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幾千年來是「愛」的教育,不是教你升官發財,那個東西是附帶的。一個人有道德、有學問,當然升官發財,所以那是附帶的。真正的目的,是教你做聖人、做賢人,聖賢教育。中國古人常說「讀書志在聖賢」,不是在功名,不是在富貴。從父子有親延伸出君臣有義,那種親愛用在君臣上叫義,用在夫婦上叫別,用在兄弟上叫有序,有秩序,用在朋友叫信,都是一個「愛」字。這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人要沒有倫常就不是人。
「常」是必須遵守的道德,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你看「仁」這個字的寫法,一個「人」,這邊是「二」,就說明不是一個人,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這叫仁;愛自己就要愛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受的,不能叫別人受,所以說愛人,這就是親愛的擴大,擴大到「凡是人,皆須愛」。義,義是講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要合理、要合法,法是國家法律,不違背法律,不違背人情,不違背道理,這叫義。
禮是禮節,禮節是人跟人接觸不能缺少的。
為什麼?
有了它,社會就嚴整、不亂,社會就有秩序。
中國古人所說的太平盛世、天下大治,是什麼情況呢?
人人都守禮、守規矩,人人都懂道德,守道德,所以社會安穩平定、繁榮興旺。
智是理智,理智的反面是感性,聖賢教導我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要依靠理智,不要依靠感情,依靠感情會把事情做錯,依靠理智不會有過失。
最後一個是講信用,人與人決定要遵守信用。這叫「五常」。常是永遠不能變更的,天天要去做的,不能中斷,這是「常」的意思,從早到晚不能離開,叫倫常大道!這是端心正意、不為眾惡。
再從倫常大道延伸出來,是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管仲說,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安定、繁榮、壯大,必須要守住這四德。要有禮,有禮人都有規矩、懂規矩。要有義,要有廉,廉就是沒有貪汙。要有恥,有羞恥心。不敢做壞事。這個事情見不得人,決定不能做。在大庭廣眾,人人都能看得到的,人人都能聽得到的,接觸得到的,光明正大,這個事情可以做,見不得人的事情決定不能做,這叫知恥。所以,如果每個國民都能遵守禮義廉恥,這個國家一定強盛,人民一定安樂,這是大治之世。對於普通國民來講,要講八德,八德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
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學的總結,實在講,就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五倫八德全在裡頭,十二個字不多。這十二個字要記住,要搞清楚,搞明白,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生活習慣,那你就能稱為聖人。比聖人低一階的是賢人,比賢人低一階的是君子。社會上人分三等,最上面的是聖人,中層的賢人,普通一般老百姓都是君子,君子之國,聖賢的教化。
精選-原來這樣教孩子最好
(淨土大經解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