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算命的,居然說孔子「喪家之犬」

2021-01-09 歷史長河一條魚
孔夫子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只要是個健全的人都會,

像唱歌,說話,寫字……

但「會」不意味著「精」,

能完全靠以唱歌或說話為生的人其實並不多。

你會說話,小魚我也會說話,

可如果把我們倆扔到舞臺上說像聲或者演講,

估計觀眾不揍人只鬧退票就已經是萬幸了。

同樣,在春秋末期,

得益於上至國君下至奴隸這樣寬廣的受眾面,

和玄之又玄的預見性,

相術這門手藝可謂風靡各家各戶各族各國。

這樣大的市場,自然其從業者(專職,兼職,興趣愛好)的數量也絕不會少。

但就像開篇所說,

「會」不意味著「精」,

在當時相術行業裡,

真正出名,得到行內行外普遍認可的沒有幾個,

而這拔尖的幾個人中,姑布子卿堪稱第一。

看到這裡,很多小夥伴們馬上提出意見,

「出名」?

為什麼我卻從來沒聽過呢?

讓小魚下面舉個例子,看完你就明白了。

面相

《史記》上記載,

某日,孔夫子在鄭國大街上和弟子們走散了。

那年代不像現在這樣通訊發達,

面對這種走散的情況,

換作是小魚我,

除了睜大眼睛找與扯著嗓子喊外,

估計就沒有其他方法了。

不過,孔夫子明顯比小魚聰明,

他直接一個人就站到了外城東門下。

這難道是孔夫子和弟子們約好失散重聚的地點嗎?

並不是,

那這是為什麼?

因為孔夫子——高。

高與矮

按司馬遷所寫,

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

以西周時期,一尺約為19.7cm來算,

孔夫子差不多有一米九,

這個高度不要說在兩千年前的古代,

就是放到現在,估計也會引來不少目光。

自然,孔夫子成功引起了過往城門的鄭國民眾注意,

一時間「有個高個子怪人在東門」的消息,

不脛而走。

收到風聲的弟子們,

一邊馬上跑去東門,

一邊沿途打聽具體情況。

有人說,東門怪人的前額看著像上古聖人堯,

也有人說,怪人脖子像另一聖人皋陶,

還有人說,他肩膀和我們鄭國大夫子產有點像,

另外以目測來說,他腰以下比大禹矮三寸。

堯舜禹

這些形容簡直是不可思議,

雖說「聖人異像」,

但除了鄭國大夫子產,

鄭國民眾是如何得知上古時期各個聖賢的樣子,

從而額頭一塊,脖子一塊地來形容「東門怪人」的呢?

估計當時弟子們也是聽得雲裡霧裡。

再三追問下,

鄭國民眾總算是不說這種抽象到極致的話了,

他們異口同聲,說出了看到「怪人」時的感覺。

「他看起來垂頭喪氣的,就像個喪家之犬。」

這話一出,弟子們紛紛拍手擊節,

大叫一聲,

「對!對!對!就是先生!」

之後,孔夫子聽說了事情經過,

他哈哈大笑說:

「什麼聖人額頭,肩膀的,太虛了。不過,喪家之犬,可形容得針不戳!針不戳!」

可憐

這裡需要解釋兩點,

第一,當時孔夫子遊歷各國,在到處推廣各國國君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過比起儒家來,國君們還是喜歡實用性強的法家、兵家之類的。

始終找不到施展才華的舞臺,孔夫子鬱郁不得志,陷入了人生低谷。

第二,「喪家之犬」在這種語境中,不是罵人的話,而是對孔夫子不得志狀態的一種形容。

故事結束了,怎麼沒姑布子卿呢?

別急,在《史記》成書之前,

孔夫子與「喪家之犬」的故事,

也以別的版本出現在其他書中出現過。

在成書早一點的《韓詩外傳》裡,

說孔夫子像「喪家之犬」的人,

正是姑布子卿。

某日,在衛國東門外,

坐著馬車的孔夫子,

與步行的姑布子卿相遇了。

估計姑布子卿名頭大,

或者孔夫子之前見過他,但沒機會請他為自己看相。

所以孔夫子立即從馬車上跳了下來,

改作步行向前走去。

一米九的大高個,

不坐馬車特意步行,

這成功引起了姑布子卿的注意。

兩人相距差不多50步時,

姑布子卿不自覺地就發動技能,

開始給眼前的大高個看起了相,

直到兩人迎面交叉而過,

姑布子卿還又扭回頭看了看孔夫子的肩和背。

等孔夫子走到前面去了,

姑布子卿叫住隊伍後面的一個弟子,

問他高個子是誰。

這位弟子正好是「孔門十哲」之一的子貢,

子貢一一如實相告。

得知大高個就是孔夫子後,

姑布子卿髮長「哦~」一聲,

然後向子貢說了自己看相的結果。

首先就像上面的鄭國人一樣,

孔夫子這塊像這位聖人,

那塊像那位聖人,

說了一長串,

但最後他來了個轉折,

說孔夫子其他部位都有王者之相,

就是肩膀太高,不夠好……

這麼看來,

鄭國人說孔夫子肩膀像子產,

確實有道理,

畢竟子產雖賢能,

但和上古「堯,舜,禹,皋陶」四聖相比,

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名相子產

看到子貢臉上隱隱的憂愁,

姑布子卿想可能是剛才轉折的「不夠好」有點太過了,

所以他特意說,

孔夫子只是臉有點黑,

嘴有點長,

遠遠看起來像喪家之犬而已,

不算大惡大兇,沒什麼可擔心的。

子貢告別姑布子卿後,

將結果原原本本告訴了孔夫子。

孔夫子沉默了一會,

最後只對「喪家之犬」發出了一句感嘆,

「丘何敢乎!」

兩個小故事到此結束,

有了名人「孔夫子」與成語「喪家之犬」聯繫的姑布子卿,

現在是不是「出名」了一些呢?

相關焦點

  • 成語「喪家之犬」居然說的是聖人孔子,你怎麼看?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正音】喪;不能讀作「sānɡ」。【辨形】犬;不能寫作「大」。【近義】過街老鼠、漏網之魚。【反義】耀武揚威【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賓語。【結構】偏正式。
  • 為什麼說孔子是喪家狗?是罵孔子嗎?
    孔子為何自嘲自己是喪家之犬?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與當年孔子迷路自嘲時候所說的喪家狗,他們的意義已經完全不同了。現代漢語中的喪家狗,意思是失去了依靠,失去了方向,茫茫然的狀態。而孔子當年說自己是喪家狗,完全是一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一種自嘲,孔子用這種幽默的方式,獲得了心靈上的安慰。所以,後世人們說孔子是喪家狗,其實並非是貶低孔子,而是引用了孔子的說法而已,也並非是罵孔子。北大教授李零先生寫過孔子,說他是一條喪家狗,引起了好多讀者的指責,其實這是錯誤的。那麼,孔子為什麼要自嘲?為何要說自己是喪家之犬呢?
  • 孔子周遊列國,為何被罵「喪家之犬」,還碰了一鼻子灰?
    孔子55歲的時候,因為在魯國鬱郁不得志,所以帶著他的近親弟子們,離開了魯國,開始週遊其他各國,傳播自己的思想。他們先來到了離魯國很近的衛國,衛國地處中原,商業繁榮,街市上十分熱鬧,孔子一個弟子說:您看這裡,是不是接近您所說的「道」的境界了。其實孔子所說的「道」,簡單說就是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一種境界,孔子對衛國比較滿意,但還是說:國家有錢了,還得讓人民有錢。
  • 喪家之犬:「喪」字讀平聲,還是去聲?「犬」又是誰?
    要說起這「喪家之犬」,恐怕只要一開口,大概就能讓你大跌眼鏡,瞠目結舌,因為,「喪家之犬」說的不是別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孔聖人。 為什麼說「喪家之犬」指的是孔夫子,我們暫且不說,單單就是那一個「喪」字,就足夠我們討論一番的了;所以,就讓我們先從「喪」字入手吧。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導讀:孔子出生於落寞貴族家庭,他儀表堂堂,崇尚禮儀,舉止儒雅。然而孔子在周遊列國途中,多次遭遇兇險,以至於身心俱疲,形象邋遢,甚至被人稱為「喪家之犬」,孔子究竟經歷了什麼?坎坷身世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先祖是商朝國君商湯,周武王滅商後,周成王封商紂王哥哥微子啟,在商丘建立了宋國。
  • 孔子在鄭州,被人「罵出」一個成語?
    昨天是孔子誕辰2570年的紀念日,全國很多地方都舉辦了紀念儀式,弘揚傳統文化,禮敬先賢聖德。孔子到過鄭州嗎?準確的說,孔子到過春秋時期的鄭國,而那時的鄭州市區是鄭國下轄的一個封邑,鄭國的都城在現在的新鄭市,孔子是到過新鄭的,而且還留下了一個很形象的罵人成語。
  • 史記說孔子如「喪家之狗」,司馬遷侮辱聖人,為何無人反駁?
    現在人都認為「喪家之犬」這個詞不雅,甚至有一定的貶義。在《漢語大詞典》中,這個成語的解釋是這樣的:指無家可歸的狗;比喻失去倚仗,無處投奔的人;並且明確標註「喪」的發音是【sàng】。用這樣的成語來形容「千古聖人」,太史公司馬遷是在鄙夷孔子嗎?
  • 儒家是如何從「喪家之犬」變成皇家首選的?分析後,直罵儒生無恥
    儒家思想為何在孔子活著時,如喪家之犬一般受人冷落。而孔子死了那麼多年後,才被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呢?這中間儒家思想為了適者生存,經過了大幅度的修改和雜交,直到所有帝王都覺得這才是他們想要的東西為止。更奇怪的是,唐宋元明清,越往後跪拜禮越多,這是偶然現象嗎?下面,我們看看古代儒學講的什麼。
  • 科普 算命的原理究竟是什麼?算命先生說的話究竟對不對?
    從古至今,算命先生整個行當一直是暴力行業。究其原因,是因為成本小利潤高。那麼,算命先生究竟算的準不準,其實這個連他自己本身也不知道。只能說憑藉經驗瞎忽悠,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個江湖職業——金點。不知道沒關係,孔聖人知道把,孔子孔二爺,姑布子卿給二爺看過。這位看相和現在不一樣,這位看相是看你長得像誰,你要像誰你就是誰的命。於是我每天照鏡子,然後比對福布斯世界排行……結果沒特麼一個像的……基本都是老外。說這個孔子長得什麼樣呢?說堯眉八彩說這個眉毛和堯一樣,有八個色,emmmm這麼非主流?
  • 孔子為何說:善易者不卜?算命佔卜有3種風險,您不可不知
    孔子關於易經八卦的產生,孔子在周易繫辭傳中曾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那麼生活中,很多人隨意找人進行算命和佔卜,會有什麼樣的風險呢?風險1、打亂固有程序,得不償失不論是算命先生也好,易經卦師也罷。水平必定不一,如果遇上品德高尚,水平精深的先生,算是幸運,萬一遇上水平低下,又要逞能的人,你就倒黴了。
  • 子貢說孔子不守諾言,孔子只說一句話,後人都稱讚孔子的大智慧!
    這一圍困,卻激怒了孔子的一位弟子,他就是公良孺。公良孺這個人,有錢,能打,超級厲害。他是孔子周遊列國的主要贊助者,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中就有五輛車是他家裡的,而公良孺本人也是孔子的死忠追隨者。公良孺五乘從遊公良孺這個人脾氣大概也不太好,這次被蒲地的人圍困之後,公良孺就說,我跟著夫子出來周遊列國,先是在匡被圍困了,現在在蒲又被圍困了,我公良孺以後還怎麼混?這次我公良孺和這群蒲人拼了。
  • 原來在美色的誘惑面前,聖人孔子是這樣做的!
    孔子雖是人人稱頌的聖人,卻也是肉胎凡骨,生有七情六慾,並且晚年的孔子早已周遊列國,名聲在外,不乏傾慕欣賞之人,人紅是非多,50多歲的孔子來到了衛國,決定先暫居在衛國大夫蘧伯玉家中。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和孔子傳緋聞的女子出現了,並且指明要孔子來見她。其實她是這樣說的:「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願)見。」
  • 孔子說的八句話,值得反覆推敲
    有人說:「雍這個人有仁德卻不會說話。」孔子說:「要會說話幹什麼?強辯滔滔,使人討厭。我雖然不知道雍是否真有仁德,但為什麼要會說話呢?」可見孔子對說好話、好說話時厭惡的,《朱注》:佞人所以應答人者,但以口取辯而無情實,徒多為人所憎惡爾。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 孔子說,學《周易》有三種境界,你在哪一種?
    這實際上是分為「史」和「巫」兩種人,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要》中,明確地記載了孔子對於「史」和「巫」的看法。《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
  • 作為易學大師,孔子會算命嗎,算得準嗎?答案你很難猜到!
    釋義:孔子經常安排他的學生子貢出差,可是這一次超出了歸期,卻遲遲不見子貢回來。孔子擔心學生的安全就算了一卦,算出的是六十四中的"鼎"卦。圍觀的學生們一看卦象,都說:"鼎"無足,這次子貢怕是回不來了。只有顏回在一邊捂著大嘴樂開了花。孔子這次不但沒有批評顏,反而對他提出了表揚,學生們不理解,孔子就說:他之所以笑,是因為他知道子貢一定能回來。其它學生摸不清頭臉只能問顏回為什麼?
  • 2頭獅子惹到不該惹的生物,下一秒如「喪家之犬」,鏡頭拍下全程
    2頭獅子惹到不該惹的生物,下一秒如「喪家之犬」,鏡頭拍下全程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生活著無數的生物,它們每天都為了生存進行著殊死搏殺,而其中獅子毫無疑問是這個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它們擁有龐大的體型和強悍的攻擊力,一般很少有生物敢於招惹它們,不過就算如此獅子也有吃鱉的時候,兩頭獅子招惹到不該惹的存在,下一秒猶如喪家之犬,原來這兩頭獅子就是招惹了犀牛。我們都知道犀牛不止體型龐大皮膚堅硬,而且它們的力量也相當的驚人,是可以和大象單挑生物,可是這兩頭獅子就偏偏招惹了犀牛,等到犀牛發怒的時候,此時的獅子才知道招惹了不該惹的存在。
  • 孔子老了才學《易經》給人算了一卦,真準!想不到算卦背後有秘密
    孔子和《易經》本來是很難扯上關係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對於那些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的事向來不屑一顧,更瞧不起什麼佔卜算卦。可是偏偏孔子和《易經》這本古代用來佔卜算卦的書之間發生過很多故事。就說《易經》這本書的名字,就和孔子有關係。
  • 算命先生算到他沒有皇帝命,他大怒要殺之,神算子說十幾天後便知
    大家總說古時候的人都很迷信,各種神廟建的到處都是,百姓還要剩下香火錢,每月甚至是每天都要對他們進行供拜。但事實上我們現代人其實也還是迷信的,許多科學解釋不了的東西,有人就借題發揮,還有人捏造一個故事到處騙取錢財。但是迷信這種東西真的可信嗎?就連孔子都表明自己不相信鬼神之類的。
  • 算命真的「越算越薄」嗎?資深算命先生終於說了實話,值得收藏!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算命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給大家講一下我們玄學界裡所說的「命」,到底是什麼。我們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這就可以看出,命和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命,乃先天的,就如孔子所說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指先天之命。世間行業三百六,可能你我聞所未聞。你是適合下海經商還是投身仕途?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孔子的天命觀該如何解讀?
    中國人的「天命觀」自商周時期就已經成型,它不僅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還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認知偏好和精神品格,由此衍生出的算命佔卜術更是源遠流長,不僅古代帝王用之,民間流傳有之,就算是現在也尚未絕技。一、算命,緣何而起?「佔卜」側重對事件的預測,出徵討伐、大興土木等家國大事則是佔卜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