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現場
上海觀復博物館上新啦!9月19日起,時和歲豐慶太平——館藏吉祥寓意器物特展將面向公眾開放,讓觀眾感受中國古代器物中的吉祥紋飾文化,並以此美好寓意特展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展出的展品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觀眾可通過這些文物,對中國的文化有深一層的了解。」馬未都說。本次特展選取的珍貴文物均為觀復博物館所藏,60多件展品分為物阜民豐、安居樂業、文武鼎盛、風帆遠揚、海晏河清五個單元。
無論從設計圖案,還是質量內涵,每件展品都是上佳之選,器物圖案多種多樣,皆有「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之美意。有借海水、飛燕、荷花紋飾來表達美好寓意的「海晏河清瓷板」,有通過百子嬰戲紋飾象徵人丁興旺、生活富足的筆筒,還有以熱鬧生活場景來表現人們安居樂業等器物。
銅胎畫琺瑯人物紋火鍋 清晚期
「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從這個網絡流行語中,就可以看出火鍋在年輕人心中的地位。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與今天的圓形火鍋不同,展出的清代銅胎畫琺瑯人物紋火鍋方形、銅胎,表面燒有畫琺瑯材質。裝飾設色清新,又能顯示出富貴華麗,紋飾變化多樣。馬未都介紹,方的火鍋有很強的方位感和限制,只能坐四個人。奢侈的外表可以看出就是為貴族所準備的。「涮是遊牧民族帶給我們的,雖然從烹飪方式上看是原始的方式,卻很實用、高效。乾隆舉辦的『千叟宴』就有火鍋,大家一起吃熱鬧。」他說。
漢字一字一音一義,有大量重音字,並賦予了文化的含義。清代嘉慶時期的粉彩瓜瓞(dié)連綿紋小罐,器身以粉彩滿繪,花卉、藤蔓、五色瓜果和蝴蝶紋飾,取其諧音,寓意「瓜瓞綿綿」。馬未都說:「瓜瓞綿綿,就是說生生不息。瓞指小瓜,瓜瓞綿綿的涵義為瓜始生時常小,但其蔓不絕,會逐漸長大,以比喻家族繁衍綿延不絕,家中子孫人丁興旺。一些美好的寓意通過帶有吉祥紋飾的器物去表達。」
粉彩瓜瓞連綿紋小罐 清嘉慶
青花海晏河清紋瓷板 清中期
同樣有諧音梗的還有青花海晏河清紋瓷板,這種稍大一些的正方形瓷板,上面有海水、飛燕、荷花紋飾等紋飾。「海晏河清」典出唐代詩人鄭錫的《日中有王子賦》,以大海風平浪靜,黃河由濁而清,比喻國泰民安、天下太平。從海浪、燕子、荷葉、青花中各取一字,利用諧音表達「海晏(燕)河(荷)清(青)」,既巧妙又貼切。
「人人如意祝爐香,為壽百千長。」如意,本是舊時民間用以搔癢的工具,後被人延用其意,成為稱心如意,寓意吉祥的象徵。
特展海報上的展品是一柄清代乾隆時期的紫檀柄百寶嵌白玉如意,尾部扇形玉飾上雕琢鵪鶉與谷穗,寓意「歲歲平安」。紫檀木柄以百寶嵌工藝鑲嵌佛八寶紋飾,按照順序為「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八寶間以螺鈿嵌有篆書「吉祥如意」四字。作為工藝美術品的如意,以清代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見。
以文物的原貌,傳遞歷史的溫度,折射我們的民族精神。在馬未都看來,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城市導致自生文化的丟失,加強現代城市的文化交流是重中之重,人們對於的文化需求和情感會日益加深,未來將成爆發式增長。
目前上海觀復博物館依然需要預約參觀,觀眾進館參觀需全程佩戴口罩。同時上海觀復博物館還開通了VR全景遊與微信導覽小程序等雲參觀服務,方便大家時時處處通過技術「走進」博物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