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都城大國實堪觀,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
長安不僅是唐代都城,而且還是繁華之地,共有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長安是唐僧西天取經的源頭,也是佛教謀篇布局的開端。
之前,孫悟空大鬧天宮,殺至通明殿。靈霄殿外,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手掣金鞭,拼死抵擋。危急時刻,玉帝特請如來救駕。如來止住刀兵,與悟空打賭,結果悟空未能翻出如來的手掌心,被五指山鎮壓。
玉帝設宴致謝,邀請眾位仙卿,同慶安天大會,一起答謝佛恩。酒足飯飽之後,如來收下禮物,即向玉帝謝宴,返回西方極樂世界。過了一個月,如來召開「盂蘭盆會」,與眾佛商議,定下西天取經大計。
明面上,君臣同樂,一起歡慶。暗地裡,道佛角力,你爭我鬥。就這樣,一場巨大的棋局即將展開,一個龐大的計劃即將到來。
觀音領了如來佛旨,一路上半雲半霧,順便替唐僧收了三徒一馬,然後進入長安,隱遁真形,暗中布局,操縱一切。一團陰影籠罩著長安城,此刻卻是無人知曉,無人察覺。
首先入場的是兩個賢人:一個是漁翁,名叫張稍;一個是樵子,名喚李定。兩人吟詩誦詞,盡情交談。臨別時,張稍告訴李定一個秘密:
「你是不曉得。這長安城裡,西門街上,有一個賣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鯉,他就與我袖傳一課,依方位,百下百著。今日我又去買卦,他教我在涇河灣頭東邊下網,西岸拋釣,定獲滿載魚蝦而歸。明日上城來,賣錢沽酒,再與老兄相敘。」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番話正好被涇河水府巡水的夜叉聽到了,他慌忙將此事告訴龍王,龍王一聽大怒,心想:你要斷我的後路,我就要你的性命。於是,他化作白衣秀士,親自走上長安城,與袁守誠定下生死賭賽。原著寫道:
龍王曰:「請卜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即袖傳一課,斷曰:「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佔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已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笑曰:「此言不可作戲。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斷的時辰數目,我送課金五十兩奉謝。若無雨,或不按時辰數目,我與你實說,定要打壞你的門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時趕出長安,不許在此惑眾!」
袁守誠雖是一介凡人,卻算得毫髮不差。涇河龍王為了贏得賭局,私自改了時辰,克了點數。他繼續化作白衣秀士,怒砸招牌,暴起打人。結果,袁守誠一頓呵斥,嚇出龍王一身冷汗。
涇河龍王弄假成真,違了玉帝敕旨,結果觸犯天條,論罪當誅。龍王向袁守誠求救,守誠指給他一條生路:監斬之人是魏徵,他是唐王手下的丞相。你的性命,只有當今皇帝唐太宗,才能出手相救。龍王託夢求情,唐太宗滿口答應。
為了拖住魏徵,唐太宗獨留魏徵對弈,誰知魏徵元神出竅,夢中斬龍。這一手防不勝防,直接陷唐王於不義。無頭的龍王夢中纏著唐太宗的靈魂,非要討個說法。觀音出手,喝退業龍,救脫皇帝。無頭的龍王感到不忿,徑下地獄告狀去了。
袁守誠是何許人?他是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相貌稀奇,儀容秀麗,名揚大國,術冠長安。觀音要想盤活棋局,就得先找幾顆棋子。袁守誠是觀音的一顆「活子」,他雖是一介凡人,但有了觀音撐腰,再加上玉帝,三人合演一出「雙簧」,完美謝幕。
而涇河龍王一入死局,就是在劫難逃。他只是觀音的一顆「死子」,棄了「死子」,把唐王拉進地獄,借屍還魂,整個棋局就盤活了。讓唐王死而復生,超度亡魂,整個計劃就實現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合該涇河龍王倒黴 ,他的水域離長安最近,勢力也不大。他情商低下,沒有主見,再加上意氣用事,不計後果,錯就錯在他的一念之間。
涇河龍王容易上當,誤入圈套,既是命數,也是劫數。沒有他,一切都是個未知數。有了他,什麼都是已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