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在畫中看起來很相似、容易混淆

2021-01-09 金投網

了解過明清人物畫的人也許會有這樣的感覺:總覺得畫中的古人看起來很相似,每幅畫給人留下的印象都不夠深刻,很容易混淆。這是為什麼呢?

從美術史的發展角度來思考,再對比中西方人物畫藝術或許更好理解這個問題。

中國人物畫的發展

華夏藝術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在不斷發展中,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產生要早於其他中國畫種類, 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燦爛之筆,記錄了文化發展的重要痕跡。

追溯歷史,人物畫很早便萌發開來,古籍上最早記載的人物畫是先秦時期的壁畫。《孔子家語·觀周》中記載了這些壁畫的內容:「孔子觀乎明堂,睹四門牖,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戒焉。」但可惜考古學家們沒找到這幅壁畫,缺乏實物佐證。

那麼,現存最早的人物畫是什麼時候的呢?

現存最早的人物畫是長沙楚墓先後出土兩幅旌幡帛畫:1937年於長沙子彈庫一號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帛畫》和1949年於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兩幅作品為我們展現了戰國時期人物繪畫的風貌。

《人物御龍帛畫》中描繪了一位側身直立佩劍御龍的男子,飄帶隨風拂動,表現了其軒昂自若的風度和出行的動感。《人物龍鳳帛畫》則描繪了一位側身直立,雙手合十祈禱的貴族婦人,腰身纖細的她身著長袖寬袍,挽著長發、神態虔誠。兩幅帛畫在風格上比較統一,繪畫技法相對簡單,作品均以墨線立骨,少數幾種顏色平塗後略加暈染。構圖上,人物均位於畫面的中心位置,形象精簡,面部著重描繪,具有肖像畫的早期特徵。

敘事性增強 細節豐富

在藝術空前繁榮的魏晉時期,人物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敘事性越來越強,此時出現了一幅曠世精品,那就是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洛神賦圖》,畫面描繪了曹植與洛水女神之間的愛情故事,終因人神道之殊途,不得已而分離。畫面以連環畫的形式描繪,畫面中主人公反覆出現,洛神的形象刻畫得十分精彩,不僅描繪出她婀娜優雅的身姿,而且通過對人物面部神態的仔細描繪,表現出其欲來回往返的矛盾心理。

至於唐代,各類藝術文化發展不斷繁榮,人物畫不僅保持了魏晉時期的敘事性,更是在人物細節刻畫上取得了大突破。宮廷畫家閻立本的繪畫作品《步輦圖》是唐代人物畫的代表作,畫作線條剛勁有力,設色典雅穩重,人物神態刻畫生動,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畫作中,唐太宗威嚴且慈祥,氣宇出眾,身材壯大,盤膝坐於步輦之上,表現出了君主的氣度。祿東贊身穿吐蕃特色的民族服飾,窄袖且飾有花團紋樣,拱手以禮朝見唐太宗。繪畫描摹了唐太宗與吐蕃使者祿東贊見面的場景,也從側面反映了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

雖然有此佳作,但唐代仍然不是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的黃金時期,五代才是。五代的人物畫技藝高超,畫面輝煌精緻。例如,宮廷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全幅長卷分為五段,分別是聽樂、賞舞、休息、演奏、散宴。整幅畫面如同連環畫,每段彼此關聯,又形成獨立的章節,使全卷統一宏大。此畫是畫家受南唐後主李煜之命,夜晚來到韓熙載家,通過目識心記竊畫韓府舉辦家宴的全過程。因而,該作品也被稱為「間諜畫」。

畫面中最出彩的部分在於畫家不但畫出了整個夜宴的場景,而且也表現出了夜宴期間韓熙載始終處於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的狀態,其實韓熙載本就借這种放蕩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掩飾躲避政治危機的目的,借消沉之態來自保,但其內心確實是苦悶的,畫家通過一幅畫表達了諸多「內心戲」。也能說明畫家刻畫人物形象的「傳神」筆力,將人物描繪得如此生動形象。

南宋時期又開啟了人物畫的不同風格與種類,畫法由設色轉向水墨,豐富了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如南宋畫家梁楷,自號「梁瘋子」,表現其不受羈絆、 自由的個性。他的名作《潑墨仙人圖》,寥寥幾筆描繪仙貌, 仙人身著寬袍大袖,醉步憨態可掬,畫家以精簡的筆墨、極具概括的藝術技法,將仙人的形象表達得栩栩如生。梁楷的藝術創作借酒助興,酒酣意發,無拘無束,正是最真實的自我寫照。此時畫家對神似的追求到了極致,人體比例關係已經無關緊要,五官的扭曲堆擠反而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氣質。與此同時期的西方,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的喬託·迪·邦多納,以一種簡潔、純真、樸素並有力量的方式,探索著縝密縱深的空間視角。喬託的《哀悼基督》與梁楷的《潑墨仙人圖》作為創作時間較為接近的宗教題材作品,因為古代中國對「神似」的要求比「形似」更高,兩幅畫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到了元代,因社會政治和審美潮流的影響,山水畫和花鳥畫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人物畫。

人物畫發展的不同時期都具有獨特的時代文化,為我們展現了豐富的藝術文化。

跨過大洋彼岸,遙望此時的西方人物畫發展狀況,卻籠罩在一片黑色的陰霾中。西方黑暗的中世紀(476年至1453年)直到中國的明代才結束,十幾個世紀間,中國人物畫的繪畫和理論水平都遠遠領先於西方世界。

直到文藝復興的出現,一切出現了反轉。

西方反超東方

美術領域的起伏消長、傳承變異與社會的變化密切相關,新的文化思想與審美取向以及日趨頻繁的中西文化交流更成為畫作風格的推陳出新、題材內容的變遷的推動力。

黑暗的中世紀以後,西方迎來了人物畫發展迅猛的文藝復興時期,也誕生了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多位藝術大師,到17世紀荷蘭偉大的畫家倫勃朗創作時,光的運用,讓西方人物畫顯得更加逼真,強烈而生動的「明暗對比,空間透視效果」讓西方油畫真正進入「現實主義」時代,使油畫的真實形象成為現實。此時的人物畫從寫實性和藝術性都開始逐步超越中國人物畫。

回望此時的中國,已是明清時期,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的末期,社會基礎與社會制度的變化影響了人物畫的變革。統治階層在內憂外患中不斷受到挑戰,資本主義萌芽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事物開始誕生,故而明清兩代的人物畫在整體沉寂停滯中也呈現了進步與發展。

明清人物畫家隨著國門主動或被動地打開,傳統的東方畫家們也接觸到了西方繪畫技法,他們逐步讓人物畫變得立體起來,明清時期稱這種繪畫技法為「凹凸法」。以明代畫家曾鯨為例,他吸取西畫講求解剖結構和立體效果的長處,堅持以傳統國畫筆墨為主要的造型手段,並加以淡墨烘染面部的凹凸,層層暈染,表達自己對立體的理解。這種用墨染出人面,以凹凸法繪製的人物小照及行樂圖流行一時。他還曾用這中西結合的方法為董其昌、陳繼儒、項子京、王時敏等名人畫過肖像。

但中國畫肖像的寫實性始終不及油畫肖像,甚至因為明清畫家套用「凹凸法」和當時審美的一致性而使得畫面中的人物顯得極其相似。我們可以以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清代畫家胡淦的名作《吳中七老圖》為例來管中窺豹。畫中呈現了七位蘇州縉紳名士,從畫面來看,人物以細線勾勒人物輪廓,面部用白色和赭石色暈染,營造出立體效果。衣紋用白描手法表現,無暈染,線條工整流暢,較為圓潤。

畫面雖然已經很精美,五官也經過了細緻的刻畫,但古代中國自周代就開始強調的禮法,連日常穿衣戴帽都賦予了各種意義,畫面中七位蘇州縉紳名士都穿了白衣長衫象徵自己的文人氣質,古代人物畫對衣服的描繪甚至比對五官的描繪更重視。吳中七老對服飾審美的一致性讓畫面乍一看還是有一種一個人重複出現了七次的錯覺。

清晚期,同時代的西方畫家之寫實技能甚至已經比不甚成熟的照相機還要高超。他們甚至已經不滿足於超寫實技法帶來的榮譽,反而開始追求對生活的藝術再現。故而出現了馬奈、莫奈、雷諾瓦、德加、西斯萊、畢沙羅、梵谷、畢卡索等諸多功底紮實、風格各異、享譽全球的藝術大師,明清人物畫家的藝術表現力相較之下就遜色了許多。

中國畫追求神似而非形似

也許唐宋時期的藝術還各有特色,但對於明清藝術,這似乎成了一個通病,為什麼與明清兩朝同時期的西方人物畫看起來比中國人物畫更具有獨特風格且風姿各異,更能刻畫出人物的不同外貌和精神特質呢?

是哪些原因導致傳統人物畫形成了固定套路,寫實感比較低,看起來相似感較高呢?

從創作技法上講,國畫講究境界,國畫理論對神似的要求高於形似。中國人物畫家顧愷之的「以形寫神」論對人物畫的影響很大,「以形寫神」指明畫家在反映客觀現實時,首先應追求內在的精神本質的酷似,其次才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這個藝術處理辦法對國畫的寫實感有一定影響。

在中國畫的畫家還是個學徒時,聽得最多的話,也許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了。這是中國畫家的「武林秘籍」。當他們在日常繪畫時,非常注重主觀情緒和意識的抒發,不是很注重「真實感」,形成「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的現象。傳統人物畫,基本上不重視惟妙惟肖地完全刻摩出一個人的「形」體,因為畫家們認為「神似」遠比「形似」高級。

相傳唐代名將郭子儀曾請當朝兩大名畫家韓幹與周昉為他的女婿趙縱畫像。畫成,大家都覺得不錯,郭子儀也覺得都是名家手筆,便張掛在家中,想比較哪一幅更好。有一天,他的女兒回家,郭子儀就問她二畫優劣。他女兒端詳一番,即說後畫好。理由是,前畫只是「像」,「空得趙郎狀貌」,而後畫卻能兼得趙郎的「性情言笑之姿」。可見,當時人們也更欣賞神似,而非只追求形似。

對於中國畫家而言,繪畫是創造性的藝術,不是為了復原,更不是為了謀生。在他們看來,無論畫什麼,一心追求形似,就還是「匠」的層面,他們很傲嬌,也很不屑拘泥於「形似」。

另外,傳統國畫在構圖上不拘泥於焦點透視的束縛, 靈活自由,多採用散點透視法,使視野更加寬闊,衝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中國畫講究通過筆墨情趣抒發畫家個人情感,古往今來大多崇尚「似與不似之間」的層次。在構圖時,畫家喜愛留白,除少量肖像畫外,人物往往只是畫面中一小部分,運用墨色互補和用筆多變,達到虛實相生的畫面效果,給欣賞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反觀西方繪畫,自文藝復興以後,大多以解剖學和透視法等科學的理論基礎指導著繪畫,「形似」是西方畫家的基本功。後來甚至通過暗箱來更細緻地觀察事物,「精益求精」「像益求像」。

創作手段造就畫風

中國古代繪畫經過幾千年的洗禮依然傳承使用毛筆和宣紙或絹布作畫,作畫顏料以水墨為媒,毛筆的頭尖而圓潤,靈活多變,使得畫者偏重線條發展。而線條的劣勢便是難以產生足夠立體感,無法將人物面部特徵表現出來,所以要畫得像比較難。

筆墨一旦落在宣紙上,便沒有塗改的可能性,繪畫材料的特殊性提升了繪畫技術的難度,讓畫家在造型時不能修改。

在造型時,傳統畫家大多是在仔細觀察繪畫對象的容貌後,結合對方的要求或自己的主觀想法再回畫院或書房繪製在宣紙上,繪製完成後再將畫與詩、書、印結合起來,增加畫面的意境。

西方人物畫更注重寫生,他們會為了腦海中的一個構思,主動聘請模特,邀請模特長時間地保持一個姿勢,好讓他們仔細觀察。即便是為僱主繪製肖像畫,他們也一定會要求僱主充當模特。

繪畫時,以扁平的油畫筆及油畫布或木板作畫,作畫顏料以油彩為媒, 一直沿用至今。他們運用更豐富的繪畫材料,將油彩在畫布上層層推進,反覆修改,細細推敲,表現客觀物象的真實狀態或是獨特的藝術形象。

達·文西、拉斐爾、門採爾、倫勃朗等畫家在表現人物時,用輔助線精確定位五官的位置,仔細尋找每一個模特的細微差別。素描大師門採爾力求多方面反映現實生活,其造型嚴謹、解剖明確、筆法剛勁、生動自如,繪製人像時會著重表現人物的頭部,構圖飽滿,刻畫精確細膩,影響了很多後世畫家。

可見,由於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和歷史進程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中西人物繪畫各具特色,既有繪畫理念的差異,也有繪畫風格的不同。中國古人在不斷探索如何用丹青體現出更「神似」的人,西方畫家卻在畫布上通過科學的解剖學和透視學的探索,把「形似」當作最紮實的基本功。致使西方肖像看起來比中國傳統肖像「更像」。

在這個信息化建設迅速的時代,在這個中西方藝術互通的時代,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中西繪畫也走向融合之路。徐悲鴻等人留法歸來後,嘗試將西方繪畫技術與中國繪畫手法融會貫通。他們也用國畫畫出了更為寫實的人物像,兼具西方繪畫中的透視和明暗關係。而在徐悲鴻第二次入主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微博)前身)之後也開始力主教學方法的改革。

未來,人物畫將怎麼發展?畫家蔣兆和曾說:「不摹古人,不學時尚,面向生活,融合中西。」這不僅是藝術隨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藝術進步的必經之路。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解析四柱命理中初學者為什麼很容易把月令旺衰混淆?
    八字中與強弱,很多古人都是當作同義來處理的,並不加以區別,此時理論雖然精妙,但是很多初學者症往會將兩者混淆。在《子平真詮》中就有:「得時不旺,失時不衰之說,讓很多不曾將兩者分開考慮的人一頭霧水。現在特別對此進行說明。旺衰與強弱產生的根源不同。
  • 說說聖鬥士中那些長相相似的人物 確定不是一個媽生的?
    任何一部漫畫作品其人物的畫風大多都是一成不變的,所以一部作品中人物之間出現撞臉的情況在所難免,就連聖鬥士這樣的經典作品也不例外,長相相似的撞臉人物不在少數,本次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外貌相似容易讓人混淆的幾位角色吧。
  • 「朱雀」和「鳳凰」是如何產生,為何「朱雀」與「鳳凰」常被混淆
    二、古人各種常見的動物的特點雜糅在一起,為我們帶來了鳳凰鳥類中最尊貴的代表,《禽經》中對於鳳凰有過這樣的記載;「鳥之屬三百六十,鳳為之長。」三百六十中的鳥類之中鳳凰是其中當之無愧的王者。提及鳳凰的形象,人們往往會想到一隻五彩斑斕張開雙翅的神鳥。對於鳳凰的記載中往往有這樣的描述,鳳凰的聲音迷人動聽,就好像樂器笙簫發出的聲音一樣。
  • 汽車3對符號很像的警示燈,易混淆,但混淆可能使發動機報廢
    除了手剎燈、安全帶指示燈外,其他警示燈在汽車自檢過程中都會陸續熄滅,隨後可以正常啟動,也不會再有任何警示燈亮起,這就說明車況是正常的。有些朋友平常直接啟動,從不自檢,雖說多數情況下並無問題,如果一旦汽車出現故障,忽略汽車自檢步驟,就很可能因發現問題晚而使汽車承受更多損害。如因機油缺失,機油液位燈會亮起,這就說明需要添加機油了,及時發現了問題,就不至於讓發動機受損。
  • 為什麼有些翡翠戒指看起來相似,珍貴程度卻不一樣?快來看看吧!
    翡翠是玉石之王,深受人們喜愛,而翡翠戒指作為東西方技術的極致集合體,擁有美麗的外觀和高雅的氣質,更是深受人們追捧,然而明明看起來相似的翡翠戒指價格卻差別很大,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揭秘。1.
  • 中國有兩座名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我們將要給你講的這兩座山,中國有兩座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卻很容易混淆。究竟是哪兩座山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02二:相距1000公裡,很容易混淆因為讀音相同,所以,琅琊山與狼牙山,很容易混淆,之前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話說有一年,我在河北過年,過完春節之後,我對朋友說:馬上要到正月初九了,我準備去琅琊山一趟。
  • 最容易混淆的幾組車標
    車標相似有時候會讓我們記憶混淆,尤其是對於車並不熟悉的,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幾個車標比較相似的,一起來看看吧。一個是福特、一個是開瑞小客車。有網友說,開瑞標誌與福特標誌差咱們到時換也不錯,買車換標已經是種常態,不過不要被警察叔叔抓住喔。蘭博基尼和長安金牛。
  • 強勢科普:古人的壽命為什麼這麼短?皇子們為什麼容易早夭?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唐朝詩人杜甫在《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中提到的,意思是自古以來能活到70的人寥寥無幾,這樣的壽命指標和我們現代人天壤之別,2018年一項指標顯示,中國人平均壽命高達76.55歲!據學者林萬孝的《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中統計,我國古代人平均壽命: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這乍一看古人的平均壽命短到和貓狗相差無幾!
  • 伏羲為什麼畫八卦?孔子在《周易 說卦》中的解說是否成立?
    我們已經在前面幾篇文章中,講到伏羲創作了卜筮用的八卦,周文王又把用於卜筮的八卦和六十四卦,演變成了文化思想的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這是人類文明史上非常偉大的一次進步。 我們在《周易的「易更三聖」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易更三聖」》一文中,已經講過伏羲創作八卦的目的就是為了卜筮。
  • 在中國有兩座讀音相同的名山,很容易混淆
    例如下面要講的這兩座山,中國有兩座山讀音相同,相距1000公裡,但很容易混淆。那兩座山到底是什麼?以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讀音相同的兩座著名的山峰。假如有誰告訴你,他想去lángyáshān,你知道他想去那裡,到底是哪座山嗎?河北保定的朋友,肯定會說:這不就是易縣西邊那座狼牙山嗎?人所共知的狼牙山五壯士啊!
  • 石問之:《紅樓夢》中部分因字形和讀音相似而訛傳的文字
    程高本中,此句話為「皆得親名達部」,增加了一個毫無實際意義的「得」字,照樣是語不成句。 本人推斷,甲戌本的文字應是本來的文字。己卯本和庚辰本等版本的母本上,應該是把「報」誤抄為「親」,蓋此二字之繁體字在結構上非常相似:「報」與「親」,如果再碰上墨汁發散、紙張破碎之類的巧合因素,手抄本就容易發生混淆。
  • 中國跟西方的古人,為什麼都崇尚自然?
    就是結合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讓你體會古人的所思所想。古人有些愛好,跟我們今天有很不一樣,我們今天很多人喜歡大城市,喜歡汽車,喜歡高樓,似乎離天然的東西比較遠。你可能好奇:古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觀念?我們先進入一個哲學命題,學習《道德經》裡的一段話。語句很簡單,只有短短四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古人如何迎新春?與很多老北京人有相似之處,「歲朝清供」曾是風潮
    明清時期,文人雅士開始大量創作以歲朝清供為題材的畫。清代,由於乾隆皇帝的推崇,掀起了畫「歲朝清供圖」的熱潮,這股風潮一直延續至民國。徐文治瓶花藝術中心「歲朝清供」展中,展出的「清供」瓶花。受訪者供圖對於古人來說,不管是擺放一些清供的實物,還是畫一幅歲朝清供圖,其寓意都是相通的,那就是通過這些花草器物來表達對於新年的祝福。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歲朝清供這種文化逐漸衰落。
  • 路上這些容易混淆的交通標誌,差點讓我送命
    為了讓其他人不再重蹈我的覆轍,特意整理了一些容易混淆的交通標誌,希望和大家共勉。  最低限速VS最高限速 藍色帶時速標誌表示最低限速,一般設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當車子進入前方道路後一定要大於等於這個時速,如果速度過低,就容易造成後車追尾事故
  • 畫粗眉最容易犯下的7種錯誤!看看你是不是也錯了!
    畫得好就變範兒,畫不好就會變蠟筆小新哦! 如果你也想要嘗試韓系粗眉,有7種常見的錯誤,是你應該要避免的~ 太粗! 畫韓系粗眉時,眉毛的顏色要記得和發色搭配,比發色還深的眉毛,容易在臉上太過搶戲。
  • 「畫蛇添足」為什麼畫的是蛇?而不是豬馬牛羊兔?
    無聊時,考證一下為什麼「畫蛇添足」是畫「蛇」,而不是豬馬牛羊驢魚蛐蛐蜣螂……該典故在《史記》和《戰國策》均有記載,《戰國策·齊策二》相對更詳細些,具體內容如下:這是一次祭祀,楚國有個人把祭祀時用過的一壺酒拿給手下人喝
  • 臥蠶妝怎麼畫?
    臥蠶妝怎麼畫?時間:2015-05-16 00:3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臥蠶」是什麼?臥蠶妝怎麼畫? - 臥蠶是什麼?沒有可以化妝畫出來嗎??怎麼畫?步驟是什麼? 臥蠶一般指眼苔
  • 容易混淆!NVIDIA經典計算卡系列Tesla要改名
    不過近日,據外媒報導, NVIDIA正在考慮放棄Tesla這個品牌,原因也顯而易見,特斯拉電動汽車這幾年的名氣越來越大,容易與Tesla計算卡產生混淆。 其實NVDIA早在去年就對此作出了改變, 去年其推出的Tesla T4卡已經被悄悄改名為NVIDIA T4 (英文官網,國內官網依然顯示Tesla T4)。
  • 27歲的譚松韻為何看起來那麼少女?原來全靠化妝中的小心機
    譚松韻為什麼快奔三了還能出演高中生角色?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譚松韻居然都已經27歲了。娛樂圈還有很多凍齡女神,比如陳意涵也是凍齡女神中的代表,這些女星看起來真是非常少女,不知道的肯定以為她們才18歲左右,那麼她們為什麼看起來會那麼少女,難道有什麼小心機嘛?
  • 如何畫好眉毛,畫好八字眉,看起來不「囧」
    很多小夥伴的眉毛畫好後,看起來像「八字」也就是後來說的囧字眉。小編也是深受其害,於是小編奮發圖強,學了十八班武藝,功夫不負有心人。眉毛畫好後,還有好多妹紙說「你今天話的眉毛真好看」哈哈。首先,準備好畫眉工具。工具包含:眉筆 眉刷 眉粉 眉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