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八德(五)

2021-01-13 儒釋道經典復講

      中國傳統老祖宗聖賢的教誨,五倫是善,五倫不但是善,更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大道,倫常大道。五倫是道,五常是德,道德從這個地方建立的。這個五倫的核心就是父子有親。父母跟兒女這種親愛是天性,不是哪個人教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建立的,是自然的。大自然的規律就稱之為道,說明它不是人為的。

        所以,要勤行精進,樣樣都要精,都要求進步,包括我們的飲食起居,文化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要求進步。我們如果細心去想想,現在有的地方進步太快,有的地方退步,有的地方完全消失了,這就是災難的表現。

       這個社會文化不平衡了,我們中國人一般講反常,常是正常,與正常相違背叫反常,反常人要受苦,反常是錯誤。常是什麼?永恆不變的真理。永恆不變真理的核心是「親愛」。在中國倫理上講,父子有親那種「親愛」不是學來的,是天性,是自然的。

        師父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跟隨的人當中有個年輕的媽媽推著一個小車,帶著她的兒子,四個月,在路上散步的時候,師父忽然停下來讓大家去看,小孩四個月,父子有親就在這裡看出來。四個月大的兒子不會講話,但看他的眼神、他的動作,他對媽媽的愛很容易看得到。這小孩沒人教他,母親也沒教他,出自天性,五倫裡頭父子有親在這裡就可以看到。中國教育就從這裡生起來的。

      古代中國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這種愛能夠一生保持不變,這就是孝道,這是中國教育頭一個目標,天性的愛永恆不變。第二個目標是把這個愛發揚光大,從愛父母展開來,愛兄弟姐妹、愛親戚朋友、愛鄰裡鄉黨。再展開,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這是中國傳統教育,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理念。從這個地方延伸,才有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基本的道德觀念建立了。

 

精選-原來這樣教孩子最好

     (淨土大經解演義)






相關焦點

  • 四維八德
    提起四維八德,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比較陌生,其中「四維」是春秋時期齊國管仲首先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 淨空法師: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
    我們要相信,中國這五千年來,做人的標準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每個人都必須要接受的,從小就把它養成,所謂習慣成自然。倫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要清楚,你才能盡分,明倫盡分,盡到自己本分的義務。五常是德,做人基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這叫人。
  • 四維八德(四)
    「常」是必須遵守的道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      再從倫常大道延伸出來,是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管仲說,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安定、繁榮、壯大,必須要守住這四德。要有禮,有禮人都有規矩、懂規矩。要有義,要有廉,廉就是沒有貪汙。要有恥,有羞恥心。不敢做壞事。這個事情見不得人,決定不能做。在大庭廣眾,人人都能看得到的,人人都能聽得到的,接觸得到的,光明正大,這個事情可以做,見不得人的事情決定不能做,這叫知恥。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維八德」,現在的學校都不教了,真是可惜!
    「四維八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維八德」作為中國人的立身之本,自春秋時期齊國的國相管仲提出之後已在中華大地上世代相傳了數千年,可惜現在的學校都不教了,過去常說「讀書才能明理」,可現在的學生其實僅僅只是在讀書而已,而且學的還只是所謂能夠學以致用的功利性極強的以「數理化」為代表的乾巴巴的「科學知識」,至於看似無用其實一個未成年人偏偏最需要學習的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完全是在望天收!
  • 傳統文化: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和五倫到今天還有用嗎?
    五倫就是人與人的五種關係:君與臣、父與子、兄與弟、夫與婦、朋與友。《孟子》有云:「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這五種關係其實也就人在社會上所有的關係,領導與下屬注重禮義之道這就是忠,父子之間有尊敬愛護之心就是孝,兄弟之間手足之情就是悌,夫妻之間恩愛相敬就要忍,朋友之間誠信相待就是善,這就是人在社會當中處理人際關係的道理標準。
  • 四維八德(七)
  • 四維八德(六)
  • 國學常識丨什麼是四維八德
  • 五穀、五果、五畜、五菜
    講究膳食平衡,「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五穀」含的營養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植物蛋白質,脂肪含量不高。古人把豆類作為五穀是符合現代營養學觀點的,因為穀類蛋白質缺乏賴氨酸,豆類蛋白質缺少蛋氨酸,穀類、豆類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質相互補益的作用。
  • 什麼是五通一平 五通一平國家標準 五通一平價格表
    在建築行業中,總是含有許多專業詞彙,例如五通一平等等,那麼什麼是五通一平?相信關於五通一平的內容許多人都沒有了解過,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文中詳細了解一下,順便來說說五通一平國家標準以及五通一平價格表,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一、什麼是五通一平什麼是五通一平?
  • 大方縣星宿鄉開展「五查五改五提升」專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為切實抓好「五查五改五提升」專項活動教育,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12月1日,星宿鄉黨委組織鄉黨員幹部、各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及駐村第一書記到大方縣將軍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五查五改五提升」專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五果與健康
    果實是人類早期的重要食物,進入農業社會之後,其重要性不及五菜,更不及五穀。最好的土地總是用來種植五穀,而栽種果樹的土地往往是不適合於種植五穀、五菜的貧瘠之地。或者在五穀、五菜有了充足供應之後,才重視五果的種植。
  • 五行、五果、五穀、五畜、五菜、五色、五味
    《素問·髒氣法時論》:「五果為助。」而把異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離系果稱為佛教五果。    五果者,以五味五色配五臟。『素問』指的五果是大棗、慄、桃、杏、李。五果:《靈樞經五味》:「五果:棗甘、李酸、慄鹹、杏苦、桃辛。」《素問藏氣法時論》:「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果即:李、杏、棗、桃、慄。
  • 聖杯五
    聖杯五代表的是一種悲傷痛苦的處境,眼看著身邊的幸福在一瞬間消失無蹤,即將到達的成功彼岸又如此遙不可及,心情的悲觀和遺憾可想而知。畫面中雖然有三個杯子傾倒在地,但還有兩個杯子完好,說明仍然有機會重新開始。那兩個杯子也呼應找聖杯二,代表來自情人或朋友的支持。
  • 書法中的「五合」、「五乖」術語是什麼意思?
    #書法#「五合」、「五乖」之說出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一文中。孫過庭(646~691),名虔禮,以字行。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具有「書藝」、「書論」雙絕才能,其書論《書譜》是留給世人的在我國書法史上最為輝煌的重要書論之一。《書譜》分上下2卷,但均已佚。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動作。
  • 五增上緣
    五增上緣善導大師《觀念法門》顯明五種增上緣。此五種增上緣,觀察等四種正行(助業)雖亦有之,其中自有強弱淺深等差別,而約佛本意,釋為念佛正行(正定業)之具德。(五)證生增上緣「證生」即證明眾生往生不虛,而有世尊證明及諸佛證明。如《阿彌陀經》說,專修念佛之人,六方恆河沙諸佛皆舒舌相,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五種增上緣含現當二益,滅罪、護念、見佛三種為現世利益,攝生、證生二種為當來後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