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2021-01-11 丁香媽媽

上期《喜寶 | 自然而然》專欄,我們了解了寶寶手部動作的發展規律。這期,我們來看看 7~9 個月,寶寶的運動發展關鍵期,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當媽後,最關注的就是寶寶的生長發育了。

我家寶寶 7 個月了,總是愛往後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

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

簡單的爬行動作,大有門道

7 個月齡的寶寶,就會開始嘗試「爬行」了。

這個時期,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只能趴在地上,原地打轉,或者肚皮貼地向前匍匐。出現這種狀況是由於寶寶四肢力量不足,只能靠身體其他部位發力來完成移動。

有的寶寶雖然可以雙手雙腳支撐著爬,只是一直往後退;說明他用了上肢的力量,把自己推向了後方。

媽媽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小方法,幫助寶寶向前爬:

媽媽可以用玩具吸引寶寶向前爬,爸爸可以把雙手分別放在寶寶的腳底頂住,不要向前推,讓寶寶用自己下肢的力量蹬,讓寶寶意識到向前爬需要下肢用力。

8~9 個月左右,寶寶上下肢力量相對越來越強,可以開始用四肢爬行了。

爸爸媽媽們可以用軟硬合適的爬行墊創造一個活動空間,讓寶寶能夠在安全自由的環境裡不斷嘗試。還可以把寶寶喜歡的玩具藏在寶寶能爬到的地方,讓寶寶去找,增加他的爬行樂趣。

充分爬行,好處多多

爬行能讓寶寶不斷探索「新世界」,哪怕寶寶移動的很笨拙很奇怪,也要讓寶寶自己嘗試控制自己的身體。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同時,爬行可以鍛鍊寶寶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為站立做好準備,這也有利於寶寶以後運動的協調性。

大運動發展

揠苗助長不可取

大運動發展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每個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期也有其自身的節律,並不會完全按照書上的規律成長。

正如大自然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兩朵一模一樣的花,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有個體差異,有著寶寶自身的規律。

有些寶寶在 7~8 個月左右不僅會爬,甚至會站。有的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行, 11 個月才開始抓著東西站立,同樣也是符合寶寶自然的生長規律的,都是正常的,爸媽不需要太擔心。

有些爸爸媽媽看到別人家寶寶 9 個月開始就可以走路了,自己家的寶寶爬起來都還不利索,就急著追趕「進度」,想盡一切辦法開始教孩子學走路。

為了讓寶寶儘快學會走路,有些媽媽會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實際上,這樣寶寶的腿部力量得不到鍛鍊,不僅影響爬行,也會影響寶寶將來正常走路的姿勢,對於寶寶建立自身的平衡也是一種幹擾。

此外,也有些媽媽會牽著寶寶,急於讓寶寶站起來走路,這樣也容易導致寶寶胳膊的損傷,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利。

總之,寶寶的爬、站、走有他自身發展的規律,順應寶寶的成長規律,幫助寶寶自然地學會這些大動作,而非急著追趕其他寶寶的步伐,才是對寶寶天性最好的守護,才是真正助力寶寶成長。

掌握寶寶運動發展關鍵期的生長規律後,下一期「喜寶 | 自然而然」專欄,我們會和媽媽們聊聊陌生人焦慮期,寶寶開始「怕生」,開始對媽媽更加「依戀」,這些行為背後的秘密~答案就在 5 月 31 日,我們不見不散喔~

戳這裡回顧上期精彩 4~7 個月 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期:寶寶的「小動作」要不要管?這樣應對,讓寶寶更聰明

相關焦點

  • 寶寶拇指內扣預示將來不聰明?這個月齡還未張開,儘快帶孩子就醫
    正常來說,寶寶4個月還沒有張開拇指內扣,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自家寶寶一直到了6個月,拇指內扣仍然沒張開,媽媽們就要多注意,儘快帶孩子就醫。 在女性懷孕的時候,很多細心的媽媽通過孕檢也可以看出,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就是呈現握拳的狀態,隨著孩子的身體不斷發育,孩子的肌肉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育,等寶寶到3個月齡的時候,寶寶也會逐漸想要抓,握等動作,這個時間段的寶寶,如果一直不主動張開手。不會抓握,媽媽們就要注意,多對寶寶進行一系列訓練。
  • 8月齡寶寶扶著走?媽媽眼中的天資聰明,可能「O型腿」誘因
    「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評論)」寶寶在幼時學抬頭、翻身、爬、坐、站、走、每一步都會牽動著父母的心,在各個階段每學會一項新技能都會帶給父母驚喜。生活中也不乏許多寶寶有超出常人的稟賦,學會站的時間早於其他小朋友,父母大多都會暗暗竊喜,認為自家孩子天資聰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世界胎齡最小」寶寶演繹生命奇蹟
    然而沒料到的是,電話中,科室醫生以急迫的語氣告訴他:「這次是一個胎齡不足22周自然流產的孕婦!」「那怎麼能要呢?」作為資深的新生兒科專家,萬勝明非常清楚,「十月懷胎」剛過半程就提前降生,不僅成活率極低,還面臨諸多的併發症、後遺症。醫學界對24周以下患兒均不主張積極救治。而且同樣胎齡、體重的男嬰搶救難度比女嬰更大。「家屬不肯放棄,咋辦?」「我來做工作。」
  • 寶寶變得怕生怎麼辦?怕生很正常!
    最近,媽媽會發現寶寶遇到生人會害怕,懷疑是不是寶寶出了問題「怕生」或者「羞怯」,在七八月齡的寶寶中很常見,是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一個固有階段。3月齡左右的寶寶,很自然地顯露出外向性,見到陌生人不會表現出害羞。大約在6月齡前,寶寶對陌生人都會表現得很友好,但是情況並不會一直如此。大約在6月齡後,寶寶對陌生人仍然會表現得友好,卻不再像之前那樣外向,見到陌生人,他們需要確保父母或者主要帶養人在身旁。
  • 新生兒平均每天長几斤幾兩正常?附體重對照表,你家寶寶達標了嗎
    有一位媽媽最近遇到一個疑惑不解的問題:寶寶出生時六斤八兩,現在十天了,體重六斤二兩,體重不升反降,正常嗎?  媽媽們對寶寶的體重可以說是相當關心,重了一點就會歡天喜地,輕了一點就會垂頭喪氣,其實不必如此緊張,只要餵養得當,寶寶的體重一定會是正常的。
  • 寶寶走路O型腿正常嗎?大部分寶寶都這樣,這個鍋尿不溼可不背
    後來,牛牛媽帶著牛牛去醫院進行檢查,醫生檢查後表示,牛牛的腿部發育沒有問題,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大部分寶寶都是這樣的,這個鍋尿不溼可不背哦。 小寶寶O型腿是發育中的正常現象 當孩子學會走路的時候,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小寶寶走路O型腿是正常的嗎?
  • 別總在寶寶面前吵架,父母以為寶寶不會說話,但孩子卻有反應
    ,每天在家相夫教子,丈夫一個人在外面打拼,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最近由於夫妻兩沒有時間交流與溝通,所以就會總是小矛盾不斷,麗麗認為寶寶還不會聽懂大人的話,所以每次爭吵的時候也不會迴避寶寶。寶寶會變得急躁不安 總在寶寶面前吵架,會讓寶寶變得特別的急躁,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給孩子傳遞滿滿的負能量也是不好的,所以父母一定會不要以為寶寶還不會說話,也聽不懂大人說的話,其實吵架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麼?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家長該如何引導?
    寶寶一般1歲多就開始學說話了,到2歲已經能和家人簡單的交流溝通了。可是也有一些寶寶到了2歲多還遲遲不肯開口,寶寶說話晚正常嗎?如果不正常,問題又出在哪裡?要判斷寶寶是否說話晚,首先要知道寶寶語言發育的過程。
  • 寶寶睡偏頭了可咋整?趁這個月齡趕快調整!還寶寶一顆飽滿小腦袋
    新生寶寶的頭部骨骼還沒有閉合,頭部骨骼也比較軟,不如成年人的堅硬,所以容易因為長期固定一個動作睡覺,導致寶寶的頭睡偏,出現頭部形狀不對稱或睡扁了等問題,這被稱為「扁頭症候群」,雖然寶寶「扁頭症候群」的原因不止這一種,但睡覺姿勢不當,卻是最常見的一個原因。睡偏了怎麼辦?
  • 出生沒幾天的寶寶,使勁時總放屁還很響很長,正常嗎?
    原標題:出生沒幾天的寶寶,使勁時總放屁還很響很長,正常嗎? 最近有些媽媽反映,剛出生的定寶使勁時候會放屁,屁還很響很長,這正常嗎? 人食五穀雜糧,放屁是件很正常的生理反應,那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這似乎有點讓人驚訝,不是嗎?
  • 寶寶羅圈腿、鬥雞眼等10個身體的小暗語,家長們都知道嗎?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淚道要一直到6月齡時才會完全打開。三、胸會變大新生寶寶胸腺腫大,有時還會流出淡黃色液體,這可把家長們嚇尿了。但其實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後,母體對胎兒供應的雌激素突然中斷引起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用過分擔心,更不應該用手去擠寶寶的乳頭,胸腺腫大一般會在寶寶出生後2~3周內自行消失。
  • 家庭早教方案:0~6月齡寶寶發育指標及親子遊戲課程!值得收藏
    大人逗寶寶笑是一種親子溝通,外界刺激,嬰兒以笑來回答,是寶寶第一個學習的條件反射,是一個裡程碑的行為,一定要記錄下來。嬰兒常在30天左右學會逗笑,如果42天仍不會逗笑應當密切觀察,到56天後還不會逗笑就要考慮是否存在智力落後的可能。因此,媽媽要儘可能早地親近寶寶,逗寶寶樂。當寶寶第一次出現逗笑時,一定記錄下日期,作為寶寶心理發展的重要資料。
  • 1~18個月嬰兒,應該「解鎖」哪些大動作?各月齡寶寶快來對照
    看著越來越強壯的寶寶取得一點小進步,都能讓她們樂上半天,但同時各種各樣的憂慮也隨之而來。以前我們的話題是周末去哪逛街,誰家小吃好吃,如今她們問我最多的話題則是,寶寶怎麼還不會翻身?多大長牙是正常的?為什麼別人家孩子走的那麼早?要不要給寶寶補點啥?有孩子的寶媽都知道,在不同月齡,寶寶會相應地出現一些身體反應,掌握一些能力,我們通常把它們叫做「大動作」。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新生兒寶寶】1、小頭畸形新生兒時期,如果寶貝的頭圍看起來明顯很小,要考慮是否存在著小頭畸形。
  • 掌握1歲內幼兒每個月的發育特點,學會之後,還你一個天使寶寶
    很多父母生完寶寶之後都會手忙腳亂,手足無措的,畢竟是第一次成為父母,而且寶寶的身體嬌弱、抵抗力差,更需要我們細心地呵護。看著寶寶一天天的開始長大,學會翻身,學會爬行,開始牙牙學語,對父母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發現了嗎,孩子的生長是有規律的,不同的月齡,孩子身上就會有細小的差別,下面小編帶大家具體來看看。一歲內,孩子每個月齡的生長發育特點是什麼呢?
  • 寶寶出生後握拳挺正常,但到了這個月份還不打開,父母就得留心了
    等它變大了,這個可愛的舉動就會越來越少。為什麼我們成年人的手平時不處於握拳的狀態?寶寶握拳代表什麼?其實這個看似普通的小手勢,就能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新生兒握拳是正常現象0-3個月大的寶寶,由於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對肌肉缺乏控制,會不由自主地做出可愛的握拳動作,所以寶寶出生後握拳手是很正常的。
  • 一張嬰兒發育時間表,對照看你家寶寶「達標」了沒?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可謂「一天一個樣」: 哇,寶寶會對我笑了!哇,寶寶能自己坐了!哇,寶寶會叫媽媽了!…… 每個變化都讓我們欣喜不已。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也讓我們陷入各種焦慮:「為什麼別人家寶寶都會爬了,咱家孩子都不愛動彈?」
  • 10瓶鈣片比不過做好這3件事,要想讓寶寶長高個就得這麼做
    經常能在後臺收到類似的留言:菌菌,我家男寶今年3歲,只有83cm,這正常嗎?小區孩子就屬我家娃最矮,我家寶寶不會是缺啥吧?家長們對孩子身高的焦慮,真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但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身高體重增長都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所以,各位家長真的不用比來比去!
  • 寶寶喜歡握拳,是大腦有問題嗎?這個生理反射了解一下
    文|凝媽寶寶出生後,新手媽媽們都分外緊張,喜歡關注寶寶的各項動作。但是判斷是否正常時常常是道聽途說,總是把一些不好的問題和寶寶聯繫起來。有一位寶媽,發現新生寶寶的小手喜歡攥拳,她有點擔心。因為之前她聽朋友說,寶寶攥拳是大腦有問題,無法控制屈伸,所以她特別想幫寶寶伸直。
  • 寶寶長得胖=養得好?小心寶寶生命有危險!
    看到寶貝孫子(女)瘦了,就會用責怪的語氣問:你怎麼這麼不會養孩子?每次看到別人的大胖寶寶都會稱讚「養得真好」,甚至還會向人家取經:「你們都給孩子吃什麼呀?我家的怎麼就這麼瘦?」聽到這些責備的話,一些寶媽急忙發來求助信息:我家寶寶個頭小是不是就不健康了呀?這要怎麼養才好呢?