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2021-01-08 澎湃新聞
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松子

2016-01-24 19:50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十二生肖源於天文歷術,最遲在戰國時期產生,南北朝以後廣泛流行,如今。十二生肖和農曆紀年方式越來越得到世界範圍的認知,西方時尚大牌們紛紛迎合中國傳統早早推出帶有生肖猴元素的紀念款;在中國,一隻名為「康康」的3D吉祥物顛覆了猴子的形象。當我們對於這些融入現代設計的「猴」大跌眼鏡之時,不妨回望歷史,看看古代匠人們如何將傳統審美和文化融入「猴子」這一元素中。

南宋 佚名 「三元得祿」團扇(局部)

正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舉行的小型展「猴事:猴年特展」(Monkey Business: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Monkey),選取了中國不同時期、不同材質的猴子這一動物的不同寓意的描繪。

在自然界,猴子是唯一與人類同屬靈長目的動物。「靈長」意為「萬物之靈眾生之長」。猴子的智慧從造字中也可見一斑:

古文中原沒有「猴」字,以「候」用做觀望之意。然而,人類食物誘捕猴子時,猴總知有詐在樹上觀望許久,待人離開才下來取食。因此稱作「候」以後才加個犬旁來區別。

清 水晶雕雙猴紋鼻煙壺,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9.5×7×5.1 cm

「猴」在中國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相和豐富意涵,儘管有關生肖的最早已知記錄可以追溯到一世紀的東漢,但關於「猴」的記錄在春秋時期的《呂氏春秋》《淮南子》《吳越春秋》等古書中便有記可查。到唐代,印度文化帶來了「神猴」,為「猴」增添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唐 褐釉猴柄杯,8世紀

明代,歷經許多文人和藝人的加工創造,猴子愈加神通廣大。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吳承恩的《西遊記》,在這部小說中,吳承恩讓孫悟空幻化七十二變馳騁於山海之間,至此「孫猴」被演化為縱橫古今、名揚中外的「神猴」。到了清代常以「猴」諧音「侯」象徵爵位。由此,猴子成為了風俗畫上的常客:畫猴子騎在馬上或是猴子在馬上捅蜂窩以「蜂」諧音「封」比喻馬上封侯;猴子爬楓樹,並去夠樹上的卦印,即意「封官授印高官顯爵」。

清 青花「爵祿封侯」瓷盤,17世紀晚期-18世紀早期

「視覺雙關語」是中國傳統設計語言之一,在中國文化中,猴子不單是一種生肖動物,也和靈敏、仁愛、瑞祥、如意聯繫在一起。

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制,拜相封侯(猴)是傳統儒家的人生目標和價值取向。「猴」便成為人們心目中吉瑞美好事物的象徵。在這個瓷盤中,猴、蜂、喜鵲、鹿的組合,諧音「爵祿封侯」。

清中期 玉雕雙猴戲桃,18世紀,8.7cm×10.2 cm×5.5 cm

清乾隆 青玉雕十二生肖,18世紀,5.7×4.4 cm

在中國,十二生肖是流行的裝飾圖案,並被演化運用到生活中,在不同媒介上得以呈現。

這一套由淺綠色翡翠製成的十二生肖可謂完美無瑕,在清代已是十分珍貴。現存另外兩套同一時期製作的、形制相同的玉雕十二生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見這是當時帝王的把玩。清代時期是玉雕創作的頂峰時期,宮廷用玉直接受清內廷院畫藝術的支配和影響,工藝精湛,碾琢細緻。此組玉雕雖精巧無暇,但就藝術和考古價值而言,更推崇唐代墓葬生肖雕塑。

唐 陶塑十二生肖俑,8世紀,30.5×10.2 cm

此組陶俑獸首人身,著長領寬袖長袍,雙手拱於胸前,與洛陽北郊唐潁州陳氏墓出土的生肖俑相似,大約為盛唐晚期至中唐時期的作品,對於這些出土的隨葬陶俑。考古人員發現在初唐時期,十二生肖與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共同出現,包含方位、有祈福的含義,但隨後其地位逐漸發生變化,成為了官吏的形象。這種形象的變化也許和唐代宗教盛行有關。

而從藝術價值看,唐俑延續了漢代以來古樸簡約的雕塑特點,觀者亦可從中體會出不同於西方的「團塊」,東方以「線」為媒的造型表達方式。

南宋 佚名 「三元得祿」圖,團扇,12世紀晚期,24.1×22.9 cm

從畫面上看,這幅「宋人小品」似乎描繪的是自然界戲劇性的一幕:三隻長臂猿突襲了一窩小白鷺,白鷺母親在從遠處飛來拯救自己的孩子。

而事實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繪畫,意為「三元得祿」(三猿得鷺)。

在封建科舉考試中,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分別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連中三元」,這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

中國農曆和其相關的意象不僅蔓延到韓國,日本,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也啟發了全球各地的許多文化的裝飾藝術。「猴」在中國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相和豐富意涵。從闢邪物到神明,古代猴在許多地區受到崇拜。

作為2016新春的吉祥物,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特展,旨在向西方人普及十二生肖,也似乎在提醒今天的設計者,古人的智慧值得再三發掘。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猴事:猴年特展(Monkey Business: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Monkey)

展覽地點: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207室

展覽時間:2016年1月8日—7月24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猴塞雷,猴年,猴,三元得祿,拜相封侯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拜相封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拜相封侯,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名義或官職。任命為宰相,封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極品。出自: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甌,淺酌低謳,錦帶吳鉤,拜相封侯。」近義詞有:拜將封侯,拜相封侯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形容功成名就。
  • 2020年1月市屬博物館展覽和文化展覽活動一覽表(匯總表)
    1山東畫像石圖片展臨展南越王宮博物館、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中國古代石刻藝術多姿多彩,本展覽由南越王宮博物館與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合作2019年11月-2020年4月廣州博物館下屬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廣場6《曾國寶藏》展臨展
  • 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
    原標題:新疆出土數十件屬猴文物:馬上封侯萌萌噠眼下,「猴年大吉」「猴福無窮」「金猴報喜」「發猴財」等猴年春節祝福語正在朋友圈流行,但與千年前古人使用的「馬上封侯」「輩輩封侯」等祝福相比,無疑成了「浮雲」。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了解到,由於猴子活潑機靈、惹人喜愛,自古就受到新疆居民的喜歡。
  • 2020年廣州市屬博物館展覽一覽表(3月一6月)
    展覽通過館藏60餘件(套)廣式彩色玻璃窗,反映在傳統與潮流的碰撞下思辨奮進的廣州精神,反映廣州在「傳統」與「外來」,「我」與「他」之間的思考。常設展覽廣州博物館(下屬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廣州市白雲區廣園中路34號周二到周日9:00—17:30,國家法定假期照常開放。
  • 媒體評博物館和展覽上線:「動」起來才能更好
    博物館展品和展覽上線,無疑是克服了距離等限制因素,節省了觀眾來回跑路、購票等環節,方便了參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並非萬事大吉,「動」起來才能更好。有些博物館和展覽就是簡單地把展品圖片「搬」到網上,等於把直觀的展品「平面」化了。人們到博物館現場參觀,可以看到不同方位的展品,在燈光和背景映襯下感受到一種獨特體驗。
  • 震旦博物館「仙人的樹林」:用新民俗延續傳統民俗生命
    一場意料之外、融合視覺與嗅覺雙重刺激的當代藝術展覽《仙人的樹林》,靈感源于震旦博物館的一件高古器物。文物傳遞的神話信息、民間美術蘊含的記憶碎片、當代藝術的再創造,讓傳統的中華絕技皮影藝術煥發出新的魅力。一場乍聞有點「臭臭」的展覽,卻在當代藝術的轉化中,賦予了傳統民俗新的生命。
  • 看這件馬上封侯
    □上海王家年撰稿  時下,流行一句網絡語言叫「馬上有錢」,流行這類「馬上……」的句式,然而在明清時期人們卻喜歡一句「馬上封侯」的吉祥語。  前幾天,有藏友拿來他收藏的幾年前拍賣來的一件清中期竹根雕馬上封侯擺件,供藏友互賞,這件清中期竹根雕馬上封侯擺件,高9cm,竹根雕採用圓雕技法,表現「馬上封侯」的傳統吉祥寓意。
  • 看展覽:「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特展」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創展覽「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特展」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老館)展出。作為深圳博物館升級改造後重新開放同期舉辦的七大展覽之一,此展在當地引起不小的文化熱潮,觀眾給予高度關注和讚許。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上旬。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開幕
    1月5日,「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正式開幕。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同步開幕。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誕生」開展,展覽持續到明年2月28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趙海燕 方詩琪12月20日下午,記錄浙大藝博館的建設歷程的展覽「塵光: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誕生」在展廳四開幕。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致辭。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院長楊毅、策展人魯明軍、藝術家郎水龍出席。浙大藝博館館長白謙慎教授宣布展覽開幕,浙大藝博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主持儀式。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舉行:方寸之間有華章
    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當天開幕。  展覽以郵票發行時間為順序,集中展出中國郵政發行的四輪生肖郵票「全家福」(1980—2021年),還包括中國香港(1998—2019年)、中國澳門(2000—2019年)生肖郵票,用郵票展示生肖民俗,演繹家國情懷。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系列活動包括:為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頒獎;「文物山東·岱海同天」山東省博物館直播聯動、「新文創 新智造」山東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活動啟動;《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開幕;山東博物館升級改造後的《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等常設展覽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觀眾。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書畫
    根據國家和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全省博物館紀念館以及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暫停開放,原定春節期間推出的各類文化活動也臨時取消。為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居家防疫的文化生活,鼓舞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舉辦:方寸之間有華章
    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供圖 1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辛丑年》特種郵票1套2枚,小本票1本,引發消費者購買和收藏。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當天開幕。
  • 「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舉行 方寸之間有華章
    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當天開幕。展覽以郵票發行時間為順序,集中展出中國郵政發行的四輪生肖郵票「全家福」(1980—2021年),還包括中國香港(1998—2019年)、中國澳門(2000—2019年)生肖郵票,用郵票展示生肖民俗,演繹家國情懷。
  • 博物館裡解鎖孔府年俗
    春節即將來臨之際,孔子博物館將於近期推出「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依託「孔子故裡」曲阜孔府傳統的年俗文化,按照「源起——臘八——祭灶——過年——元宵」的年俗時間軸,通過相關孔府文物展示,傳遞孔府從臘八節到元宵節完整複雜的特色過年禮儀,帶觀眾在博物館裡了解孔府年俗,感受聖裔家風。
  • 國家一級博物館!成博,牛!
    「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帝國夏宮——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特展」「法國現當代繪畫藝術展」「好雨時節——改革開放見證四川四十年」「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特展」「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靈蛇傳奇」藝術展、「映世菩提」特展等高品質特展,讓「博物館裡打擁堂」成為一種熱門的文化現象。
  •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門票宮燈復原
    2019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時間:2019年1月6日(臘月初一)-2019年4月7日(三月初三)  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於1月6日開幕,正值陰曆戊戌年臘月初一,也是傳統上一系列慶賀新年活動開始的日子;4月7日閉幕
  • 到北京自然博物館觀「飛羽之美」,展覽持續至6月27日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共同舉辦的「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日前開展。  在「鳥類繪畫」部分,代表人文意象的中國傳統鳥類繪畫與反映自然形象的鳥類科學繪畫對比展示。  該展覽為收費展覽,展覽持續至6月2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2021中國絲綢博物館「火力全開」
    雖說「顏值在線」的作品有不少,但是展覽大多並非全靠展品「躺贏」,而是高立意、高質量的整個展覽及配套的活動,聚焦了人氣,找準了守正創新的定位;同時在數字賦能的當下,線上博物館更是吊足了胃口、賺足了眼球。以下就來一睹官方的活動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