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南昌老城區的文教路上有50多家舊書店,每天都有大批淘書者慕名前來,「舊書一條街」的稱號由此而來。隨著網上書店、電子書籍異軍突起,不少舊書店紛紛轉讓、轉行。如今,在這條老街經營舊書店時間最久的非「老鄧書店」莫屬。
▲書店存放了1萬餘冊書,哪類書擺在哪個位置,鄧毛仔早已爛熟於心。
9平方米書店存放了1萬餘冊書
昨日,記者從南昌市青山湖區的北京西路拐入文教路,沿著老街走,只見一位老伯坐在「老鄧書店」門口的小板凳上,捧著一本書全神貫注地看著。他,就是「老鄧書店」的店主鄧毛仔,今年65歲。
走進這間面積僅9平方米的舊書店,映入眼帘的是滿格的「書牆」——店裡三面牆都被裝上了書架,中間過道上也放著一個書架,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有舊雜誌、散文、小說、漫畫……翻閱書架上的書籍,記者發現,這裡居然有市面上已「絕版」的地方志、金融志、廬山志等。
記者正與鄧毛仔交談時,一對母子進店淘書。「我想找一本《查理九世》。」小孩話音剛落,鄧毛仔就順手從琳琅滿目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查理九世》。鄧毛仔說,書店存放了1萬餘冊書,哪類書擺在哪個位置,他早已爛熟於心。
來逛「老鄧書店」的多數是熟客,鄧毛仔說,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經常光顧他的書店,每次來都要帶走十多本書。「有些老人不喜歡打麻將,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鄧毛仔說。
去年,隔壁經營了20多年的「老李書店」也轉讓了,在這條老街經營書店超過20年的僅剩「老鄧書店」一家,這讓鄧毛仔多少有些感慨。
每個月的收入勉強夠支付店租
「1992年,我愛人意外去世,為了養活兩個兒子,我只得在彭家橋下靠擺攤賣書為生。那時候很辛苦,每天凌晨5點就要出門,到了橋下,擺上書就開始賣。」鄧毛仔一邊整理書架上的舊書,一邊對記者說著往事。
1994年,鄧毛仔告別地攤賣書的日子,在文教路附近租了一間平房賣舊書。因為承擔不起房租,之後又連續搬了三次。
「我是2016年搬到這間9平方米的書店的,每個月的店租是1600元。」鄧毛仔說,「二手書賣得很便宜,每本2~10元不等,利潤特別低,現在每個月的收入勉強夠支付店租。」
就算虧錢也會堅守到最後一刻
「老鄧書店」平時少有人光顧,但書店的燈卻一直都是亮著的。
「愛書的人總能找到這裡。28年來,我店裡流通的各類舊書已有百萬餘冊。」鄧毛仔說,如今他有退休工資,兩個兒子也都參加工作了,他完全可以把書店轉讓,享幾年清福,可他喜歡開書店,這是他的精神寄託,就算虧錢,也會堅守到最後一刻。
因為開書店,鄧毛仔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書友,他先後搬了5個地方,每次搬新址,他都沒有告訴書友,但書友們總能找到他的店,一進門就說:「老鄧,搬地方了怎麼都不打個招呼呢?」
「我沒什麼文化,但我喜歡看書,開書店這麼多年來,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鄧毛仔說。
編輯∶林河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