剷除「邪典片」不能僅靠自清門戶

2021-01-12 光明時評

  作者:鄧海建

  在很多家長對「邪典電影」知之甚少的當下,不承想,大量「兒童邪典片」已經悄然流入自家後院。

  近日,一些以艾莎公主、米老鼠、蜘蛛俠等兒童熟悉的卡通角色為主角,經過「二次創作」的邪典動畫片,乃至真人扮演的視頻短片,通過網際網路流入國內多家視頻網站。它們隱藏在「親子」「認字」「早教」等關鍵詞下,傳播著裸露、暴力、涉黃等諸多兒童不宜的情節。日前,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已部署開展深入監測和清查,對不履行主體責任、造成有害視頻及信息傳播的企業,一經查實,必予嚴懲。

  有毒視頻稍加打扮,就成了堂而皇之的兒童大餐。「兒童邪典片」不同於傳統的問題視頻:一來,它以大眾熟知的動畫角色為原型,讓人誤以為是「番外篇」或者「第二季」,自然放鬆了警惕;二來,它摻加「辨別形狀」等內容,混跡在早教等類別中,具有相當大的迷惑性和隱蔽性。如果家長放任孩子獨自觀看,估計就真應了那句老話,「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變態視頻場景化、暗黑價值卡通化,如此「寓教於樂」,在孩子的內心將播下怎樣的種子?前不久,一篇題為《一群變態鎖定觀看YouTube的孩子,我以前為他們工作》的帖子在網絡上瘋傳。很多網友看完帖文才驚覺,原來「兒童邪典片」早已俯拾皆是。2017年7月,《紐約時報》報導了YouTube上存在少兒不宜的惡意動畫短片,而這些影片都被歸在兒童欄目下。該報導在北美引起強烈反響,並被稱為「艾莎門事件」。輿情鼎沸、民意沸反,YouTube不得不大規模下線視頻、封禁帳號。

  遺憾的是,國內一些視頻平臺因監管不力,使「兒童邪典片」依然存在於視頻網站。客觀來看,這恐怕不是道德問題這麼簡單。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任何組織、個人製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賭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以及網絡信息等。《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複製、發布、傳播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內容。平臺作為監管的第一責任人,責無旁貸。

  當然,事件發酵之後,各平臺方採取了一些措施。不過,如果僅僅靠「自查自糾」,估計會陷入「打而不死、禁而不絕」的尷尬境地。道理很簡單,在「10萬+」乃至「100萬+」的業績焦慮中,企業的社會責任恐怕被輕描淡寫。

  從這個意義上看,剷除「兒童邪典片」,僅靠網際網路企業自清門戶是遠遠不夠的。眼下的「兒童邪典片」給我們提了個醒:一則,作為家長,不能扔個平板電腦給孩子隨意玩,孩子學習內容的甄選與辨別永遠是家長的責任;二則,網際網路文化管理部門需要多點前瞻思維,他國的覆轍我們總不能繼續重蹈。

  尼爾·波茲曼早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電視等新媒介的出現,向兒童一覽無餘地呈現原本只屬於成人的秘密,使「童年」這一概念逐漸衰落甚至開始消逝。時過境遷,古老的電視媒介已經老去,網際網路等新媒介成為新的「童年風險」。如何在技術浪潮的裹挾之下,穩妥保護好孩子,安放好他們的權益與自由、童年與夢想,是當下教育者應該擔起的責任。(鄧海建)

[責任編輯:孫曉]

相關焦點

  • 兒童邪典視頻背後的「無主之惡」
    在國內,一些人最初只是搬運YouTube上的內容,加中文配音,接著開始有公司生產本土邪典視頻。比如以下這種讓中國孩子參與拍攝的真人秀。優酷、快手上都有大量類似內容。動畫形象也從Elsa、蜘蛛俠擴展到中國兒童更熟悉的光頭強等。
  • 「掃黃打非」辦:「廣州胤鈞」製作傳播兒童邪典已被立案查處
    「掃黃打非」辦:「廣州胤鈞」製作傳播兒童邪典已被立案查處 作者:掃黃打非網 發布時間: 2018-02-07 15:50
  • 《民法典》來了,婚姻登記程序即將調整!
    《民法典》來了,婚姻登記程序即將調整! 距離2021年已經不到5天了新中國第一部帶「典」
  • 中紀委「自清門戶」樹立「權力自潔」典範
    可以說,中紀委此次「清理門戶」之舉,既匡正了「家風」,也贏得了「民心」,無疑是純潔了紀檢監察隊伍,讓廣大人民群眾拍手稱快,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不僅開展了巡視工作「打虎拍蠅」,而且還進一步健全完善了自身廉政建設, 無論是自曝「家醜」嚴肅處理違紀違法的紀檢幹部,還是嚴格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勇於「曬單」,中紀委的種種舉措都向公眾們展示了其嚴格自身管理、不徇私舞弊的正義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曾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
  • 拿起法律武器 維護名譽不能僅靠「清者自清」
    9月6日,原告委託代理人在開庭前展示相關證據。  「雖然清者自清,但我覺得拿起法律武器對所有人來說是最好的、最有公信力的途徑。」9月5日下午張某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原、被告雙方激辯  在庭審中,雙方代理律師就張某是否為案件的適格原告、網站行為是否構成侵權進行了激辯。  針對起訴,IT商業新聞網的代理律師認為,原告不能證明轉發的報導中所稱的女處長就是張某本人。
  • 罌粟和虞美人不能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罌粟與虞美人傻傻分不清。6月3日,西崗區禁毒委組織區委政法委、公安分局、團區委、八一路街道、白雲街道等成員單位,帶領平安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和轄區群眾共同組織開展禁種鏟毒活動。深入開展毒品原植物種植隱患排查,詳細講解了罌粟辨別指南。毒品原植物種植隱患排查 不留死角6月的大連,草木繁茂,同時也是毒品原植物罌粟、大麻等生長的旺季。
  • 邪片經典三部曲《邪》《蠱》《魔》,看得讓人發瘋的恐怖片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談到cult片大王桂治洪,在他早期拍了一些喜劇之後,就進入了瘋狂的恐怖片階段。《邪》和《邪咒》比較相似,都是中國古典拍案驚奇,《蠱》和《魔》則來自南洋,屬於泛亞洲文化圈的故事,《蛇殺手》是自編的都市傳說。
  • 清者自清 王成平
    點擊播放 GIF 0.0M歡迎關注·文學時代微刊·清者自清總抓手自上而下凝結聚力無謂風雨嚴寒酷暑又奈何戰「疫」情你,總挺身在前汗水算啥情系民生當作首位號召一下所有戰士分赴沙場春水東流歸入海無謂付出青春歲月汗與淚水把寒冰融化紮根這片熱土
  • ...典」亮生活 | 「頭腦發熱」式離婚太衝動,民法典規定離婚冷靜期
    民法典共1260條,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7編及附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其確立的各項制度構成現代公民權利的源泉,體現了現代法治以人為本的價值,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要隨意管別人的家庭是非,哪怕你是好心的
    如果一個家庭很和諧,只能說明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會是「清者自清」,因為「清者自清」的人往往都會很明白事理,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如果一個家庭有「濁者自濁」的人存在,那麼這個家庭肯定是會有很多矛盾的。
  • 清者自清是強者的語言
    清者自清也是這樣,如果沒有點權勢地位,碰到誣衊的情況,不出面澄清,能清白嗎?碰到的多是這種情況吧,你看他連澄清的勇氣都沒有,就是這麼回事了。 清白很多時候都是別人眼中的看法,所以要清白就要讓別人改變觀念。顯然這是件有難度的工作!難在哪裡呢?這先要看自清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顯然,一個人能否自清,這受自清者地位的影響,還受別人對自清者事情看法的影響。
  • 偶聽垂釣者一句話 剷除罌粟近百棵
    警方趕到現場後,將這些罌粟剷除毀掉。景觀廊道裡種近百棵罌粟,警方已銷毀4月27日上午9時許,鄭州市中原區巡防員王定勇路過江山路賈魯河附近時,無意間聽到一位從廊道裡小解出來的垂釣者說,廊道綠地邊上有人種植了一片罌粟。王定勇聽到後記在了心裡,悄悄進去查看,發現賈魯河景觀廊道東邊種植著一片罌粟。
  • 為什麼大象死後不能碰好奇小夥不信邪,但後悔也已經晚了
    為什麼大象死後不能碰好奇小夥不信邪,但後悔也已經晚了 2020-10-23 18:
  • 民法典進社區丨「路大姐」《民法典》和合家事培訓會圓滿結束!
    民法典進社區丨「路大姐」《民法典》和合家事培訓會圓滿結束!周丹律師對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內容進行了全面解讀,並通過以「案」說「典」的方式,以實際案例深入淺出講解具體條文。
  • 抗擊疫情中的「人性之惡」: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最近以來,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很多「人性之惡」的現象紛紛暴露出來,僅舉幾例說明。有人從武漢回來,進入村子後既不戴口罩,也不自我隔離,還在街道上晃來晃去,甚至還走親戚,參加聚會,村幹部上前耐心勸說,還要吵架打人!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徜徉在《民法典》深沉的懷抱中,從法律文本中透視著專屬於這一時空大地的價值追求,讓人油然而生「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感慨。在學習《民法典》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法典飽滿的精神內涵與煥發的勃勃生機所觸動,暫且從法院人的角度談一些心得體會。
  • 每日一「典」 | 新設立的「婚姻冷靜期制度」是怎麼回事
    >今天,由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王文敏帶領我們一起學習《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老祖宗留下的經典語錄: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忘初心
    很多時候,自己的所作所為總是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不可能完全兼顧到事物的每一個點,每一個面。有時候被別人誤解了,也是很正常的,不應該太過於在意,讓自己心亂,讓自己心情不舒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不同的幾個面貌。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選擇之債的...
    每日看「典」民有所呼、法有所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 每日一「典」:法定代表人不是法人
    每日一「典」:法定代表人不是法人 2020-11-1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