1975

  未能第一時間著手處理彩色膠片,主要是由於一些關於版權的法律糾紛,直到2016年才得以調解。這些膠片將出現在她的首個彩色攝影畫冊:《薇薇安·邁爾:色彩作品》(Vivian Maier: The Color Work,2018)中。看著這些照片,我們得以縱觀她工作和生活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包括,她的作品受到了誰的影響,有哪些原因使得她改變了攝影風格,她是如何選擇拍攝對象的,以及她個人生活是否影響了她的創作等等。


Vivian Maier, unknown location and date 


Vivian Maier, unknown location, May 1958

  圖書的策劃人科林·韋斯特貝克(Colin Westerbeck)在《彩色作品》的前言中斷言,薇薇安不是「原創者」——也就是說,雖然她有天賦,但她的作品並不是在與主流攝影隔絕的「真空」中進行創作的。因為根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邁爾保存了很多自己的物品,根據一些票根顯示,當她住在紐約時,她曾參觀了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兩個重要攝影展覽:1952年的「五位法國攝影師」展覽,展出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拉薩、羅伯特·多尼奧、威利·羅尼斯和伊茲(Henri Cartier-Bresson,Brassaï,Robert Doisneau,Willy Ronis,Izis)的作品;還包括1955年的轟動一時的《人類一家》(The Family of Men,她看了兩遍)展覽。在那裡,她或許可以看到像羅伯特·弗蘭克和海倫·萊維特(Robert Frank,Helen Levitt)這樣的攝影師的作品。


Vivian Maier, Chicagoland, 1972

  她也可能參觀過另一場具有代表性的MoMA攝影展——1972年黛安·阿勃絲(Diane Arbus)在世界範圍內轟動一時的回顧展。韋斯特貝克在《彩色作品》中寫道,能夠明顯看到她的作品深受黛安·阿勃絲的啟發。

  在《色彩作品》一書中,我們也能看到薇薇安從祿來中畫幅雙反相機過渡到35毫米相機的過程。目前還不清楚何以令她改變了拍攝方式,但這一改變確實改變了她的街頭攝影風格。由於祿來雙反相機採用腰平取景,而35mm相機當然是要放在臉的前面取景,因而在畫面中加入了更多相機的存在感。雖然我們能感受的到,薇薇安喜歡儘可能地隱形,所以轉變為35mm相機成為了不尋常的選擇,儘管我們可以在她的自拍中看到相機的身影。


Vivian Maier, Self-portrait, 1975

  很顯然,在當時,薇薇安更喜歡黑白膠捲,因為相比之下,同時期她拍攝的彩色膠捲數量相對較少,而且早期柯達膠捲感光度很低,使用起來更有難度。考慮到這一點,很奇怪她為何仍然拍攝了這麼多照片。看著這些照片,她似乎在嘗試著理解35毫米的風格:在她的彩色作品中出現了此前沒有的模糊和抖動,雖然她的目的可能是純粹的好奇心。但是無論她正在拍什麼,她都能看到她身上招牌的「黑暗」,無論是夏令營裡男孩子們冷酷的目光,還是在粉紅色的垃圾桶裡挖掘的婦女,或是在綠色的垃圾桶裡一隻孤獨的手套。


Vivian Maier, Self-portrait, Chicagoland, October 1975


Vivian Maier, Self-portrait, Chicago, February 1976

  雖然疑惑重重,但並不代表薇薇安未曾相信自己是個好攝影師。有消息曾透露,她曾聯繫過法國一家照片印刷公司,製作過她的一些照片,並且當時她很可能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作品集。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她20歲的時候,那是她已經在紐約生活了。但或許,資金問題甚至是健康問題使得她望而卻步。正如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中所推測的,在她30年的創作時間裡,至少有一段時間,薇薇安曾經一度失業並無家可歸,並且正在與心理健康問題作鬥爭,她可能沒有錢或空間用於衝洗和放大照片,甚至沒有錢繼續拍攝下去,直到馬盧夫發現了她的作品。


Vivian Maier, New York city, 1959

  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導致薇薇安的作品都沉浸在悲傷中。邁爾確實經歷過流離失所:小時候,她和母親從紐約搬回法國的一個小村莊,同時她的父親拋棄了他們的家庭;在她20多歲的時候,她又回到了紐約。而在她晚年時,她可能與上文提到的精神疾病鬥爭。這一切都在包括那些彩色作品在內的畫面意像中得以表達,包括她晚年作品中明顯的憂鬱感。

相關焦點

  • 薇薇安·邁爾:就是熱愛攝影,街頭的孤獨
    關於這個什麼的皮箱,他僅僅只獲得了與之有關聯的一個人的名字,薇薇安·邁爾。 當打開皮箱之後,裡面是大量未衝洗的底片。約翰在衝洗出這些底片之後,他震驚了。 這些照片可以說是出於大師級別的攝影作品。這是從未有過的巨大發現!
  • 從神秘保姆到傳奇攝影師,說不盡的薇薇安·邁爾
    此時,薇薇安·邁爾剛剛在法國拍賣掉她所繼承的農場,帶著她法國之旅的攝影作品——也是她目前已知最早的作品,回到紐約。迎接她的是一個攝影藝術全面勃興的時代。© Vivian Maier薇薇安·邁爾是誰?一個無名之輩帶著她上乘的作品橫空出世。她兼備慧眼與悟性。悟透人生,理解攝影,讀懂街頭。這絕非平常事。
  • 我的夢也是彩色的- 威廉·埃格爾斯頓
    我的夢也是彩色的- 威廉·埃格爾斯頓 2020-05-28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尋找薇薇安·邁爾》:平靜推翻世界的鄉村詩人
    無意中看到一部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講述上世紀一個生前並不為人所知的女攝影師,在去世後被發掘出寶藏一樣的作品。她生前從未正式發表過她的作品,直到她去世,她仍然還有數百卷未衝洗的膠捲和近十萬張底片。
  • 「新彩色攝影」先驅威廉·埃格爾斯頓:捕捉彩色的孤寂與疏離
    1939年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的威廉·埃格爾斯頓,是最早染指彩色攝影而成為「新彩色攝影」的領軍人物。在他之前,不乏以彩色攝影這個表現形式來進行攝影探索的攝影家,但他們用色彩表現的是自我而不是現實世界。埃格爾斯頓的作品並不是對色彩本身有興趣,而是對「有色彩的世界本身」有興趣。
  • 這些星座配對的愛情令人唏噓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配對的愛情令人唏噓呢? 白羊座   白羊座vs摩羯座:家人反對  白羊座跟摩羯座遇到的最大阻礙就是家人反對,雖然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一向都是特別的好,但是每次父母出現,兩個人就要吵架了。
  • 背生「駝峰」頭頂「兔耳」這頭怪牛明後天來青揭秘身世
    背生「駝峰」頭頂「兔耳」這頭怪牛明後天來青揭秘身世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1.02 星期四 明後天,這頭變異牛將被運到青島,並邀請相關的專家來揭開它的身世。 □記者 田璐目擊 它像只巨型「寵物兔」    「如果單從面部看,它更像一隻寵物兔子。 」張雙歌趕到孫先生家中見到這頭怪牛說,「它的個頭大約1.5米,從後面遠遠地看和其他的牛沒有什麼兩樣。可當它一轉過頭來,我們大傢伙都笑了,簡直就是一隻大兔子。
  • 彩色攝影之父——威廉·埃格爾斯頓
    60年代,當老一輩的攝影領軍人物如Edward Steichen和Walker Evans皆宣稱彩色攝影粗鄙低俗時,一群勇於革新的攝影師開始了彩色攝影的嘗試,他們用改良的技術大膽實踐,其中包括 William Christenberry 與William Eggleston。對藝術家來說,與一套嶄新的技術形式抗爭的機會,以及在幾乎沒有先例的情況下探索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媒介都是一次令人興奮不已的冒險。
  • 她是歷史上頭號女間諜,利用美色滅一國,結局令人唏噓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有著「沉魚」之稱的西施,她被譽為四大美女之首,利用美色滅一國,結局卻令人惋惜。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中年代最為久遠的一位。於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薴蘿村,西施並不是什麼大家閨秀,相反西施的家境十分的貧寒,早年常常隨母親浣紗,所以又被「浣紗女」。西施雖然出生不好,但是卻天生麗質,氣質出眾,十分的貌美。
  • 印度現彩色巨型松鼠,有點驚豔!(多圖)
    (以上圖片均為資料圖,圖源:環球網 考希克維賈揚攝)原題:印度現彩色巨型松鼠 體型是正常松鼠的兩倍大
  • 兩世歡風眠晚是誰的女兒 風眠晚真實身世父母親身份揭秘
    兩世歡風眠晚是誰的女兒 風眠晚真實身世父母親身份揭秘  《兩世歡》風眠晚是已故大將軍的女兒,原清離的姐姐。風晚眠也是真正的原家大小姐,卻在剛出生時被知夏姑姑偷走,自此與家人分隔兩地。
  • Bulgari經典作品欣賞:海藍寶石、彩色藍寶石配鑽石項鍊
    今天小南帶大家欣賞一件Bulgari在2014年的巴黎古董雙年展上發布的作品——海藍寶石、彩色藍寶石配鑽石鉑金項鍊,是以層次豐富的藍色調寶石搭配小顆鑽石,呈現如瀑布般傾瀉而下的水流,僅寶石的鑲嵌及製作過程就長達一年。
  • 《永遠的君主》大結局,露娜被她收養,具瑞憐結局令人唏噓!
    所以說具瑞憐的結局讓人唏噓,我們來看一看這兩個人具體的故事。小時候的露娜依舊是一個孤兒,為了生存,她在市場中偷錢。這一次她遇到了一個好心人,就是具瑞憐的媽媽,她不僅給了露娜錢還請露娜吃飯,並且給了露娜一個溫暖的家庭,她給露娜起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具瑞景(但是為了方便大家記憶,下文中我們依舊會稱她為露娜)。
  • 《歡樂頌》包奕凡第幾集出場 包子驚人身世曝光
    《歡樂頌》包奕凡第幾集出場 包子驚人身世曝光時間:2016-05-01 13:44   來源:七月網綜合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歡樂頌》包奕凡第幾集出場 包子驚人身世曝光 《歡樂頌》楊爍飾演的包奕凡引發了網友的關注,作為劇中的神秘男神,很多人好奇這個角色會有哪些看點呢?
  • 色彩革命 富士施樂SLED彩色印表機首測
    富士施樂在節能環保方面則做出了突出貢獻,彩色噴蠟改善了雷射列印設備在耗材方面對環境的汙染,而彩色SLED技術又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擁有強大技術實力的富士施樂在2008年4月份發布了基於這兩類類彩色列印技術的產品,以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為彩色列印市場的飛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美術生的「神操作」:當考試時間不夠了,作品就像「妖怪現原形」
    考生為了完成作品就只能集中生智,留下一半再畫另一半了。在真實的美術考試中,像這樣「一半一半」的作品還有很多,每一幅都讓閱卷老師又哭又笑,看看哪一幅能戳中你的笑點?美術生的「神操作」:當考試時間不夠了,作品就像「妖怪現原形」第一幅:乍一看以為是三毛,除了一個鼻子非常生動形象,其他的眼睛、嘴巴、耳朵、頭髮都很潦草,一看就是沒來得及畫完,看上去就像西遊記裡的妖怪現原形。第二幅:這張作品跟上一張有異曲同工之妙,上一張是只畫了鼻子,這個只是畫出了眼睛,另外一個眼睛話的嚇人,更像妖怪現原形了。
  • 10首小提琴經典作品,學音樂的孩子必聽!
    因為小提琴極強的表現力,使得作曲家們大多都非常青睞於小提琴作品的創作,因此小提琴作品的產量十分豐富。小提琴作品在古典音樂中的分量之重,經典作品也是數不勝數。
  • 民國第一奇女子,委身嫁給63歲黑幫大佬,往年生活令人唏噓不已
    民國第一奇女子,委身嫁給63歲黑幫大佬,往年生活令人唏噓不已文/號外學琴 圖/網絡小編之前分享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京劇名伶孟小冬的愛情故事,也提到了孟小冬其實還和杜月笙之間也有一段曠世奇戀,今天小編就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孟小冬和杜月笙之間的故事。
  • 門羅作品的翻譯出版熱初現 早期譯者祝賀其得獎
    門羅作品的翻譯出版熱初現 早期譯者祝賀其得獎   著名翻譯家李文俊是門羅作品首個中譯本《逃離》的譯者。
  • 58歲葉倩文近況曝光,直播僅有數百人觀看,昔日歌后處境令人唏噓
    58歲葉倩文近況曝光,直播僅有數百人觀看,昔日歌后處境令人唏噓近日,歌手葉倩文在社交平臺上開啟了直播,與粉絲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自身的狀況。如今的葉倩文已經58歲了,她身穿白色深v短袖頭戴鴨舌帽,她雖是有著妝容,但也難掩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