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1月28日接受香港《亞洲時報》採訪,表示中國「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還是一個偉大的文化,有著無窮盡的智慧」。教皇說,2014年他從羅馬到韓國的飛行途中,當得知自己將要飛越中國領空並將發電向中國表達問候時,他感到「非常激動」,而這樣的感覺他並不常有。2月2日《亞洲時報》的網站發表了上述採訪內容。
教皇方濟各在中國農曆新年前夕發表對華善意的談話和祝福,這不僅是中國天主教徒高興的事,大概也為其他中國人所樂見。世界媒體普遍注意到,教皇方濟各近一個時期加大了對華傳遞善意信號的頻度,這讓很多人聯想到中國與梵蒂岡關係的整體動向。
梵蒂岡目前仍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梵臺關係已非中梵關係正常化的嚴重障礙,只要能同中國建交,梵蒂岡大概不難在兩岸之間重做選擇。
各種分析指出,中梵的最大爭議仍是中國各地教會的主教任命權問題。中國天主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各教區的主教自選自聖。而梵蒂岡一直要求由它來任命中國各教區的主教。
這是中國與梵蒂岡關係僵局的焦點。中國的天主教會獨立自主自辦,運轉良好,這一大格局發生改變顯然不現實。梵蒂岡方面過去不承認中國自選自聖的主教,甚至對有的主教處以「絕罰」,試圖破壞中國教會的和諧,加劇了中梵關係的緊張。
教皇方濟各出自阿根廷,處世溫和,其上任以來對改善中梵關係展現了積極姿態。但在上述核心問題上,雙方要突破看來並不容易。
中國歷來高度重視各宗教團體相對於外部宗教組織的實質獨立性,沒有人相信北京會在這一重大原則上做出讓步。與此同時,梵蒂岡只有0.44平方公裡,它更像是超越了自有領土疆界的傳統宗教教權實體,它的存在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與各國教會的關係。
然而天主教不是第一次遇到教會對「獨立性」的訴求,其中歷史上新教的獨立與分離帶來的衝擊最大。那次變化重塑了世界基督教的整體格局。目前教皇對各國教會宗教之外的影響已經很弱,各國教會今天的自主權與中世紀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相信北京和梵蒂岡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至少做到讓雙方的關係不斷變得更加緩和。到目前為止,中國官方和教皇方面都對雙方是否在溝通、以及溝通了什麼保持緘默。教皇接受採訪也沒有談及這個問題。
不管怎麼說,只要雙方、尤其是梵方懷有解決問題的善意和誠意,並且採取現實客觀的態度,中梵改善關係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中國這麼大,其包括宗教治理的現代國家制度日趨成熟,處理好天主教事務符合廣大信教群眾的利益,節外生枝不受大多數教徒的歡迎。
教皇方濟各的最新涉華談話讓人感受到了善意,這是一個積極的方向。中國人顯然歡迎這樣的善意,然而客觀上說,要推動中梵關係的發展,梵蒂岡接受中國天主教會的獨立自主自辦更有實質意義,徹底化解主教任命權之爭至關重要。如果梵蒂岡能在這方面邁出步子,將是最重要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