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特展」

2021-01-12 悅長安

西安碑林博物館原創展覽「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特展」在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館(老館)展出。作為深圳博物館升級改造後重新開放同期舉辦的七大展覽之一,此展在當地引起不小的文化熱潮,觀眾給予高度關注和讚許。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上旬。

「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特展」是在碑林博物館2017年原創展覽「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誌特展」基礎上濃縮策劃的精品交流展,展覽匯聚了碑林博物館等10餘家文博單位珍藏的31件(組)唐代詩人墓誌拓片精品。展覽分為上官婉兒的詩歌藝術、墓誌上的詩人影像、詩人筆端流露出的撰與寫、詩人盧綸的家族墓誌、墓誌上的唐代輓歌等五個單元。通過緬懷唐代詩人與詩歌的永恆與不朽,再現沐浴在大唐春風裡的那一簇簇依舊夭夭灼灼的舊時桃花。

此次展覽不僅是兩地文化的碰撞交流與互融互通,也是加強兩館科研學術、陳列展覽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機,更是貫徹「充分發掘藏品資源,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會說話」的一次生動實踐。相信此展在深圳的展出,也一定能再次展現西安碑林藏石中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為深圳觀眾提供一次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相關焦點

  • 懷星堂漢唐藏金石拓片展開幕 103件拓片再現古都長安文化遺韻
    12月5日,「碑石遺韻——懷星堂漢唐藏金石拓片展」在劉海粟美術館分館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了西安金石拓片藏家祝強收藏的拓品103件,涵蓋了金石器物的主要類別,包含青銅銘文、秦磚漢瓦、碑版墓誌、玉器銅鏡、摩崖造像等,極具西安地域文化特色,展品陳列以時間為順序,年代自西周起至隋唐時期,序列完整,更有一些孤品首次亮相。
  • 展望2021|文物特展「牛轉乾坤」,故宮呈現歷代人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除正在展出的「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2021年將推出的特展還包括「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等特展。2021年元旦當天開始展出「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此後,陸續推出的特展還包括「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安迪...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於明天落幕,「黑石號
  • 一周觀展指南|「黑石號」特展倒計時,清宮遺珍現國博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近期推出的「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在浙江,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即將推出的「金石不朽:書寫、複製與文化衍生」展則精選百餘件金石拓本、金石圖書與金石學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銅鏡、簡牘、磚瓦、碑刻、墓誌的實物;在上海,「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將於明天落幕
  • 【全國其他】11月份有什麼好看的展覽?(第4期)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2月10日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院唐風妙彩——長沙窯瓷器精品展本次展覽所展示的187件(套)唐代長沙窯瓷器,均為長沙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造型豐富,品類齊全,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當時獨特的審美取向和市井生活趣味。
  • 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看展覽|博物館裡說猴年,傳統審美裡的「拜相封侯」 松子 2016-01-24 1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光化六合:西安碑林藏北朝墓誌特展
    申洪之墓誌時代:北魏延興二年( 472 )形制:墓誌四周有3釐米左右邊框,高60、寬48釐米。出土時地:1940年大同市郊區出土。收藏地:大同市博物館碑文內容:君姓申,諱洪之,魏郡魏縣人也。曾祖鍾,前趙司徒、東陽公;祖道生,輔國將軍、兗州刺史、金鄉縣侯,子孫家焉。少曹屯蹇,與兄直慈令乾之,歸命於魏。
  • 辛德勇|我對《羅氏墓誌》書人的疑慮
    由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特別發布這方墓誌的著眼點是墓誌上題署的「書人」(就是拿著毛筆最初寫出石頭碑誌上刻出的字跡那個人)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以當即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一時間議論紛紛,世人關注的焦點,即墓誌所書字體在顏真卿書法演變史上的地位問題。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就《羅氏墓誌》涉及的紀時方式和墓誌書人等問題撰寫長文,限於篇幅,編輯分篇處理,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 「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亮相南京
    泱波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花鳥畫起源於唐代,發展於宋元,昌盛於明清。 泱波 攝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在中國畫中,凡以動植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統稱「花鳥畫」,具體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畫法則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等數種。
  • 鼠年辨「鼠類」朋友圈 上海科技館舉辦「鼠年生肖特展」
    上海科技館「百鼠鬧春——2020鼠年生肖特展」 湯彥俊 攝   中新網上海1月11日電 (鄭瑩瑩 湯彥俊 徐明睿)鼠年即將登場,在你眼裡,鼠的形象如何?
  • 非看不可!
    這次展覽上,除了看「唐宋八大家」,最值得看的莫過遼博館藏的,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宋摹本明代書家王鐸在卷後稱之「宇宙第一尤物」。宋徽宗趙佶《瑞鶴圖》真跡本次展覽將展出含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門類展品共計115件(組)。
  • 唐代53歲宦官曆經七朝皇帝 曾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
    唐宦官杜英琦墓誌的拓片 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一唐代宦官墓誌,志主雖然只有53歲,卻歷經了七朝皇帝,觀其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參與平定過唐「淮西之亂」,又曾被皇帝選派到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  享年53歲卻侍奉了6朝皇帝  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景亞鸝說,志主杜英琦是唐代宦官,歷經唐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史書無傳。
  • 歐陽詢楷書碑刻《翟天德墓誌》欣賞
    導讀歐陽詢作為唐代最為出名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具有劃時代意義,影響了書壇千年,至今熠熠生輝。歐陽詢處於隋末唐初之際,是隋唐之間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書法家,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少有與其比肩者。歐陽詢的這份楷書碑刻《翟天德墓誌》是在2015年5月份左右被發現的,出土於西安,該墓誌字體依舊是典型的歐體楷書,具有歐陽詢楷書的嚴謹、險峻、瘦硬等特點,作為書法愛好者,或者對歐陽詢感興趣的朋友,該墓誌書法值得一臨。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完整的歐陽詢楷書《翟天德墓誌》吧!歐陽詢楷書碑刻《翟天德墓誌》更多碑帖,敬請期待!
  • 溫州舉辦「碧天芳草」系列特展 再現李叔同傳奇一生
    日前,溫州市委宣傳部、溫州市委統戰部、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舉辦「碧天芳草」系列展覽,展現李叔同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講述他與溫州的深厚情緣。「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展和「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於2020年12月27日在溫州博物館開幕。
  • 上官婉兒墓誌顛覆歷史 嫁父子兩皇帝與武三思私通(組圖)
    1   上官婉兒墓誌顛覆歷史 嫁父子兩皇帝與武三思私通(組圖)  上官婉兒被譽為一代才女,這位奇女子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謎團。2013年9月,上官婉兒墓現身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引發關注。近日,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披露,上官婉兒墓誌研究工作有了最新進展:墓志銘共982字,包括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  2013年6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對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一座唐代墓葬。
  • 北京: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亮相園博館
    2020年9月25日,北京,觀眾在園博館展覽現場參觀。當日,「園說II 頤和園建園270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開幕。頤和園各類文物珍藏208件/套和190件資料品,以及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多家館院的數十件文物首次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