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博物館和展覽上線:「動」起來才能更好

2021-01-16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不能簡單地搬到網上,而要充分藉助網絡技術展示動態的展品,讓人們從不同角度感受展品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元素,實現與觀眾的良好互動。

現在,博物館和展覽上線像潮流一樣「熱」起來。許多博物館都「登上雲端」,不少展覽也實現了線上參觀。博物館展品和展覽上線,無疑是克服了距離等限制因素,節省了觀眾來回跑路、購票等環節,方便了參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並非萬事大吉,「動」起來才能更好。

有些博物館和展覽就是簡單地把展品圖片「搬」到網上,等於把直觀的展品「平面」化了。人們到博物館現場參觀,可以看到不同方位的展品,在燈光和背景映襯下感受到一種獨特體驗。而簡單地搬到網上,生動的文物就成了單調的圖片,豐富的文物展覽也就成了「圖片展」。這樣的上線其實還不如線下參觀。

博物館和展覽上線,最大的優勢是方便觀眾參展。所以,它的「底線」應該是不減損參觀者的感受,不影響觀眾的學習。上線就要利用好線上的優勢,簡單說,就是藉助網絡傳播優勢來展示博物館和展覽的展品,讓更多人受益。如今,網絡傳播手段已經十分豐富,藉助網絡技術,尤其是視頻製作等電子技術,確實可以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以傳遞實物展覽的境況,讓人們身臨其境,也可以疊加出很多獨特創意,令觀眾耳目一新。因此,博物館和展覽上線,是文博事業更好更廣泛服務群眾的新途徑。

博物館和展覽上線,如何更好發揮作用?從一個參觀者的角度看,筆者感到,重要的是要讓展品「動」起來,這包含著多重含義。

博物館和展覽上的產品,是固定放置在玻璃櫃裡的,即使親臨現場,觀眾也只能看到一個靜止的展品。而藉助網絡技術,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之後,可以向人們展示動態的展品,讓人們從不同角度感受展品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元素。這是直接意義上的「動」。

更重要的是,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之後,要努力實現與觀眾的互動。實體博物館和展覽的一個限制是交流困難。觀眾在參觀時的感受和體會,很難及時表達出來,更難以及時得到專業回應。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博物館和展覽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但是,上線為克服這個不足提供了可能。

博物館和展覽上線之後,可以發揮網絡「連結」的優勢,提供許多「相關連結」,把展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深入介紹。這樣,也許一件展品就可以吸引觀眾看半天。同時,還可以開放參觀留言功能,讓觀眾在別人的留言中豐富自己的感受。如果主辦方還有條件花點精力去回復觀眾的留言,那就是一種更好的互動。當然,最貼心的互動是藉助網絡技術實現即時互動,目前看,儘管即時互動在技術上和人力上還需要增加很多投入,但是未來可期。

博物館和展覽上線,是文物活起來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一步使得豐富的博物館藏品克服時空限制,與更多觀眾見面。如果能夠更多地「動」起來,那麼,文物活起來將會邁上一個新臺階,在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中將發揮更大作用。

(原題為《展覽上線還須「動」起來》)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2020年1月市屬博物館展覽和文化展覽活動一覽表(匯總表)
    本展覽以文獻及圖片資料重溫林則徐的光輝業績和歷史貢獻,讓更多民眾感受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清廉自律的優良家風,學習他的高尚品格和意志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該展覽為引進福建民俗博物館的外展。
  • 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AR導覽」APP正式上線「圖」
    2021年1月1日,由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傾情打造的「AR導覽」APP將正式與公眾見面。屆時,公眾可以在APP Store和華為、小米、OPPO、Vivo等應用商城免費下載使用。這款AR導覽智慧旅遊應用不僅能滿足景區遊客在遊玩之前的信息查閱和線路攻略,遊玩過程中的導覽、導航、導遊全需求,還能通過AR識別這項功能,讓遊客更好地了解展品背後的信息,領略千年保國寺的歷史人文底蘊。保國寺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
  • 國家一級博物館!成博,牛!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展廳「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展廳除了靜態的展覽陳列,圍繞展覽的配套活動,讓展覽更加立體化,讓文物真正「活」起來,2016年末的「絲路之魂」大展和2017
  • 慶陽市博物館線上展覽|書畫
    根據國家和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全省博物館紀念館以及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暫停開放,原定春節期間推出的各類文化活動也臨時取消。為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居家防疫的文化生活,鼓舞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決心和勇氣,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線上線下結合 業內業外合作 貴州省博物館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2021年1月1日,時隔18年的兵馬俑主題展將再次走進貴州省博物館,「平天下——秦的統一」展覽的展出,是迎新,亦是2020年貴州省博物館收官之作。據了解,該館在12月22日的全國博物館級別評定工作中成功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在此辭舊迎新之際,和記者一起,看看貴州省博物館這一年!
  • 2020年廣州市屬博物館展覽一覽表(3月一6月)
    2020年12月9日—2021年3月7日生活的藝術: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17-20世紀初紡織品、瓷器和繪畫展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紡織品、瓷器和繪畫,向觀眾娓娓道出中國古代陶情遣興的詩樣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生活情調。
  • 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博物館更「大」了 遊客更多了
    馬楠介紹:「博物館的展示區域擴大,還增加了永慶坊和多寶路兩個參觀入口,觀眾入館參觀更加快捷便利。」其中,梨園小築、瓊花堂前座在開展了展品保護和環境提升工作後,新開放給公眾參觀。此外還有鑾輿閣等區域,均布置了相關文化展覽,遊客可以走近細細鑑賞。「在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循粵劇藝術的特性,通過展演交流、傳承體驗活動等,把豐富的粵劇藝術面貌呈現給大家。」馬楠說。
  • 直播、展覽、文創……「5·18國際博物館日」山東主場活動來啦
    系列活動包括:為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頒獎;「文物山東·岱海同天」山東省博物館直播聯動、「新文創 新智造」山東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活動啟動;《瓷韻——山東博物館藏明清官窯瓷器展》開幕;山東博物館升級改造後的《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等常設展覽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觀眾。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將於2019年3月20日閉幕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自11月13日開幕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聞媒體持續報導,幹部群眾踴躍參觀,營造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濃厚的社會氛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到北京自然博物館觀「飛羽之美」,展覽持續至6月27日
    由北京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共同舉辦的「飛羽之美——鳥類科學藝術展」日前開展。  在「鳥類繪畫」部分,代表人文意象的中國傳統鳥類繪畫與反映自然形象的鳥類科學繪畫對比展示。  該展覽為收費展覽,展覽持續至6月2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松子 2016-01-24 19:50 來源:澎湃新聞
  • 眼耳手口齊上陣 原來博物館這樣打開可以很"好玩"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劉曉晶5月18日報導:如果還認為去博物館只能看展覽,那麼你就out了。如今,看展覽、聽講座已經成為博物館推出一個展覽時的「標配」,那些精彩紛呈的「高配」你是否已經掌握了它們的打開口令?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東方網記者為你揭秘上海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約你一起「玩轉」博物館。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開幕
    1月5日,「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正式開幕。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同步開幕。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在北京開幕
    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喜慶祥和的氛圍,「金牛賀歲—2021生肖郵票展覽」同日在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開幕。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展出了中國生肖郵票「全家福」(1980年至2021
  • 2021中國絲綢博物館「火力全開」
    1月13日,「中國絲綢博物館2021迎新媒體見面會」在國絲館曉風書屋舉辦。國絲館館長趙豐及技術部主任周暘做了精彩的分享。基於來自各界友善的建議和意見,經過6年對清代中期染料和染色的進一步研究和實驗,將在這次展覽中重建清宮絲綢服飾色彩,呈現出40種基礎色和150種衍生色。再現服飾顏色內涵和審美情趣,重構中國傳統色。
  • 廈門市博物館免費賞閩越國歷史文物 展覽至8月28日結束
    由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王城記憶——閩越國歷史文物展」,今日起在廈門市博物館一樓器物廳免費展出,展覽至8月28日結束。  展覽包括閩越由來、王國雄風、都邑堂皇、一方水土、人文茲起5個部分,共展出王城遺址出土文物140餘件,其中包括「玉帶鉤」、「萬歲瓦當」等國家二級文物,以及眾多反映王城生產生活情況的青銅器和陶器。
  • 計算器具歷史展—第二屆清華科學博物館論壇
    2019年,心心念念想在清華再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科學博物館的清華大學科學史系主任、科學博物館館長吳國盛,通過媒體報導得知了全國首家計算機博物館——合肥子木園博物館。吳國盛嗅到了科學博物館第二場展覽的契機,立馬帶領團隊成員前往合肥實地考察。就這樣,同樣關注科學史的研究者和收藏者碰面了,一場奇妙的機緣就此展開。
  • 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舉行:方寸之間有華章
    為配合郵票首發,營造新春氛圍,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郵政文史中心(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承辦的「金牛賀歲——2021辛丑年生肖郵票展覽」當天開幕。  展覽以郵票發行時間為順序,集中展出中國郵政發行的四輪生肖郵票「全家福」(1980—2021年),還包括中國香港(1998—2019年)、中國澳門(2000—2019年)生肖郵票,用郵票展示生肖民俗,演繹家國情懷。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誕生」開展,展覽持續到明年2月28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趙海燕 方詩琪12月20日下午,記錄浙大藝博館的建設歷程的展覽「塵光: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誕生」在展廳四開幕。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致辭。浙江大學建築設計院院長楊毅、策展人魯明軍、藝術家郎水龍出席。浙大藝博館館長白謙慎教授宣布展覽開幕,浙大藝博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主持儀式。
  • 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他們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震撼開館,這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走進中國文字博物館,該館陳列展覽極具觀賞性、故事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一片甲骨驚天下」的專題陳列,以詳實的資料向觀眾全面展現了安陽殷墟甲骨文的發現、發掘和研究歷程。「中國文字發展史」是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基本陳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