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縣政府決定成立懷來縣初級中學校,由原察哈爾省察南專區撥款一千一百萬元(當時一萬元等於現在的一元),縣政府出資在沙城城北風景秀麗的老龍潭西側購買了40畝農田,並將周邊河溝、大坑、荒灘一併劃歸學校佔用,做為校舍基地,共計130.1畝,校園總面積達到86725平方米。從1952年9月開始至1953年5月,先建校舍14間、宿舍50間。
1953年5月1日遷入了新校址,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校址。
建校時的校園設計,南北方向貫穿一條中軸線。東西兩邊的教室、宿舍建築對稱。校門、第一排辦公室中間的門洞、「工」字房中間工作室、學校禮堂,都在中軸線上。
當時各地建校基本上都是使用原蘇聯專家設計的建築圖紙。全校共有蘇式建築46個(各類教室36個,含教室、理化實驗室、階梯教室;辦公室17間,宿舍60間,傳達室2個,工會活動室1個,浴室1個)。蘇式建築窗戶較小,透光差,房頂四周加寬簷,山牆上留通風口。當時最大的學校建築是學校禮堂,能容納1000人左右。1965年因學校擴大招生規模,師生自己動手,在原大禮堂東側蓋了四個風裹簷教室,至此學校有了我們自己的中式建築。
為了滿足全校師生生活飲用水,學校於1976年興建了50噸位的水塔,隨著學校的發展與建設,1993年又重建100噸位的水塔,塔身刻字「無高不可攀」,舊塔隨之拆除。
1952年至今學校區域變化共有五次增、減土地:
1、首先是1952年建校,政府出資購農田40畝,建教學區和生活區,並將周邊河溝、荒地、大坑劃歸校園,共計總面積為86725平方米,折合土地為130.0875畝。
2、第一次變更是1963年懷來縣成立機井隊,將原來與氣象站相鄰的穀子地從學校划走,面積為1912平方米。至此,學校佔地84813平方米,折合土地127.2195畝。
3、第二次變更是1963年縣增撥一塊試驗田,面積為5945平方米。至此學校佔地90758平方米,折合土地136.137畝。
4、第三次變更是擴建初中部,1998年9月購回縣蔬菜公司菜站9776平方米。至此學校佔地100534平方米,折合土地150.801畝。
5、第四次變更是增加學生宿舍、建學生餐飲中心,2000年4月購回原縣政府辦公樓、車庫、院等。面積為12950平方米。至此學校佔地113484平方米,折合土地170.226畝。
6、第五次變更是擴大圖書館,2000年12月購回原縣財政局樓、院,面積為1360平方米。至此學校佔地114844平方米,折合土地172.266畝。
沙中師生白手起家,團結奮鬥,使昔日的荒地變成了美麗的校園。現在,學校的辦公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科技樓、圖書館、宿舍樓、餐飲樓、體育館等拔地而起,運動場寬闊平坦,校園垂柳婆娑,泉水叮咚,百花滿園,曲廊雕塑優雅大氣……歷經68年風雨的沙城中學,在一代代沙中人的辛勤耕耘下,蓬勃生長,相信未來的每一年,沙城中學都會步步腳踏實地,年年桃李芬芳。
特別鳴謝:
建校第一屆第一班校友邢紀成先生
校史館創建人1969屆校友黃萬鵬先生
標題「沙中故事」題字沙城中學副校長王希科
文字、圖片來源:
河北省檔案局
張家口市檔案局
懷來縣檔案局
沙城中學檔案室
沙城中學校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